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的民主化

日期: 2024-03-30 07:02:15|浏览: 137|编号: 85036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奢侈品的民主化

九月是时尚界炙手可热的一个月。 本月准备花费大量预算。 前段时间我参加过几个重要的会议。 我已经脱离编辑队伍一年多了,居然还有人求。 起初我认为这是相当受人尊敬的,但你瞧,受欢迎程度仍然存在。 当我到现场的时候,我看到,呃,到处都是一万多人,我都快站不住了。 《北晚》的记者已经全部到齐。 “北晚”来了,就意味着北京所有媒体都邀请了,范围已经超出了时尚领域,我为何美丽? 我没有任何风格。 尤其是宝格丽在国家博物馆的时候,珠宝展厅里人头攒动,人流只能排成一排。 我担心演出结束后地上会留下几双高跟鞋。 我想:奢侈品不都是少数精英的东西吗? ? 不应该是这个风格。

回顾我最初几年参加日内瓦钟表展(SIHH),2004年和2005年,国内媒体不多,日程也不紧。 各种品牌的礼品袋里会突然出现品牌包和天文望远镜。 到2008年、2009年,媒体数量大幅增加。 我们只好小跑着在展厅里赶去展会,礼物掉到了巧克力和U盘上。 据台湾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十多年前我来到SIHH时,接待水平极高。 除了每天看表之外,主办方还安排媒体四处走动。 现在只剩下听课的时间了。

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归咎于中国奢侈品市场太火爆。 世界各地的奢侈品正在走下神坛,拥抱大众。 事实上,奢侈品流行并不是第一次,历史总是会重演。

今天的所有高级奢侈品牌在一百多年前都是家庭作坊。 确实是为几个皇室亲戚服务的,而且都是定制的。 工业革命使欧洲出现了一大批新资产阶级和银行家。 现在我有钱了,我也想享受像贵族一样的高品位生活。 我穿着华丽的衣服,和我戴着珠宝的情妇一起去剧院。 对奢侈品的需求旺盛。 老品牌正是在这个阶段蓬勃发展,但只是隐性流行。 从宫殿到别墅,他们的影响力仍在上流社会。 这和十年前中国的新富阶层想要过上外国富豪一样的生活是一样的心态。 但任何产品在定制阶段都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 一旦产业化、量产,成本必然要降低。 今天我们在老品牌展厅看到的传奇产品基本上都是工业化前的杰作。

后来,欧洲金融家管理了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战争的结果之一就是各国王室彻底变成了摆设。 所谓的皇室品牌也不得不另谋出路。 他们的生活很艰难,大家都陷入了混乱。 不关心生活的美好。 当人们再次关注时尚的时候,大概是在20世纪60年代。 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成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 虽然并不富裕,但也终于安息了。 时尚、摇滚、性成为人人关注的事物。 从利物浦出来的“披头士”引领了浓厚的街头文化,基本上将非主流变成了主流。 说白了,街头文化就是工薪阶层的孩子与穷人一起玩乐。 迷你裙只用这么少的布料,也不好意思卖很多钱。 毕竟,富裕家庭的孩子是少数。 看到那些时尚男女玩得那么起劲,他们也想加入进来。就像今天,美国白人家庭的孩子们向往黑人孩子的嘻哈文化。

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就是这个时期本来宣扬贵族生活的时尚杂志,再也不能对满街的超短裙视而不见,开始正面报道街头文化。 奢侈品牌和街头文化在杂志上被迫握手一次,这也是市场驱动下的微妙融合。 欧洲高端品牌也开始制作牛仔裤和机车包,奢侈品大踏步走下神坛。 当然,老百姓也想体验以前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产品或标志。 这里存在概念的混乱。 时尚的初衷是反传统、不羁、如火,而奢侈品却带着帝制社会的阶级印记。 如今,他们低下帽子,融入人群。 今后,高端消费品也将纳入时尚之中。 大伞下。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金融资本的介入。 它原本是一个家族企业,在作坊里慢慢创作,并不着急国际化。 生意传到了第二代,他们基本上都有些心不在焉了。 这时候就有一个资本家过来说,我给你一笔钱,让你把生意做完。 扩张然后让渡部分主权,通常是第二代无法抗拒的诱惑。 但一旦上市或者被收购,基本上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因为资本家永远只有一个要求——更快、更经济。 还有少数奢侈品牌坚持家族企业,例如爱马仕、百达翡丽和劳力士。 当你参观爱马仕工厂时,你会发现那里的技术人员依然保持着工匠的尊严,在艺术氛围中有条不紊地完成日常工作。 难怪订单已经排好几年了。 在另一家法国国际品牌工厂里,你会在工人们的脸上看到被剥削阶级的愤怒。 工业生产使人成为机器的延伸。 投资者需要的是利润的持续增长。 他们不太考虑品牌形象,因为富裕阶层永远是少数。 如果他们想开发新客户,就必须降低成本,让更多人购买。 不幸的是,奢侈品并没有真正亲民,它们只是鳄鱼皮被尼龙取代了。 一位姐姐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个大牌帆布包,说便宜,就在机器上绣了logo。

如今,奢侈品牌多了,奢侈品却少了。 无知的人挤在柜台前:“给我们那些,最新的,最有名的,不要太贵……”老板一边擦着汗,一边在里面喊道。 :“来吧,叫更多的人过来,你们这里有《北晚》的记者吗……”

邹浩川

GQ男士专栏作家

浸淫时尚媒体多年,敢用村里打井的钱买一双鞋。 面对成堆的衬衫、包包、鞋子,我只能给自己一个安慰的定义:追求生活的美。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