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模式:打造高端生活场景
2008年寺库成立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家以代销闲置物品起家的小微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就能发展成为高端跨境电商的领军企业。
一家以寄售公司起家的跨境电商公司
寺库负责人李日学最初创办公司的动机非常简单。很多朋友从国外购买了高端消费品,但在国内却缺乏相应的售后和维护。这些画买来的时候还是新鲜的,但回家后就成了装饰品。送人并不容易,非常浪费。
在欧美,闲置物品寄售行业正在逐渐形成。美国和法国是世界著名的二手物品寄售地。国内寄售行业方兴未艾。据统计,我国每年闲置物资总量达5万亿,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闲置物资有效循环再利用市场前景广阔。
于是李日学成立了寺库,将线上销售与线下实体俱乐部结合起来。 “庙”字源于中国古代寺庙——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饥荒导致民生衰落。一些富人在寺庙里布施,一半出售,一半赠送给有需要的人。穷人据为己有。后来,这种处理闲置物品的形式除了扶贫之外,逐渐起到了促进物品流通的作用。
诞生于全球金融海啸之年的寺库,历经数次转型与转型,已逐步提升为全球高端消费服务平台。这种“初衷”与“始终”之间的巨大差距在中国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中。就连“BAT”这样的三巨头也未能幸免。寺库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经营理念具有前瞻性,因此即使在转型中也显得十分从容。
风险投资看好寺库模式
寺库最初起步于济南,开设了两家实体店。不仅销售高端消费品,还承接电器、家具的寄售业务。但寺库很快就意识到经营品种过于混杂的弊端,并迅速做出调整,精准瞄准体量小、价值高、周转快的奢侈品。
2009年,寺库将基地迁至北京。除了建立线下体验店外,还建立了国内首家“奢侈品鉴定评估技术中心”,实现了从鉴定、评估、维修到寄售、租赁、销售的一站式服务。服务。
此后两年,奢侈品电商迎来蓬勃发展的投资浪潮。已经开始发力造血功能的寺库,是行业内最后一家融资的公司,但却是最早实现盈利的公司之一。 2011年5月,寺库获得享有“点石成金”国际美誉的美国IDG资本1000万美元投资。此后四年,陆续完成B至E轮融资。法国银泰资本、盘古资本、中华文化投资基金、平安银行领投,IDG等老股东跟投。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可见资本对其的青睐程度。
与此同时,寺库的营业额也保持了每年50%以上的高速增长。它不仅没有受到奢侈品电商行业集体洗牌的影响,还在香港、米兰、纽约开设了线下体验店。截至2015年,寺库网上商城销售额已突破25亿,业务范围涵盖拍卖、情报、旅游、金融、O2O、媒体、社交等多个领域,预计2015年总成交额将达到90亿。 2016年。
事实上,与绝大多数热衷特价、闪购、折扣、尾货和补贴的奢侈品电商相比,业务广泛、主打服务的寺库似乎有些不同,以至于业界一直很难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定义。寺库管理层从未将自己定位为奢侈品电商。李日学一直强调:“寺库不是一个采购和销售商品的销售代理,而是一个服务平台,产品销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寺库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寺库的经营理念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以人为本”、“服务第一”主要取决于实际操作中取得的效果。
李日学讲述了寺库的发展历程。他初步制定了长远目标,布局了全球化和高端消费的服务平台。寺库选择的切入点是二手市场,因为二手奢侈品代销门槛低,所需资金少,发展空间广阔。
一路走来,寺库也遇到了同事们面临的困难,但寺库总是能够冷静地解决。供应问题对于奢侈品电商来说是一条死路。在中国,几乎所有奢侈品电商都没有获得奢侈品牌的线上销售授权,只能通过代理渠道和代购来维持其网站上的奢侈品供应。不过寺库的货源充足。寺库各大品牌产品均可与海外市场同步上市。不少同行业企业甚至从寺库位于深圳的保税仓库进货。
事实上,寺库有数百万忠实会员。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初只是根据朋友的推荐挑选了一款包包或一款手表。后来,他们逐渐养成了去寺库寻找自己需要的高端产品的习惯。 。甚至有的会员去纽约、米兰旅游时,都会先去寺库在当地设立的体验店,告诉店长自己的所有购物需求。通过一杯咖啡,他们就可以计算出商品的供应量和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寺库目前还没有上市计划。李日学希望用自己的双手让寺库达到千亿规模,未来将其发展成为百年企业。他可以爬到更高的山上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