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攀比心理严重

日期: 2024-04-17 14:05:52|浏览: 60|编号: 97905
联系人:奢侈品修复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攀比心理严重

比欧洲年轻15岁,比美国年轻25岁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为何变得“年轻化”(市场观察)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曾经的高端奢侈品如今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奢侈品的粉丝。 奢侈品消费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化”趋势。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年轻25岁。 在消费水平与欧美相差甚远的情况下,中国年轻人为何如此热爱奢侈品?

消费“年轻化”趋势显着

吴女士是上海一家外企的年轻白领,月收入过万。 自从前年第一次出国旅游买了一个LV手袋后,她在国际奢侈品上的消费就源源不断。 。 这两年,只要有出国的机会,她就会穿梭于海外各大奢侈品店“淘宝”。 她戴的钱包、鞋子、衣服、项链几乎都是昂贵的国际品牌。

近年来,像吴女士这样的年轻奢侈品迷数量与日俱增。 “未来3到5年,年轻消费者将成为我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欧阳坤表示,目前,月收入1万元左右的奢侈品消费者占总数的50%。 超过一半的人年龄在25岁至28岁之间。 2007年至2010年间,中国主流奢侈品消费群体的最低年龄从35岁下降至目前的25岁。

不过,在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挺博士看来:“只能说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年龄不断下沉、扩大,但不能一概而论。” 她表示,奢侈品分为入门级、中级、顶级,中国真正的奢侈品核心消费者只有20%,但这20%却决定了80%的市场。 他们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对奢侈品的价格一无所知。 不敏感。 但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看到,80%的普通消费者只消费了20%的产品,而这些奢侈品大多是入门级的。

“富二代”竞争激烈

与欧美奢侈品消费集中于少数40岁以上富裕人群不同,中国年轻的奢侈品消费群体正在日益壮大。

“世界上最年轻的奢侈品消费者在中国,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父母用钱买的。” 欧阳坤表示,在西方,人们是独立经济购买的,而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是自己购买的。 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无法过多地享受生活,这也遗传给了孩子,导致一些小学生用了最好的手机、最好的书包、最好的笔。 奢侈品消费“年轻化”的一大因素是“富二代”之间的比较。 他们首先用奢侈品来比较自己的身份,然后再比较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 在欧美,很少有父母为孩子购买奢侈品消费品。 但中国第一代富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这些。

炫耀和攀比被广泛认为是年轻人购买奢侈品的最大原因。 周挺表示,因为奢侈品本身就有一种社会属性,或者说是一种哲学符号,叫阶级区分。 这种阶级区别导致人们相互比较。

不合理消费损人害己

中国社科院金融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易少华认为,由于奢侈品消费进入我国的时间还很短,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与财富增长速度不匹配,在消费领域缺乏足够的理性。 仔细想想,非理性、无计划的消费行为和随波逐流的消费模式普遍存在。 奢侈品消费文化通过产品广告、各种时尚活动、媒体渲染对社会产生影响,加剧了人们的物质崇拜心理。 出于好奇、从众、攀比等心理,年轻人更容易进行非理性消费行为,导致消费欲望膨胀。

现在很多年轻人经济并不宽裕,把攒下来的钱用来购买奢侈品。 这种消费行为是不可取的。 欧阳坤表示,尤其是当这些孩子还没有创造价值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不恰当地使用价值,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创造价值的动力。 他们的想法可能会产生数年或数十年的影响。

因此,全社会应该鼓励年轻人正确认识奢侈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 如果没有这个水平却想消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奢侈品,就会害人害己,也会给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

此外,周挺认为奢侈品只是一个载体。 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奢侈品,而必须看到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奢侈品本身就创造了高端市场,有利于中国整个行业的高端化发展。 可以带动当地商流、物流、信息流等相关产业的进步,同时为国家创造就业和财税收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