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周 | 这次我们要认真聊一聊,是继续做零售还是选择O2O

日期: 2024-09-08 01:03:44|浏览: 48|编号: 109793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男装周 | 这次我们要认真聊一聊,是继续做零售还是选择O2O

这从来都不是一个听起来很性感的行业。

零售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从商场到百货商场,从品牌连锁到私人拥有的独立门店,从大型连锁超市到小型社区便利店,零售无处不在。

利丰集团2015年3月出版的《中国百货零售报告》指出,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内地零售业数据,百货业增速为6.6%(见下图1),创历史新低。同一报告指出,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3年4月公布的内地50大百货连锁企业统计,虽然2013年总销售额达6411亿元人民币,但门店扩张增速仅为0.4%,反映零售百货业对新增门店计划极为谨慎。

这里的数据不禁让人思考:零售真的死了吗?内生性增长真的完全无法实现吗?如果通过开店实现企业增长已经不可能,在并购大量转移到海外的时代,在电商、奥特莱斯、超市、大卖场等零售商群雄逐鹿的时代,线下实体零售只能转向O2O,或者和良莠不齐的线上平台分一杯羹?这是唯一的出路吗?

商业地产为最终目标的零售是好零售吗?

商业地产的诱惑到底有多大?对于非业内人士来说可能比较抽象。比如一个房地产公司获得一块商业用地,可以在这块地上规划不同的项目。其中升值最快的方式就是建购物中心、百货、引进国际连锁酒店,再提供配套的相同定位的写字楼或商业住宅、公共空间、娱乐设施等,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综合体”。

项目投入使用后的5-10年内,除了租金和销售收入外,如果以纯零售为例,零售收入与房地产收入的比例仅为3:7。

购物中心和百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设计到品类,从营销到运营管理,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要从商业模式说起,二者都采用了和中国一样的“联营制”和“租赁制”的商业模式()。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指“联营制”,即品牌销售额提成,这也是国外百货业非常常见的商业模式。区别在于,国外百货业没有“租赁制”,中国所谓的“租赁制”,其实只是“租金与提成取高”的商业模式。以利丰集团2013年11月发布的《中国问题—在中国》为例,研究以百盛、银泰、香港新世界百货、南京金鹰集团旗下的百货连锁店为案例,虽然纯粹的“联营制”商业模式在这些百货店中占比并不高,但90%的收入都来自“联营制”

如果说“联营制”是百货行业非常常见的经营模式,那么从前文提到的国企项目中不难看出,它们梦寐以求的“世界知名品牌”都将以这种形式入驻项目,成为店中店,于是百货商场重新变成了购物中心。

但主打高端奢侈品的商场、百货就一定能提升商业地产的价值吗?过去10年,各大品牌进入国内商业地产项目的扣率一直很低,如今有逐渐提升的趋势,这是好的,说明业主越来越厉害,地产商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好。以某知名大牌为首的国​​际一线品牌,在中国的扣率一度维持在2%左右。此外,品牌甚至可以要求长期免租、上亿装修补贴,甚至反担保,比如当月销售业绩达不到销售目标,品牌可以要求商场或百货补贴差额。

在以商业地产为终极目标的零售环境驱动下,天生就具有敬畏之心的世界大品牌一次次沉迷于红毯瘾。品牌领导在二三线城市视察项目时,锣鼓齐鸣,红毯两边仪仗队迎宾。可谓好事连连,坏事接踵而至。十年后,世界大品牌们完蛋了,纷纷关闭了在大陆的门店。欲速则不达。奢侈品牌本来就是“罕见的成就需求”(法语:rareté créer la cherté),快速扩张只会让品牌越来越亲民(),这与奢侈品本身的理念背道而驰。这自然是另一个话题。

因此,即使商场、百货商场定位豪华高端,也会出现严重的“同质化”(即豪华品牌齐全,但没有客流量的“贫乏”局面),消费者对品牌形成习惯,新建商业项目越来越难以达到商业地产快速升值的要求。

事实上,如果项目足够好,世界大品牌都极其愿意入驻。一方面,从零售()和批发()的利润率来看,世界大品牌更愿意从事零售而非批发;另一方面,从项目的复杂程度、人流量和成本来看,入驻商场、百货虽然有扣分,人流量远高于独立店,但成本却远低于开设独立店。独立店往往成为品牌形象、文化展示的窗口,也是与少量高忠诚度优质本地客户的线下纽带。

如今,一个新地产项目能吸引超过10个一线奢侈品牌的商场、百货入驻已经极为罕见(品牌副线、部分由国内代理商管理的品牌产品除外),项目必须由著名的零售设计大师或事务所亲自操刀,背后一定有出色的老板和专业团队,而且极有可能是香港或外资零售商。

有人可能会说,并不是所有商业地产项目都需要定位高端豪华,平价中档项目更适合内地。的确,上文提到的商场、百货都是地域特色浓厚的零售项目,而在中国,顾客行为大多是“家庭式”或“团购式”。那么平价项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有一个做招商的好朋友,他告诉我,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面对同样的重复性问题:“你给我的位置是几楼?在哪个品牌旁边?”所以,做招商的朋友都苦不堪言,位置这么差,策划这么差,怎么招商?!“我每天只能在开会的那些H、L带的老板们的领导下凌晨2点下班,第二天早上8点还呆在办公室不刷牙,修改领导要重做8遍的PPT,给胖太太、格格等品牌打广告——但连他们也觉得位置不好!”

当然,并不是说采用“联营制”的百货就不是真正的百货,只是如果继续采用这样单一的经营模式,传统百货业在零售业的洗牌中逐渐疲惫不堪,纷纷出现关店潮,逐渐退出竞争舞台。一方面靠品牌扣分力争90%的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同质化严重,而经营成本不断大幅上升(2013年人工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59.6%,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商业地产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后,带给我们对于商业模式更深层的思考,追溯商业的本意:是为了商业地产而零售,还是为了零售而零售?

可以肯定的是,只有把零售做到极致,依靠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零售商业地产才能在未来稳步增值。就像一场动机不纯的婚姻,最终总是不会长久。在一次非正式的商业交谈中,一位带着大女儿参观巴黎旗舰店的商业地产大亨,我见过的最优雅的地产人,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语:“我们需要,我的已经完成了,但对于我的来说,这是一个。”

好的线下零售商什么时候应该走O2O?

“同质化”的反义词是什么?就是差异化。今天一个成功的百货项目必须与众不同。深入研究所有成功案例,就会发现一个好的百货项目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线场地选择

如果你身边有一位在商业地产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他一定会非常自信地告诉你:“选址是一个项目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过去野蛮生长、资源垄断的年代,任何能够成功打造的商业项目,都会被消费者接受。但现在,如果还梦想着“建一个”能够独立自主地做自己,那就更难了,因为光是拿到位置和批文自然很难。成就转化率,有流量,那一定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宏伟的建筑概念设计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奇怪的项目,它并不定位高端豪华,整体规划完全按照老板个人喜好,从整体造型到室内装修,包括管理制度上的各种问题,都是根据老板对风水的要求和喜好来回答的。

符合商业定位和经营模式的设计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和国内房地产开发商、零售商沟通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Eth0s上海精品店的设计是气势磅礴的建筑风格,沉稳中带着一丝禅意

▲Eth0s上海买手店

好的零售设计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同一屋檐下的所有东西都变成Prime,而Prime一定是高能见度的位置,全部被世界大品牌占据。但大品牌A怎么能接受最好的位置被大品牌B抢走呢?这不可能。我是大品牌。否则,你必须同意我提出的商业条件,否则没有谈判的余地。

好的零售设计首先要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建筑设计,这是项目设计的重点。世界上有几家最有名的专业零售设计公司,在中国最知名的是加拿大雅布&设计公司。除了零售设计,大师们通常专注于专业的酒店设计。谁能说没有共同的原因呢?雅布&是中国高端买手百货连卡佛的独家设计师。法国春天百货(巴黎)在2008年被德意志银行收购后,重新改造初期推出的“&”建筑概念,是一个天才的设计,让同一屋檐下的一切成为神话般的Prime。

▲ Yabu & 的巴黎“&”

严格来说,大师级设计公司只负责以上这些,真正的工作都交给其他专业公司来做,而且价格也非常高昂。当然,如果你是富豪中的富豪,也可以请设计公司来完成1到10项的服务。

但即便你富可敌国,也未必能买得起这样的设计。为什么?因为真正的大师是怀着对设计的尊重,对商业结果的专业态度去做事,这是人人都懂却极难做到的(专业精神)。设计师如何能确保自己设计的大理石换成仿大理石地砖,自己设计的LED屏幕换成电视?有得有失,总比有得有失好。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无法掌控的项目,毁掉自己的声誉和与优质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呢?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有大品牌有这样的业界传奇,无论他们在全球任何一个城市开店,都会派总部原班团队到世界各地施工装修。

提供符合区域特色的品类及品牌组合策略

强大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说到营销,中国传统百货最常见、几乎唯一的营销手段就是积分、刷卡打折、满1000元立减100元。消费者永远比不过精算师,久而久之就会厌倦。同样的商业模式下,自主品牌推广完全依赖柜台销售、短信、电话。在反腐大环境下,购物卡销量直线下降,百货公司本身也离终端消费者越来越远。

我的一个好友在香港一家顶级商业地产公司担任市场总监,他问我:“我们是商场,做CRM很难,你觉得商场也可以做CRM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专业,非常好。以前国内也有朋友问我:“你们是百货公司,为什么要有媒体部?”但媒体部只是强大营销团队的一部分,零售商可以也必须像经营品牌一样,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用不同的方式(线上线下)打造零售商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可信度,同时让品牌成为强大的无形资产,在招商的同时形成更强大的零售品牌。

很多购物中心、合资百货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们看到,国外的购物中心、百货在中庭、非零售区域设置了节日装置,但一旦实施,也只是浮于表面,极其廉价和尴尬。本以为可以隔着管子窥豹一斑,其实只是瞎子摸象。

无可挑剔的服务和严格的零售执行

我有很多业内朋友,他们从来不去门店,不管是服务零售商还是品牌。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情况,因为一切都发生在门店。我遇到的很多世界大品牌的CEO,都是从最好的工程学校毕业,学的是数学,然后从一线门店做起。我还遇到过法国首富,他每个周末都要去巴黎蒙田大道上的一个世界级品牌的零售店,这再次证明了一切都发生在一线。不管选址、设计、商业模式有多好,不管品牌和产品组合有多独特、专业营销推广有多强,最终都要落地,服务于终端客户。

只有能在门店提供无可挑剔的专业服务,并拥有严谨的零售执行,才能真正为终端客户提供“体验”。面对中国零售从业人员年轻化、流动性强的特点,管理者既需要具备专业的零售知识和管理技能,又需要强大的个人魅力,才能打造一支专业团队。在真正尊重从业人员的同时,科学建立零售团队绩效机制,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计划和晋升机会,才能实现真正严谨的零售执行。在德勤近期发布的《2015力量》研究中,全球250强零售商中,香港屈臣氏集团是大中华区首个入围的零售商,位列第51位,行业类别为便利店/药店/。其他入围的内地零售商如苏宁(59)、国美(69)、华润集团(78)、京东(92)也分别属于超市(//)、全渠道专业电器()和纯线上零售商(无门店)。内地第一大百货集团大商集团位列第179位,成为首个进入该榜单的以百货业为主营业务的零售商,但与位列第34位的美国最大百货集团梅西百货仍有较大差距。

虽然百货行业区域性很强,每个城市商圈的不同都可能导致百货整体定位和内容的调整,更别说跨界比拼了。但成功的道理始终是一样的,如果既能看到现象,又能看到本质,零售业肯定不会消失。那么线下零售业到底该不该走向线上?首先,我们距离线下零售做到极致还很远,线上一定是企业加速扩张的下一步。其次,如果能分清全渠道和O2O的区别,在企业战略和资源配置上一定会做出合理的规划。最后,以互联网从业者为主的线下零售商走向线上,目标和结果会有差距,也可能是别有用心的商业意图。

策划/陈博文/Cécile Zhang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