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购药”套路保质期两年还剩半年

日期: 2024-05-23 04:01:34|浏览: 194|编号: 101873
联系人:奢侈品修复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海外购药”套路保质期两年还剩半年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通过海外渠道购买药品保健品,俗称“海外买药”。 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风险。 有消费者反映,在海外购买的药品、保健品接近过期,配送极其缓慢,甚至可能遇到假药。 记者调查发现,境外药品的配送和运输也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境外药品”伪造跨境物流信息,实则为假冒伪劣产品。

医生提醒,部分海外购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怀疑。 有些人服用此类药物后被送进医院。 消费者应避免盲目追求海外药品。 此外,有消费者表示,海外购买的药品经常面临退货难、维权等问题。 律师表示,即使最终获得赔偿,也未必能够弥补消费者遭受的损失。

记者调查:境外采购药品保质期、配送时效、真伪难以保证

对于海外购药,记者发现,部分商家可能故意隐瞒产品重要信息,误导消费者。 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药品的王先生表示,药品都是有保质期的。 他买的海外药品的保质期本来是两年,但当他拿到手的时候却发现只剩下半年了。 但由于海购物流周期长、邮费昂贵,他购买了一年的量,现在却面临“要么吃双倍剂量,要么还没吃完就过期了”的困境。 王先生尝试与客服沟通,但对方坚称药品没有过期,能不能吃完是消费者自己的问题。

与王先生类似,不少做过海购的消费者表示,在海购时很容易遇到过期的商品。 比如保质期是2到3年,收到货后往往只剩下半年到8个月了。 一旦消费者要求换货,商家通常会拒绝。 不少消费者表示,即使下单前咨询客服保质期问题,对方也只会“打太极”,称最终产品以实际发货为准,只能保证药品是“仍在保质期内的合格产品”。

上海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浩表示,海外采购药品、保健品如果遇到发货延误,药品时效的保障会更低。 。

此外,海外购买药品往往比在药店购买或电商平台网购的时间更长,而且在配送、运输环节也存在质量风险。 一名消费者反映,他在海外代购购买的药品下单30天仍未到货; 一位消费者从海外购买了某保健品,但邮寄一个多月后,却显示包裹丢失。 客户服务也无法判断包裹到达了哪里; 也有消费者表示,药品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最终收到的外包装通常会出现破损。

深圳市儿童医院药剂科负责药师谢芳医生表示,海外购买的药品不是普通商品,需要特定的储存条件,比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甚至有些药品对光线的要求也很严格。 目前,境外进口药品主要通过物流和邮寄方式进口,普通物流和快递往往难以满足这些储存条件。 “特别是夏季高温时,药物容易受到影响,可能变质或失效,从而失去应有的治疗效果。”

不仅如此,如何辨别海购商品的真伪也考验着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消费者袁先生去年5月在一家海淘店购买了保健品。 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他服用保健品后出现胸闷、胸慌、胃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他一整晚都没有睡好。 。 不过,由于该保健品的外包装全是英文,袁先生之前并没有仔细查看。 症状缓解后,他发现产品包装上没有工厂地址、厂名、执行标准、服务热线等信息,也没有进出口信息。 该审批信息被列为“三无产品”,相关商家因此被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孙宇豪介绍,上海长宁警方破获一起“代购”网络诈骗案,捣毁一个制假售假窝点。 该团伙将假货包装成奢侈品冒充正品,还伪造跨境物流信息折算国内运费。 追踪号码更改为海外货运追踪号码,以隐藏真实的发货地点。 在社交网络上,不少消费者也反映,自己在海外购买的部分药品存在“假物流”。

医生:海外购买药品安全有效性存疑消费者应谨慎选择

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外药品包装说明书通常只有外文,消费者在使用药品时很难准确理解产品说明书、标签等信息。 谢芳医生还表示,海外购买的药品说明书大多是外文,对于大多数国内消费者来说很难理解。 “非专业人士很难通过说明书准确掌握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这无疑增加了用药风险。”

此前已有部分消费者因服用海外购买的药品入院治疗。 王女士听说国外的某种减肥药有“奇效”,于是她选择在海外购买。 然而服药后,她出现了心律失常、肝功能异常等问题。 她住院7天才康复。 王女士表示,她服用前并没有研究过该药的成分,而且说明书上的说明是外文,她也看不懂。 她按照网上的指示,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谢芳认为,盲目追求海外药物的奇效并不可取。 正确使用药物并遵循医疗指示是确保健康的关键。

“一些家长热衷于从海外购买儿童药品,尤其是那些包装精美、口味诱人的退烧药,这些药品在设计和口味上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但谢芳提醒,这些国外退烧药的主要成分与国内同类型药物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给孩子服用两种国内外退烧药,成分可能会重叠,从而增加用药风险。 “重复使用这些药物不仅会给孩子的肝肾功能带来负担,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谢芳表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药品时一定要谨慎,避免盲目追求海外药品,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她表示,海外购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实很难保证,主要是因为国内外药品标准的差异,以及不同国家的人群不同。 “特别是那些含有特殊成分或者有特殊作用机制的药物,虽然在国外使用,但在我国可能还缺乏相应的临床研究和审批流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很难保证。” 此外,国外药品的规格和剂量也与国内不同。 如果消费者不了解这些差异,盲目按照国外说明书服药,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带来安全风险。

因此,谢芳建议,消费者在境外购买药品时,首先应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或渠道,减少买到假冒伪劣药品的风险; 购买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药品的成分、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所选择的药品适合自己的病情和体质; 另外,使用海外购买的药品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律师:境外药品售后服务难以保障平台应配合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

海外购买的药品售后服务难以保障,这也是消费者最大的担忧。 当面对产品问题时,往往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即使可以退换货,消费者也必须独立承担国际运费。 一位消费者表示,他为年迈的家人购买的海外药品拆开包装后,发现药品有开封痕迹,不敢使用。 但客服却要求他提供拆包过程的视频证据,以证明该药品之前被打开过。 打开。 不少平台均表示“海购商品非质量问题不支持退换货”。

对此,孙宇浩表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如果消费者不熟悉境外购买药品来源国的法律制度,将很难根据当地法律维权。 “如果海购药品标注外文,且涉及专业术语的定义和解释,消费者可能会因为语言障碍而难以理解产品信息,这也会在维权时造成沟通困难。”

孙宇浩补充说,境外采购药品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认定将更加复杂。 “消费者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产品存在缺陷或伤害,而这种证据往往很难获得。” 孙宇浩表示,海外购物渠道多种多样,包括国外一级代理商邮寄、国外药店网站购买、国外个人代购等。 后期邮寄等,一旦出现问题,很难界定责任方,消费者也很难直接追究厂家或销售商的责任。

此外,跨境维权通常涉及国际物流、翻译、法律援助等成本。 这些额外费用也可能阻碍消费者。 孙宇浩表示,跨境维权程序繁琐、耗时。 即使最终获得赔偿,也未必能够弥补消费者遭受的损失。

因此,孙宇浩建议,消费者在境外购买药品或保健品时应提高警惕,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多了解产品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潜在风险; 他们还应该了解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渠道,以便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寻求帮助。

那么,提供境外药品代购服务的平台和商家将面临哪些风险和责任? 孙宇浩表示:“对于商家来说,一些境外采购的药品没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批准文号,甚至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变化,违反了药品行政许可、质量监督等行政法规。情节严重的,涉嫌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等刑事犯罪。” 对于平台来说,如果在展示海外代购商品时未注明“有其他卖家”或“仅是代理关系”,则将被认定为该商品的卖家,从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为第三方,当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起诉卖家时,平台应提供卖家的真实姓名、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以便消费者快速有效地维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伟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