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商业地产研究1:恒隆广场阐释成功是失败之母

日期: 2024-07-12 02:01:31|浏览: 132|编号: 103842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恒隆商业地产研究1:恒隆广场阐释成功是失败之母

对于恒隆来说,“成功是失败之母”或许就是它最好的注脚。上海的两座广场给恒隆带来了极好的财务回报,让其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最好”,但也为日后进军二线城市的挫折埋下了伏笔。本文来自一位投资人,研究分析精神令人敬佩。欢迎更多有思想、脚踏实地的商业地产和电商人士加入我们。

第一章 前言

恒隆地产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香港商业地产公司,拥有极高的声誉和赞誉,主营业务为投资出租物业及开发出售物业。其母公司恒隆集团由现任主席陈启宗的父亲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亲历香港商业地产的兴衰起伏。恒隆的前身是恒隆有限公司旗下的淘达地产。2002年,淘达地产独立,更名为“恒隆地产”,恒隆有限公司则更名为“恒隆集团”。截至2014年4月2日,恒隆地产市值1052亿港元,每股股价23.5港元。母公司恒隆集团持有恒隆地产53%的股份。

内地人对恒隆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其在上海的两大知名商场——位于徐家汇、定位中高端的港汇恒隆广场和位于南京西路、定位高端、以销售奢侈品为主的恒隆广场。这两大商场2013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9亿(人民币)和38亿,在上海所有百货商场和商场的榜单中,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第一为第一八佰伴,47.5亿),若只算商场,则是第一和第二。其中,位于徐家汇的港汇恒隆广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商场之一(超过8000万人次)。

我关注恒隆地产有一年半了,从去年12月开始研究这家公司。这期间,可以说经历了一场洗礼。刚开始研究恒隆的时候,我是按照自己过去的乐观态度去分析的。我和很多投资者一样,很喜欢陈启宗的那封致股东信。另外,恒隆过去十年的增长非常出色,几乎所有媒体对恒隆的报道都很正面。但是,我在沈阳的哥哥却给了我相反的建议,他喜欢逛街,对沈阳的各大百货、商圈都很了解,他认为恒隆在沈阳的发展并不好,建议我多出去看看再下结论。这个建议太宝贵了。我彻底理清了以前对恒隆的看法,开始重新审视恒隆。与此同时,我也开启了我的研究之旅,从1月到3月,我研究了沈阳、天津、济南、无锡和上海等恒隆有业务的城市。 在每个城市,我不仅调研了恒隆广场,还实地调研了核心商圈内其他优秀的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因为我不仅想了解恒隆,还想了解商业地产和实体零售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因此,我还调研了北京一些恒隆尚未入驻的购物中心。

我近两个月调研过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主要名单如下:(按地区从北到南,括号内数字为去年销售额,单位:人民币)

沈阳:中街恒隆广场、中街兴隆世家、中街大悦城、中街久光百货、市府恒隆广场、卓展购物中心(24亿)、沈阳华润万象城(20.5亿)、龙之梦亚太城。

北京:西单大悦城(35亿)、朝阳大悦城(21.6亿)、新光天地(77亿)、燕莎奥特莱斯(37亿)、华润上清五彩城(6亿,五彩城营业收入1.13亿)。

天津:天津鼓楼大悦城、河西友谊百货(大友一)(25亿)、海信广场(16亿)、武清佛罗伦萨小镇(17亿,2012年12亿),在建的恒隆广场、劝业场百货等预计下半年开业,以及和平路、滨江路等地的多家百货商场。

济南:恒隆广场、银座百货(泺源街)(26亿)、贵和购物中心(8亿)、万达广场(经四路)、振华百货(经四路)、百盛百货、贵和百货、圆融广场(经十路)。

无锡:恒隆广场、无锡八佰伴(22.5亿元)、大东方百货(24亿元)、三阳百盛广场、汇金广场、苏宁生活广场。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39亿)、徐家汇商圈多家百货商场、南京西路麦德龙金三角(梅龙江伊势丹、中信泰富、恒隆广场(38亿))、K11购物艺术中心、第一八佰伴(47亿)、IFC(32亿)、南京路新世界百货(37亿)、来福士广场(12亿)。

除了研究实体店,这几个月我也在网上收集了很多资料,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更深入的了解目前恒隆、商业地产、零售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希望努力分析它们未来的趋势。

在调研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首先,我平时比较关注科技、互联网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能力圈也只局限于少数科技股。这就导致我在分析一些传统实体公司时,存在局限性。俗话说“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山”。在不断的调研过程中,我确实感受到了一种艰辛感,“每一步都像爬山一样”。

第二,时间太短,两个月内就去了几十家百货商场,很难一下子消化掉。同时,由于是第一次做传统零售业的研究,肯定会有很多遗漏。有些想去的城市和店铺也没有去,比如杭州、南京的几家知名百货商场,体力和精​​力都快到极限了。做店铺研究不只是逛逛商场看看人气如何,还要考察整个商圈,做仔细的对比分析,非常累。到调研最后一站无锡的时候,已经感觉有些无聊了,这难免对调研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为这些不足,我希望这份报告能给对恒隆有兴趣的投资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建立一个明确的股价投资区间。具体的估值报告会包含信息,但仅供参考。从一线观察得到的信息的价值大于企业估值的价值。从我调查各地门店得出的结论来看,如果要写出一份非常好的报告,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我正处于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的开始,只是“打基础”,所以这份报告还有很多需要走的路。请大家见谅。

第二章:愿景

1992年,恒隆开始进军内地市场,并于1992年、1993年联合其他香港及内地企业,开发徐家汇地铁站及南京西路地块,建成港汇广场和恒隆广场。经过多次股权交易,最终恒隆地产拥有港汇广场,恒隆集团拥有港汇花园(公寓)及港汇广场一期写字楼,港汇广场二期写字楼归恒隆地产所有;南京西路的恒隆广场及两座写字楼的股权则全部归恒隆地产所有。

在这两座广场上,陈启宗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这两座购物中心和写字楼的设计和建造都达到了最高水平。陈启宗在2002年致股东信中说:

“集团明白,要脱颖而出,就不能与本地发展商在低端产品上竞争。另一方面,香港投资者往往把他们在香港的做法套用到上海,即发展质量平庸的小型物业;规模较小的发展商没有能力或不会采用其他做法,而大型发展商则未必对大型和一流的项目感兴趣。因此,如果集团对上海有朝一日会成为世界知名城市的判断是正确的,集团应该在上海发展世界级质量和规模的物业。”

这两处楼盘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体量大、外观漂亮,均由世界知名的美国建筑师设计,并按照高标准的要求建造。目前上海尚无同类楼盘能与其体量和品质相媲美,因此预计它们将在未来许多年内保持竞争优势。”

如此高标准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比以往更多。港汇恒隆广场于1999年开业,恒隆广场于2001年开业,这两座购物中心分别用了7年和8年的时间建成,写字楼则直到2006年才全面落成。但它们为恒隆带来的回报也是值得的。上海的物业很快便成为恒隆的支柱,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根据2013年财报,恒隆总租金收入为66.38亿港元,其中上海两座购物中心及写字楼合计租金收入26.4亿港元,占比40%,投资回报率高达42%。

上海两座广场给恒隆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厚的财务回报,另一大收获是,恒隆对“最好”的深刻理解。

大家都知道好的东西值得拥有,好的物业能带来好的回报,但在理解“好”与“最好”之间,却有一座“高山”。这座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追求最好的东西所付出的代价超乎想象,普通人或企业很难吃苦,很难放弃已经拥有的较好条件。但从长远来看,追求“最好”所带来的回报,远远超过“普通的好”。我在调查徐家汇恒隆广场及其商圈内的其他百货时,这种认知尤为强烈。十年前,港汇广场周围的百货已经算很不错了,但现在,它们与港汇广场的差距明显差了好几个档次。这种感觉在我调查济南的港汇恒隆广场时也有过。这个购物中心无疑是济南最好、最气派的。即使假设这个购物中心目前在亏损,我也愿意长期拥有,更何况它目前的租金收益相当不错。

上海的两座购物中心为恒隆带来了质的改变。2004年,恒隆决定进军内地二线城市。2005年开始,恒隆在多个城市购置土地,这些地块均是当地最抢手的地段。在随后的年报中,恒隆对自己的定位如下:

“我们的重点是获取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的最佳地块,并聘请顶级建筑师以最优质的设计打造最优质的房产。”

这当然不容易。首先,最好的土地不是唾手可得的,恒隆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更不要说合适的价格。其次,打造最优质的物业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时间,这与其他商业地产开发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万达的风格是拿地18个月后把商场开业,而恒隆18个月才能做出规划。不过,我在济南和上海分别考察了万达广场后,认为恒隆会是我真正想长期持有的物业。万达广场的建筑是单周期建筑,也就是说在这个商业周期里消费者会觉得可以接受,但在下一个周期,当消费者的品味提高后,会明显觉得万达广场的质量落后了,而恒隆广场的质量可以保证他们多年的竞争优势。 例如港汇恒隆广场于1999年开业,至今已有15年,仍然是上海最好的购物中心之一。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