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奢侈品转售会在中国流行吗?
疫情爆发前,市场曾希望中国年轻消费者开始拥抱二手衣文化,最终对奢侈品转售产生兴趣。但疫情过后,人们对安全的担忧让市场再次陷入僵局。
中国上海——在当今复杂且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了解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或不想要什么并不容易。
一分钟的焦点是“报复性消费”和商店外排长队的顾客;接下来,我们被告知消费者正在争先恐后地购买廉价商品,因为他们经历了几代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冲击。
造成这些明显矛盾的最明显原因是中国太大了。在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市场中,不存在单一的趋势。中国无论从地理、人口还是气候上都更像一个大陆。相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微风”,代表不同消费群体和价位的微观趋势。
这群消费者行为上的巨大差异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奢侈品转售市场的潜力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前一分钟,人们预测销售额将达到数十亿美元;下一分钟,人们预测销售额将达到数十亿美元。接下来我们被告知这是一个非常利基的机会。到底是怎么回事?
传统上,由于文化和历史原因,古董服装在中国一直举步维艰,因为老一辈人往往对旧衣服持怀疑态度,有些人认为这些物品沾染了主人的运气,因此也影响了其他人的运气。运气(很可能是坏运气)不一定是吉祥的。
还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在新奇的中国,二手物品让人想起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当时中国人民非常贫穷,整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最低点。
在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既然我可以走进商店买一个全新的手袋,为什么还要买二手手袋呢?”即使对于那些青睐可持续发展或者为了省钱而购买相对便宜的古董衣服的人来说,二手衣服的概念会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呢?
世界仍在等待中国二手市场的发展,欧美大型二手交易平台也开始问自己这些紧迫的问题。答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微妙和复杂。
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古装意味着个性
2018年,侯安妮担任奥美战略与创新副总裁时,发起了一个研究项目,采访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中国消费者,以了解他们奢侈品消费背后的驱动力。
不出所料,她发现奢侈品牌的认知度很高。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可以同时列出数十个全球奢侈品牌。其采访的90后购物者中,不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其中不少是奢侈品消费二代,尽管他们购买奢侈品的理由与父辈有很大不同。
侯解释道:“他们是独生子,又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长大的,所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无论他们消费什么,他们都想用它来建立自己的个人身份。”和形象。”
这可能是复古服装的主要优势之一,其核心是它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产品。当其他人都在购买当季“必备”手袋时,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想要一些其他人没有的东西。在当今的环境下,穿着几年前还相对不为人知的奢华时装比该品牌最新系列中的任何产品都更独特。
“当铺”是一家寄售店,名字带有双关语。 2016年在上海开业,这家店迎合了这些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当铺由贾简 (Jane Jia) 和她的丈夫内尔斯·弗莱 (Nels Frye) 创立,他们发现自己处于蓬勃发展运动的最前沿,商店的销售额每年以 40% 的速度增长。
“我们的主要受众是 30 多岁的女性;她们可能是企业主或在公司工作,但她们有自己的风格,”弗莱谈到他的顾客时说道。这些顾客直接到店购物或通过蘑菇街、宁港等直播平台下单。
他补充道:“网上,大部分顾客来自二线城市,比如重庆、成都等地。这些地方的顾客确实很多,但也有外地的顾客。”
不同寻常的是,其业务以成衣寄售为主,效仿日本等国家随处可见的寄售店。贝伦贝格银行的数据显示,日本二手货的销售额占奢侈品市场的10%,而中国仅占3%。
中国科技媒体36氪估计,中国85%的二手经济是由35岁以下的人推动的。
其中一位消费者是来自上海的33岁社会学学生王某。频繁去日本购物也让她爱上了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初的 Comme des 复古服装。
“我认为,随着经济稍微放缓,奢侈品转售存在巨大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人们关注的是风格而不是趋势,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在奢侈品上的支出减少,”她说。这表明一些消费者正在勒紧裤腰带,这可能有助于中国低迷的奢侈品转售市场。
中国转售市场概况
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在疫情前进行的一项研究预测,今年中国二手商品销售额将达到1万亿元,是2017年的两倍。
疫情前发布的《2019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报告》提供了更具体的奢侈品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二手奢侈品销售额达121亿元。虽然与50亿、60亿美元的日本和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年增长率却令人印象深刻。过去四年,中国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这一增长速度将继续甚至加速。
未来市场的潜力解释了为什么它不是近年来进入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唯一参与者。中国大部分二手货销售都发生在网上,中新社的数据显示,大城市60%的消费者表示使用二手货销售应用程序。不出所料,百货类最大的经销商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闲鱼,该公司声称拥有超过 2 亿用户。
在二手奢侈品行业,主要的线上玩家是红布林,该公司于2017年首次推出,已完成6轮融资5840万美元,去年8月最新的B轮融资达到2000万美元。
和国际奢侈品寄售网站一样,红布林采用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模式,以平台为中间,将想卖的消费者和想买的消费者连接起来,并提供一切摄影、认证、定价和物流支持,帮助推动销售量。与 The 提供分级佣金率不同, 收取 20% 的固定佣金。
在这个原本真空的市场上,只有本土企业挤进来,国际知名的在线奢侈品经销商几乎看不见。
2017年,在完成一轮6500万美元融资后,该公司宣布从客户和产品采购的角度来看,中国将成为其扩张的主要目标。但这种推动从未真正发生过。
今年 4 月,当该公司宣布已从包括 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 5900 万欧元的额外资金时,该公司表示今年的目标是在日本和韩国扩张,而不是在中国。 。
“我们认为中国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巨大供应市场……但目前,我们今年没有进入中国的计划,”该公司发言人告诉 BoF。
这家全球最大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向 BoF 证实,该公司根本不向中国大陆发货,并且“目前没有扩张计划”。 BoF联系的一些寄售公司表示,他们一直在与The接触,可能从中国采购产品,但进入中国销售对于这些二手平台来说仍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业务。
首先,二手服装进口到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些较小的公司通过代购将二手产品带入该国,还有其他平台促进交易而不是自己持有产品。这些平台都不适合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开展业务,需要在当地设立法人实体,然后在国内采购产品销售给中国消费者,这需要大量投资,缺点是产品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如预期。来自其他地方。购买的产品。
国际奢侈品转售平台不仅需要根据货物销售地点找到最快、最高效的运输和配送路线,还需要处理海关、关税、税收、法律限制和汇率波动等问题。此时此刻,他们也需要将先发优势让给本土球员。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中国消费者会支持国际转售平台,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商家的经验和资质更值得信赖。
假冒伪劣产品问题
对于中国的奢侈品转售市场而言,假冒伪劣是比二手货相关的文化耻辱更为挥之不去的障碍。
中国市场研究集团董事总经理Ben表示:“例如,许多造假者非常非常擅长将正品旧包的硬件附加到假包上。人们很难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不是真品。”产品。”
和红布林致力于消除消费者对假冒产品的不适。他们使用的一种方法是直播,主播可以详细解释产品和来源,并让潜在消费者有机会提出详细问题。 。
这两家奢侈品经销商还从中国境外采购大量产品,并专注于手袋和珠宝等特定类别,以规避中国严格的二手服装进口法规。
红布林与日本著名的寄售店结成联盟,这些商店在红布林的受众中经常旅行的女性顾客中广为人知。这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产品,而且还让消费者放心,这些产品比本地名称的产品更不可能是仿冒品。
弗莱表示,公司越来越多地从美国采购产品。在美国,优质商品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一直“几乎无限供应”,这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事实上,从美国采购也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其真实性的信心。
COVID-19:帮助还是阻碍?
如果目前的数据是真实的迹象,那么这种流行病对更广泛的转售市场来说是一个福音。
闲鱼数据显示,平台月均交易额和商品销售总额均打破记录。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卖家增长38.8%,新线上产品增长40%。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奢侈品时装转售行业。当月,红布林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40.4%。其CEO兼创始人徐伟向媒体表示,3月份销量创历史新高。 “越来越多的人出售二手奢侈品以换取现金,”她说。
“与此同时,由于几乎每个人都呆在家里以帮助遏制疫情传播,网上购物的时间变得更长。因此,交易量也有所增加。”她补充道。
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如此。尽管其上海门店客流量大幅下降,但线上交易依然活跃。然而,就其整体商业模式而言,疫情的风险大于回报。
“实体店的利润率非常低。我们一直更多地关注珠宝,这似乎是最安全的选择。寄售也会让人紧张,”弗莱说。
成衣销售已暂停。 “我只能从我自己的经历出发,但我们真的很担心人们会把二手店视为一种风险(人们仍然担心疫情),”他补充道。
由于疫情既被视为二手消费趋势的推动因素,又被视为潜在阻碍,奢侈品转售是否会夺走奢侈品牌新产品的市场份额仍然是一个问题。今年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因为全球品牌将更多地关注中国的国内消费,希望这项业务能够支撑因旅游零售和被迫关闭而损失的业务。
到目前为止,二手奢侈品似乎还不是一种威胁,或者至少不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中国的新奢侈品消费者仍会通过Louis等大品牌进行首次购买尝试;而现有的奢侈品消费者将继续使其奢侈品系列多样化;无论宏观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少数年轻奢侈品消费者都会倾向于转售奢侈品,以此作为进一步多元化的方式。
Ben认为,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增长是一个真实的现象,但它并不是由面对疫情和经济冲击时的节俭推动的。他认为,在中国,推动奢侈品市场的实际上是一群更有经验、更成熟的年轻奢侈品消费者,他们在发明和重塑自己的个人风格时超越潮流。
“这实际上是由消费者的成熟度和变色龙般的需求驱动的,而不是省钱的需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