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包包“物美价廉”,都是假货!
犯罪嫌疑人朋友圈出售假包文案和假包图片
微信朋友圈一直是“微商”的主战场。当我们打开朋友圈时,经常会看到“微商”发布的各种产品广告。如果你看到朋友还在卖“质优价廉”的奢侈品牌包包,就应该给他一个警示:以假乱真、售假,小心涉嫌犯罪。 5月31日,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对吴艳等三人在微信朋友圈销售假包包罪批准逮捕。 7月28日,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小学毕业的吴艳早年在湖南做服装生意。她看到很多人在义乌开店生意都不错。喜欢冒险、喜欢冒险的吴燕只身前往义乌租了一个店面。一开始,她卖皂花工艺品和鞋子,但销量并不好。后来,她接触到了卖假包的生意,发现这是一种赚钱的方式,于是她就从附近的商店批发了一些假包,小规模地出售。
随着“微商”的兴起,吴艳看到了微信朋友圈里无限的“商机”,开始想做大事。 2016年6月,吴娟和吴康也加入进来,三人各出资10万元,申请了营业执照,以吴康的名义销售包包和各种小礼品。吴艳负责寻找合作商家,拓展微信朋友圈客户源,吴娟负责微信接单并联系快递,吴康负责物流和仓库仓储。就这样,三人联手,踏上了卖假包的“淘金热”——在微信朋友圈里销售各种假冒注册商标的大大小小的包包。
假冒品牌的箱包通常不会存放在前端商店。吴康出面另外租了三间单位作为仓库,专门用来存放各类假冒品牌的箱包。数十万个各式奢侈品牌包包被分类摆放在铁架子上,三个房间都被塞满了。 2021年4月26日,公安机关在上述仓库内共查获假冒GUCCI、MCM、DIOR等品牌标识的箱包3000余件,初步审核价值20万余元。
经查,吴艳等人共使用6个微信号在朋友圈发布大量假冒注册商标的箱包图片或短视频,吸引顾客。当遇到有意购买的客户,谈好价格后,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收款,然后通过快递完成交易。
近两年,吴艳联系了辽宁的一家制假工厂。他们将进货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假包的销售价格也控制在200元以内。 15元左右的卡包,出售时加3至5元; 80元到120元的包,卖的时候加15到20元。快递费由买家承担,利润控制在20%左右。据吴艳等人介绍,从2017年开始,三人每年年底都会计算总账,并将专门用于收款的微信和支付宝账户里的钱平分。 2020年底,每人将获得10万元左右。
看到吴艳等人在微信朋友圈卖假包,吴勇(办理另一案)觉得这是一门有“钱潜力”的生意,于是就来“借鉴”,认为自己也可以创业。开了一家店,成为了一家假包包店的老板。结果,吴庸还没来得及尝尝当老板的滋味,就被曝光了。 4月26日,公安机关将4人抓获归案。 (本文涉案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