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娱乐十年:流量和粉丝的扭曲

日期: 2024-04-07 02:05:45|浏览: 93|编号: 90479
联系人:奢侈品修复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国内娱乐十年:流量和粉丝的扭曲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袁秀月)从郑爽、吴亦凡到张哲瀚,短短几个月时间,几位“顶级流量”相继陨落。 “亮亮”各有各的理由,但共同向外界提出了两个问题:交通到底怎么了? 娱乐圈到底怎么了?

这并不容易回答。 或许我们应该从2012年吴亦凡出道的时候说起。 中新网记者对此进行梳理,试图还原这十年来流量和粉丝的本源和扭曲。

图3 中新社记者 翟璐 摄 电视剧海报" src="" title="图1、2:图3 中新社记者 翟璐 摄 电视剧海报" />

图一、图二:图三为中新网记者翟璐拍摄的电视剧海报

偶像来了

2001年,光线传媒创办流行音乐奖项“音乐风云榜”,号称要打造“中国的格莱美”。

这个奖项见证了华语乐坛的风风雨雨。 在巅峰时期,《一礼》可以云集刘德华、罗大佑等最红的歌手。 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份,超过 80% 的唱片销量不足 10,000 张。

不过,作为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颁奖盛会,这仍然是一个提拔新人的好时机。 2012年4月8日,EXO-M在这里出道。

中新网记者金硕摄《src="" title="资料图:EXO-M。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资料图:EXO-M.金硕摄

EXO-M包括鹿晗、张艺兴、黄子韬和两名韩国成员。 领头的是吴亦凡。 虽然他们还是新人,但在中国和韩国已经积累了很高的人气。 当地一家卫视邀请他们录制节目,免费门票卖到了2000元。

那是“韩流”方兴未艾的时代。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传统产业遭受重创。 为了尽快走出危机,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发展文化产业。 以影视剧、音乐、舞蹈、综艺节目为主的“韩流”,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中新网记者金硕摄" src="" title="资料图:EXO-M与EXO-K组合亮相。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资料图:EXO-M与EXO-K一同亮相。金硕 摄

据韩联社报道,截至2013年底,全球“韩流”粉丝数量达到928万。 到2014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200万。

韩国偶像——“韩流”的吸粉利器——依靠魔鬼般的训练、专业的制作、成熟的团队包装和粉丝至上的理念,不断从韩国的造星流水线中走出来。 EXO-M所属的韩国SM娱乐公司推出了HOT、东方神起、Super、少女时代等人气团体。

Super唯一的华人成员韩庚后来成为继“韩流”之后第一代输出内销的偶像。

中新社记者金硕 摄" src="" title="资料图:韩庚 中新社记者金硕 摄" />

资料图:韩庚金硕 摄

国内娱乐事业腾飞

偶像和粉丝成为流行文化的新主角,这在中国也有体现。 《超级女声》引发了国内选秀节目的热潮,外界称之为“老百姓的狂欢”、“草根偶像的崛起”。

粉丝通过网络聚集成群,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他们组成一个有组织、有分工的群体,自发地为自己的偶像拉票、宣传。

国内娱乐业日趋活跃。 《歌谣榜》简单举行了新人盛典。 历届获奖者有Super-M、李易峰、BOBO团、EXO-M、SNH48、华晨宇等,其中就有因《一起来看流星雨》而走红的郑爽。

中新社发 李学石 摄。 "src="" title="资料图:第四届音乐榜新人盛典。 中新社发 李学石 摄"/>

资料图:第四届音乐榜新人盛典。中新网发 李学诗 摄

他们搭乘互联网的快车,不断前行。 EXO-M成员鹿晗在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之前,就以一条微博评论1316万条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有人说他“用完了大数据”。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形容:“一种新的互联网造星模式已经开始冲击中国的娱乐经济”。

这也与国内娱乐市场的发展壮大密不可分。 吴亦凡与老东家解约,不久出演《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鹿晗与SM解约。 有评论认为,国内市场是他的王牌。 近年来,除了老牌娱乐公司外,乐华娱乐、时代峰君、哇哈哈、丝芭文化等一批新生力量也崭露头角。

微博截图

“小鲜肉”潮流

男性偶像的审美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唐国强式的顽童、高仓健式的硬汉已经成为过去,帅哥、暖男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小鲜肉”在娱乐圈大规模夺权。 大多外表清秀,性情温和,倾向中性,没有攻击力。 有学者分析,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女性自我地位意识的提高。 也有人认为,这与消费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 也有很多人对这种审美提出质疑。 比如,编剧王海林就曾多次批评“小鲜肉”。

李易峰、杨洋、鹿晗、吴亦凡等90、2000年代出生的明星集体崛起,外界称他们为“流量明星”中的“四大三小”。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它不仅是市场层面的描述,还承载着公众的某种文化评价。

中新社记者 刘文斌 摄" src="" title="图1-4为数据图。 图5 中新社记者刘文斌摄"/>

图1-4为数据图。 图5 刘文斌拍摄。

市场对“流量”的态度热情。 从郭敬明的《征途》到管虎的《老炮儿》,甚至张艺谋与好莱坞合拍的大片《长城》,都聚集了一批“流量明星”。 高傲的时尚杂志封面人物也从顶级模特变成了“顶级流量”。

郑爽是个例外。 她不是偶像,却拥有传说中的“热搜体质”。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上热搜会让她的薪水增加。

中新社记者李慧思摄" src="" title="资料图:中新社记者李慧思摄" />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李慧思 摄

粉丝经济时代

“粉丝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2013年至2015年,郭敬明的《小时代》四部曲票房18亿,引发现象级讨论。 《爸爸去哪儿》等热门综艺节目也在拍摄中,尽管很多人认为这些根本不能算电影

《古剑奇谭》《花千骨》爆红,IP剧火爆,大批影视公司加入“IP圈地模式”。 视频网站混战,自制内容也成为突破口。 “大IP+流量”被很多人视为制胜法宝,业内甚至存在“是否需要编剧”的争论。

中新社记者 刘文斌 摄。 图文无关。" src="" title="资料图:中新社记者刘文斌摄。 图片与文字无关"/>

资料图。照片及文字均系刘文斌本人无关

日韩偶像产业对国内粉丝的影响力逐渐显现,扶持、投资、控评、打黑成为标配。 粉丝花重金在飞机、游轮上做广告、赠送奢侈品等是很常见的事情。

近年来,偶像选秀节目的爆发,催化粉丝经济进入爆发期,粉丝筹集的资金金额跃升至数千万。

然而,兴奋中也存在危险。 不少大IP剧、同人电影表现不佳,天价片酬、剪头像、流量造假等负面消息进一步引发观众不满。 有业内人士评价,粉丝经济将中国电影业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第一代交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有些人已经继续前进,而另一些人仍然固步自封。 有些人卷土重来,有些人则触犯了法律红线。

粉丝经济的金块反应更加灵敏。 《电视剧101》即将来袭,新的顶级明星不断诞生。

视频截图

“红灯”亮了

近十年来,日益庞大的文化产业中就包括了粉丝。 然而,单纯的流量逻辑也造成了畸形的生态。

粉丝圈的A面是专业、纪律和创造力,而B面是失控和疏远。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互骂战频发,群体性网络冲突已成为痼疾。

粉丝经济出现乱象,“倒牛奶”事件、“粉丝跑路买海景房”等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有媒体评论称,平台、投资者和娱乐公司形成了一个阴谋,将大量没有社会经验、缺乏判断力的年轻粉丝当作赚钱的“韭菜”。

资料图:记者刘关关拍摄。 图片和文字与此无关。

快节奏的餐饮业遇到了“红灯”。 今年,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整治青浪乱象和‘粉丝圈’乱象”专项行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重点对网络综艺节目进行专项检查整顿。

近日,微博“明星实力榜”及多款追星软件纷纷下线。 该榜单于2014年推出,与韩国权威音乐排行榜Gaon合作,共同打造“韩流互动榜第一”。

该榜单很快被国内偶像占据。 但在看不到尽头的数据海洋中,追星的过程和意义也将被重构。 (超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