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限量版被吐槽“黑社会设计”。 奢侈品节日营销为何频频“翻车”?

日期: 2024-02-27 18:04:18|浏览: 245|编号: 70220

七夕限量版被吐槽“黑社会设计”。 奢侈品节日营销为何频频“翻车”?

文/李丹

七夕节成为奢侈品年中促销机会。

7月以来,多家奢侈品开始预热营销:Dior邀请郎朗、吉娜“秀恩爱”、LV联手网红李佳琦、Prada“勾搭”流量明星蔡徐坤……但在一系列的例行操作中,网友们还是嗅到了一些“怪异”的味道。

7月中旬,LVMH集团旗下法国高端奢侈品牌纪梵希发布了七夕“爱”限量版。 随后,有网友纷纷吐槽,这是“黑道设计”、“为鬼节设计”,“玷污了中国传统的七夕节”。

社交网络纷纷吐槽纪梵希七夕“热恋”系列。来源:网络截图

事实上,这并不是奢侈品第一次七夕“翻车”。 去年,法国奢侈品牌趁着假期推出了“沙漏包”特别系列,被网友吐槽“粗俗得令人尴尬”。 #七夕广告乐园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讨论量超过25000次。

从“土得让人发抖”到“晚上吓人”,奢侈品的“颠覆”是否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曲解? 谁在购买这些“翻车”产品? 与国外奢侈品的营销相比,国内品牌的营销有何差异?

被文化“颠覆”?

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日益成为奢侈品的重要营销节点。

以中国情人节为例。 2016年,奢侈品牌Dior在微信精品店发布限量版手袋,2017年Loewe、Chloé等品牌提前半个月推出了七夕限量版手袋。 七夕节已逐渐被纳入奢侈品营销的常规日程。

据时尚头条网统计,截至2019年,几乎所有奢侈品都加入了七夕营销阵营。 紧接着,“泥土味”袭来。

2020年,趁着七夕推出了红、黑、粉、白四种颜色的限量版手袋,并特别设计了“我爱我”、“我爱你”、“你爱我”和“我爱他” 。 产品宣传图片中,要么是老式的风景海报,要么是“让我的红心包围你”、“接下来的日子我保证让你满意”等朴实的情话。

2020年七夕产品促销图。来源:网络截图

当时不少网友表示:“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拿出这样的设计,有污蔑中国审美之嫌。” 模特胡兵甚至在微博上公开抱怨。 有些品牌阴阳怪气,语气严厉。 神秘的自信充满了误解。

时间来到了2021年,7月中旬,纪梵希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店发布了七夕“爱”限量版,并邀请了郭采洁、刘宪华等艺人出席。 活动宣传文案使用了“爱心涂鸦”、“娃娃脸爱心印花”等词语。

事后,网友纷纷表示不买账,并表示“把宣传图放大看,好像是黑社会的东西”。 甚至有网友愤怒地表示:“至少你要有对他国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

纪梵希“Hot Love”系列。来源:网络截图

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贝恩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在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23%的情况下,中国国内奢侈品消费却逆势上涨48%,达到3460亿元。 从营销布局来看,七夕节确实吸引了一批奢侈品牌。

既然如此,奢侈品牌为何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引发“不尊重”的嫌疑?

“一开始,我以为设计师脑子有问题,或者他们只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制造替代产品。 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开始认为这是一种更高级的隐形营销形式。 ”在老一看品牌公众号创始人老一(化名)看来,“土味”甚至“黑社会”的设计看上去“不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老易看来,奢侈品具有艺术品的属性。 即使受到大多数人的批评,仍然会被一些人视为“艺术行为”。 奢侈品营销必须保持距离感,让买不起的人看到它,让买得起的人追随特殊性。 这是一种非常低成本、实用且符合奢侈品属性的营销。 “市场外营销,就像涨价一样,是(奢侈品)的常规操作。”

奢侈品专家、耀客研究院院长周挺博士坦言,此类行为的目的是“出圈更多的是销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吸引关注和关注。从而带动同品牌其他产品的销售。 。

中国消费品牌之间有何差异?

被诟病“出圈”的产品有人买吗? 答案是肯定的。

据周婷观察,近年来,一些网红、时尚博主一直是此类产品的主要购买者。 “他们需要有噱头的产品来给他们带来流量,增加粉丝。”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类产品起到了助推营销的作用。

纪梵希“Hot Love”系列买家分享。来源:小红书截图

但老易也提到,投诉就是投诉,国外奢侈品的营销模式和品牌背后的文化潜力需要认真对待。

“与销售没有直接关系的营销是一种高级营销,与艺术相关的营销更高级。但国内很多品牌还在做裸奔营销,相当于‘裸奔’。” 在老一看中,为了让顾客追随,“需要更先进,比如艺术、文化,但不能划算”。

根据老易的观察,我国正处于M型消费趋势之中。 一方面是以奢侈品为代表的“高性价比”,另一方面是以名创优品、优衣库为代表的“高性价比”。 但事实是,我国大部分产品都属于M型的最低点:既没有性价比,也没有情感性价比。

“近年来,消费品行业开始进行大洗牌,陷入了一定的困境:在供应链优势之后,新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在老易看来,一直被诟病的国外奢侈品的隐形营销或许是一种方式。

回到奢侈品本身。 业内普遍的观点是,奢侈品的文化核心是品牌起源国民族或民族文明的体现。 除了卷入“营销颠覆”、“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等质疑之外,奢侈品侮辱中国的事件也从未杜绝。 有分析认为,这源于少数品牌自力更生的文化沙文主义,也根源于西方独特的“批判文化价值观”。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的自信心进一步树立,但问题是中国市场缺乏自己的奢侈品,消费更多的欧美奢侈品。” 老易坦言,中国缺乏奢侈品牌是因为“奢侈品”。 “缺乏专业运营”、“行业不具备时尚潮流标准的地位”,但根本原因仍然是“资本急功近利”。

以曾被誉为“中国第一现代奢侈品牌”的“上海滩”为例。 定位高端消费者的“上海滩”,在圈内名声一响就被卖给了历峰集团。 此后,该品牌多次易手,最终于2018年底出售给中国云悦投资基金。

“打造一个好的品牌然后出售是很难的,因为很难抗拒眼前利益的诱惑。这种做法很难培育出有中国品牌故事的世界级百年老店。” 在老易看来,国产奢侈品牌应该学会“不要总想着‘今天赚明天的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