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电商洗牌正在进行 奢侈品牌进军二三线城市
奢侈品牌在国内渠道的拓展正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郑州、长沙、杭州、沉阳、武汉等二三线城市拓展。 他们的销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卖场模式,而是开始在电商中销售,二手市场和奥特莱斯都在努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电商:洗牌正在进行中
对于中国奢侈品电商来说,2012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网易、新浪相继退出市场,秀网裁员,尊酷网CEO辞职,呼哈网被拖欠工资,佳品网被曝财务问题……或许,经历了这样的市场震荡之后,奢侈品电商——商贸业将更加理性、健康。
电商的光明前景和“电商”的影响力,使得处于消费顶端的奢侈品也开始尝试电商。 本土奢侈品电商最早萌芽于2008年,2010年至2011年经历爆发式增长。其中,不仅垂直B2C奢侈品网站相继出现,一些大型电商、门户网站也纷纷进军奢侈品行业。开设自己的奢侈品渠道或投资奢侈品网站。 猫步网、佳品网、第五大道、网易尚品、新浪奢侈品频道、京东奢侈品、淘宝海外购、唯品会……这两年至少新增了13家公司。 目前,本土奢侈品电商已有19家,具有一定市场规模。
财富质量研究院认为,年轻的本土奢侈品电商缺乏客户积累和市场沉淀的过程,遭遇洗牌是整合行业资源的必经阶段。
目前,本土奢侈品电商的市场趋势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行业。 例如,将其市场定位从“全球品牌旗舰店”转变为“全球时尚在线百货店”。 然而,由于已经有更多的类似网站,来自只销售奢侈品并转售时尚产品的无疑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二种是收缩结构,内部进行瘦身。 为了降低成本、应对市场压力,一些奢侈品电商已经开始裁员,比如佳品网、尚品网等。 但劳动力成本在奢侈品电商运营成本中占比并不高,因此裁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第三种是因经营不善直接停业。 这主要是门户网站的奢侈品频道,如新浪奢侈品、网易尚品等。
打开任何当地的奢侈品电商网站,你都会发现诱人的折扣。 现阶段,本土奢侈品电商尚未找到更好的销售模式。 事实上,“价格战”并不适合奢侈品销售。 事实上,主流消费者对价格并不那么敏感。 偶尔的低价折扣,给人一种亲民的感觉,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然而,经常性的“打折”活动会让消费者产生惯性,寻求“更好”的时刻,推迟购买,损害本土奢侈品。 产品电商的短期效益直接降低了顾客长期的网购水平,因此顾客忠诚度很低。
事实上,消费者在选择网上购买奢侈品时看重的是便利——节省时间、送货上门以及种类繁多的产品。 一旦这些优势受到影响,消费者宁愿去实体店购买。 例如,本土奢侈品电商早期主要采用物流外包,国内尚未建立高端物流配送体系。 奢侈品在运送过程中一旦丢失或损坏,难免会产生纠纷,直接影响购物体验。
当然,消费者最担心的是奢侈品的真伪。 本土奢侈品电商获取货源的方式有五种:直接从品牌商或经销商处进货,属于正常进货,不会获得太大折扣,因此价格对消费者没有吸引力; 品牌采购 购买淡季商品或向经销商购买打折、过季的款式,这样虽然价格有折扣,但商品可能没有吸引力; 水货走私主要由贴牌工厂完成,货源难以保障; 售假,一旦被发现,这家电商公司将很难继续经营; 这种与品牌联合开发一系列适合电商渠道的产品的模式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本土奢侈品电商试水遇到的障碍,并没有影响国际奢侈品电商进军中国市场的决心。 例如,今年3月,英国最大的奢侈品电商Net-a-收购了。 YOOX负责多个高端PPR品牌在中国的线上销售。 很难说中国消费者是否会买账。
二手市场:拓展困难
近年来,米兰站、法国站、润物寄售、寺库等国内二手奢侈品销售渠道日渐火爆。 米兰站采用现金买断方式运营。 去年,日本二手奢侈品鼻祖BRAND OFF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通过清洁、保养和翻新奢侈品,让产品重新焕发光彩。 然后进行二次销售。 虽然他们收费低、卖高,但价差会很大。 但这种经营方式的主要风险是占用现金流,而且没有一定的标准。 毛利率波动较大。 有时他们会追求利润而降低收货价格,有时可能会很困难。 好货收到了。
另一种经营二手奢侈品的方式是寄售店方式,即商家提供多个交易平台,由顾客定价,收取售价的10%-20%作为佣金。 这种模式的风险是资金回笼慢、货源难以维持,甚至可能出现品牌信任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二手奢侈品店有578家,新开店主要分布在长沙、成都、杭州等二线城市。 2012年上半年,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交易额达123亿元,同比增长8.5%。 二手奢侈品的增长表明,80后年轻消费者已成为主要交易主体。 这一消费群体年轻时尚,向往并追求奢侈品,但对价格敏感。
然而,二手奢侈品经营者的整体业绩却不佳。 以2011年5月在香港上市的米兰站为例。 今年的同比增速是三年来最低的。 这可能是因为频繁在二手市场交易的客户是一群“向往富裕生活的人”,对价格高度敏感,其资产状况明显受到当前经济的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二手奢侈品交易和电商一样,货源也是其弱点。 鉴别奢侈品的真伪就像鉴定古董一样。 非常考验鉴定人的眼力。 他们往往依靠经验、手感、气味、外观细节等方面来辨别真伪。 目前,国内尚无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和“奢侈品鉴定师”,爱马仕、古驰等主流奢侈品牌在国内均不提供验货服务。 二手奢侈品的真伪一直是消费者的疑问。 我心中最大的疑问。
在日本,二手奢侈品消费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他们拥有一套严格、完整的涵盖购买、鉴定、销售、售后等机制,能够确保消费者拥有尊贵、奢华的消费体验。
奥特莱斯:高端产品太少
据财富质量研究院统计,北京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自2002年正式开业至今已有十年,全国奥特莱斯多达424家。 但国内高端奥特莱斯只有1/4,其余大部分都是中低端,只有虚名。 此外,7%的网点已经倒闭。
奥特莱斯(),直译为英文单词,最早诞生于美国,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最早的奥特莱斯只是品牌厂商在工厂周围搭建的专卖店,用来“处理缺货、断码的产品”。 后来,不同的品牌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类似Mall的大型购物中心。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人将这种模式发扬光大。 他们在高速公路旁建设距离市中心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美丽小镇,聚集了大量国际一线品牌,并以“折扣”吸引消费者。 据统计,目前美国有300多家大型网点。 奥特莱斯已经成为连锁超市、百货店之外不可忽视的零售业态。
如今,国外奥特莱斯已成为奢侈品牌的天下。 为了引领潮流,奢侈品牌避免使用上季的面料来制作本季的产品。 因此,原材料的挤压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比如,据说阿玛尼会利用上一季的原材料,为奥特莱斯生产一些特色产品。 奢侈品入门级品牌Coach是唯一掌握这一技术的。 为了提升业绩,Coach在各大城市繁忙的商业中心开设了旗舰店,同时大张旗鼓地拓展品牌折扣店。 为了不损害Coach的形象,它在折扣店销售的产品并不是专卖店更换的过季款式,而是专门为折扣店生产的款式。
奥特莱斯的核心是“奢侈品牌折扣直销”,但国内奥特莱斯大牌的入住率并不高。 以北京燕莎、上海青浦、天津佛罗伦萨小镇、北京赛特为例,国际主要奢侈品牌占比不超过20%。 有些奥特莱斯是开发商看重土地未来增值空间的地方,所以是否真的卖奢侈品牌并不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