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亿元未售出奢侈品该打折还是捐赠?这个品牌选择烧掉

日期: 2024-01-28 11:00:49|浏览: 154|编号: 66051
联系人:奢侈品修复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8亿元未售出奢侈品该打折还是捐赠?这个品牌选择烧掉

【文/观察者网 吴亚坤】

你一直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可能会积压滞销。

卖不出去的奢侈品怎么办? 折扣还是捐赠?

不,他们最终都会被火烧掉。 是的,在奢侈品制造商看来,穷人不值得穿着和使用奢侈品。 “我宁愿把它们烧掉,也不给你!”

穷人穿的奢侈品将不再是富人穿的。

据英国《泰晤士报》7月19日报道,英国奢侈品牌巴宝莉()去年烧毁了价值超过2800万英镑的库存,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相当于2万多件巴宝莉旗舰产品。 ——经典英伦风衣。

“或许是由于对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力下降,近两年来, 未售出的库存价值增加了​​ 50%,是五年前,即 2013 年的 6 倍……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里,未售出的库存价值增加了​​50%。2018年,烧毁的库存价值超过9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8亿元)!

这一数据一经披露,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人们对此不满:既然卖不出去,为什么别人就不能穿呢? !

对此,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奢侈品之所以要销毁积压的滞销品,是为了保护智力产品和品牌价值,不愿意让自己的产品低价卖给“灰色”。市场”(指未经商标权人授权,将该品牌的商品在市场渠道销售),然后被“错误的人”误穿。

对于被认定“认错人”,网友是这样说的:

“如果奢侈品牌的潜在客户看到一个下层社会穿着价值 2,000 英镑的雨衣,那么这件衣服就不会卖出去。”

还有社交媒体评论表达了奢侈品营销的秘诀:“成本很低,卖品牌就行”:

“一件 1,400 英镑的外套实际上生产成本很低,但顾客却为它的独特性付出了代价。奢侈品的价值在于品牌本身,而不是服装本身。你穿它是因为你知道它显示了你有多么富有。” 钱。 如果无家可归的人免费得到衣服,谁会花 1,400 英镑呢? 所以这就是可悲的事情。”

网友对的行为表示愤怒

有分析人士表示,卖不出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卖得太贵。

以该品牌最便宜的帆布背包为例。 这款产品在英国官网售价为890英镑,约合人民币7800元。 不过,该产品在其中国官网上的售价为9600元,比英国售价要低。 官网贵了1800元,涨价幅度超过24%。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市场与世界其他市场相比,基本上所有奢侈品都更贵。

“太贵了,卖不出去”也是品牌在中国宣布降低进口关税后宣布计划将中国市场商品价格平均降低4%的原因。

“卖不出去就烧掉”的做法也引起了环保人士的愤怒。

尽管在焚烧商品时特别说明,但这次“燃烧活动”是在专业焚烧设备的帮助下进行的,燃烧产生的能量最终会得到充分利用。 不过,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仍然强烈谴责的行为。

他们认为,奢侈品的生产过程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燃烧它们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大气造成严重破坏。

绿色和平组织领导人表示:“巴宝莉这样做是不尊重自己的产品,不尊重制造商的辛勤劳动,对自然资源视而不见。”

针对这样的指责,发表声明称,已经意识到焚烧垃圾造成的严重污染,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由于去年4月与美国美容巨头科蒂集团达成1.6亿美元香水和美容业务授权协议,今年将需要销毁更多香水和美容产品。

此外,还在声明中表示,此类做法在时尚界很常见,而且他们并不是唯一使用此类做法清理库存的公司。

当然,这种说法让环保人士更加愤怒。

贝克汉姆二儿子罗密欧代言

奢侈品在崛起,快时尚也在崛起

但确实,“卖不出去就烧掉”的情况在过去经常发生。

据《中国商报》报道,在服装行业,“快时尚”是库存问题最严重的品类。 今年3月,有消息透露,H&M 2017年库存累计达到43亿美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令人震惊,我为之惊出了一身冷汗。

去年,H&M通过焚烧重达15吨以上的废物,为瑞典小镇韦斯特罗斯提供一段时间的电力。

今年前段时间,H&M甚至焚烧了60吨衣物,引发全网讨论。

至于焚烧这些衣服的原因,该公司表示,他们只焚烧那些不安全、有隐患、不适合回收的产品,比如被霉菌污染的衣服。 但即使有了这样的解释,反对者仍然表示无法接受,并指责H&M非常虚伪,因为在反对者眼中,H&M显然投放了大量广告,呼吁消费者回收不再需要的衣服。 但H&M最终还是烧掉了它。

奢侈品的问题是另一个问题。

除了之外,旗下拥有卡地亚()、万宝龙()等品牌的历峰集团( Group)今年也积极回购了近9吨的手表库存,然后将手表上的钻石和配件拆掉,或者直接销毁。 。 据《卫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间,历峰集团销毁了价值近5亿英镑的手表。 《泰晤士报》称,这是中国加大反腐力度后奢侈品在中国集体滞销造成的。

多年来,路易威登(LV)因“不愿将其皮革产品库存转移到折扣店并烧毁”而多次被媒体曝光。

但从奢侈品运营的角度来看,等奢侈品面临的问题是品牌拥有者普遍无法完全掌控分销事宜。 其他国家的工厂可能会窃取和篡改设计并通过其他渠道销售产品。 。 为了防止此类产品进入市场,品牌商经常回购或销毁库存。

但不可否认的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库存确实会引起严重争议,而且对于品牌本身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

比如,今天的H&M,因为不断降价应对库存,让本来就低迷的业绩陷入了糟糕的循环。 随后,丹麦媒体指责其每年焚烧12吨库存。

直接销毁的方式显然会给品牌形象贴上“环保意识薄弱”的标签,也因此受到诟病。

首席执行官Marco在本月的股东大会上透露,自2017年起,就开始向Elvis&捐赠多余的皮革制品,Elvis&是一家时装公司,将废弃的时装产品回收成新产品。 但到底有多少产品真正被重复利用仍然是一个问号。

此前,曾遭遇业绩危机。 去年夏天新任CEO上任后,正在努力为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和利润。

此外,《泰晤士报》还给出了更多这样的案例。

该报向 Paul Smith 等多家时装公司询问了如何处理不需要的库存。 这些品牌给出的答案非常一致:现在、立即、立即、迅速摆脱它们。 至于折扣和捐赠,他们根本不接受折扣和捐赠。 会考虑这个选项。

还有数据。 去年,英国总共丢弃了超过1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113亿元)的废弃衣物,总重量超过30万吨。

如果不使用焚烧,时装制造商还有其他选择。 例如,耐克把自己的鞋子全部砍掉,扔进垃圾桶。 美国品牌 Urban 命令员工在其库存的汤姆鞋上泼上绿色油漆。 有顾客退回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店员转身把衣服剪掉。

耐克将其所有鞋子切碎并扔进垃圾桶,而 H&M 则焚烧其库存服装来发电。

又一“资本主义倾倒牛奶”事件?

奢侈品牌的这种做法很容易让人想起“牛奶倒出来不分给穷人”的事件。

但多年来,更多人听到的版本是,“把牛奶倒进河里”这一大萧条的象征,是资本家为了维持垄断利润而倒出来的; 但越来越多的信息证明,这些牛奶最初是奶农倒的。 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牛奶的价格,但至少奶农不愿意赔钱,赔钱把牛奶运到镇上出售。

大萧条时期美国奶农倾倒牛奶(资料图)

据中国青年报此前援引的历史资料显示,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大萧条使美国遭受重创,农业生产和销售也陷入困境。 此前,牛奶产能严重过剩。 危机爆发后,牛奶收购价格大幅下降。 奶农靠卖牛奶无法维持基本生计,甚至买不起生活必需品。 投入毕生积蓄的奶牛场可能要付出东流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1933年,“独立”奶农多次罢工,倾倒6000加仑牛奶,抗议低奶价。 那些年,奶农罢工曾多次举行,但更多的时候,奶农以“阻止其他奶农低价出售牛奶”为由,强行倾倒其他奶农的牛奶。

1934年,罗斯福上台,开始干预美国市场。 罗斯福拯救美国牛奶市场的措施之一就是向奶农提供补贴。 当时联邦政府根据奶牛的数量提供补贴。 奶农只关心奶牛补贴,并没有真正关心市场价格很低时的情况。 生产出来的牛奶卖了能赚多少钱? 于是,又一波倾倒牛奶事件发生。

在更多人看来,无论倾倒牛奶的原因是什么,都是从农户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的理性选择。

首先,当时保存牛奶的手段落后,奶农想保存牛奶等价格反弹后出售显然不现实。 其次,如果降价,那么当生产成本高于价格时,奶农卖得越多,损失就越大。 而且市场供应量依然巨大,价格依然上不去。 奶农的生活将继续艰难; 另外,如果牛奶全部送出去,本已狭窄的牛奶市场将进一步萎缩,直至缩至所剩无几,剩下的牛奶卖不出去。 奶农的生活将完全难以为继,奶业将彻底崩溃。

因此,当这样的奢侈品牌烧掉库存时,这很可能就是资本家真正做的事情——用金钱来树立社会阶级壁垒。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