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传奇·贸易|丝绸之路上交换的不仅仅是丝绸

日期: 2025-01-10 10:06:04|浏览: 15|编号: 118105

丝路传奇·贸易|丝绸之路上交换的不仅仅是丝绸

丝路传奇·贸易|丝绸之路上交换的不仅仅是丝绸

两千多年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中国独特的统一传统和中华文明的顽强延续。然而,自从张骞“掏空”西域之后,历代的使臣商贾络绎不绝,带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从中国出发,或穿越高山戈壁,飘洋过海,一路西探中国。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带回的物质和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世界,真正的丝绸之路由此诞生。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武帝主导了马匹和财宝的交换。西域的贸易量不大,但各种民间交往却迅速开展。这导致了中国和西方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商品繁荣。交换。

◆汉武帝时期的货物大交换

汉武帝时期的货物大交换中,除了汉朝的主要产品丝绸之外,一系列的农产品也传播到了西方和最著名的印度。那是桃子和杏子。张骞之后,这两种原产于中国的水果被丝绸商人带到了西方。他们首先于公元前2世纪(有人说是公元1世纪)进入伊朗,然后经过亚美尼亚和希腊到达罗马(公元1世纪)。

与此同时,公元2世纪贵霜王迦尼沙迦时代,中国的梨和桃子传入印度。中国的梨、桃传入印度的故事,其实是玄奘记录的。据玄奘记载,随着迦尼迦迦的名声远播,近代中国河西走廊以外的国家纷纷向贵霜派人质。迦腻色迦王对待这些人质很优厚,每年三次变换位置以应对冷热变化,并派出卫兵确保他们的安全。这些人质的冬居地被称为“芝那普地”,意思是“韩风”,这个名字就演变成了这个小国的名字。这里原本没有梨和桃。正是这些人质将这两种水果带到了印度。因此,桃被称为“直那右”,意思是“汉之来”,梨被称为“直那罗嘉福玉罗”,意思是“汉太子”。

在中国人将桃、梨、杏引入西方的同时,大量西方植物也因商业交流而传播到中国各地。这些植物很多都有“胡”字(如核桃),有的直接有“波斯”字(如波斯枣),或者有“安”字(意为中亚,如安石榴)。

汉武帝去大原寻马的时候,使者带回了一种专门给马匹吃的食物,那就是苜蓿。苜蓿的原产地可能是波斯。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发动希波战争时,这种植物也随军队传入希腊,随后又传入欧洲其他地区。苜蓿从波斯向东传播到中亚,在大宛广泛种植。张骞时代,被中国人发现,并随着宝马从西域来到中国。

然后是酒。张骞去中亚时,发现那里有很多酒。与中国黄酒相比,这种酒的酒精度更高,更稳定,口感更好。张骞对于物种的引进有着超前的态度,在他的努力下,葡萄也被引入了汉地。

除了这两种明显是张骞带回来的植物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植物被认为与张骞有关。例如,内核形似人脑的“核桃”(现称核桃)据信是由张骞引进的。核桃的原产地可能在波斯北部,但除了传闻外,没有其他有效证据证明是张骞将其带到中国的。只能相信,核桃的传入可能是张骞出使西域后,由不知名的商人慢慢传入的。带到了中国。汉代,皇帝的上林花园就种植了核桃树。

另一种重要产品,最初在中国被称为“安石榴”(现石榴),也来自伊朗。也是因张骞介绍而得名,但同样没有证据。只能说可能是汉代张骞传入的。一位不知名的商人进来了。

除了这四种主要农作物外,现阶段从西域引进的农作物还有亚麻、藏红花、香菜、青葱、西葫芦(黄瓜)等,这些都与张骞有联系,但一直有缺乏可靠的证据。

◆海外进口各种纪念品

在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贸易中,有一种模式一直对中国有利。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只是偶尔中断。即:中国的制成品(工业品)总是换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海外资源类商品(原材料、奢侈品)。

中国之所以习惯用加工产品换取资源性商品,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国内资源量较少,但适合社会化生产组织。西域和海域,人口密度低,不利于组织生产,但资源丰富,适合采集资源,换取中国的加工产品。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加工产品包括:丝绸、瓷器、纸张和茶叶。此外,青铜器、漆器、铁器、货币(铜钱)、布匹等也在不同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

同时,从海外进口的产品都是近千年不变的各种地方特产,可分为三个方向:一是西域,二是东北林区(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第三是东南亚海域。

以唐朝为例。在西域,唐朝输入的物品主要是当地的资源特产,主要是珍稀草木、金银珍珠玉器,还有一种重要的商品——马。有人根据唐朝和中亚的贡品,总结了从中亚进口的特产,包括:马、花果(金桃、银桃、郁金香)、其他动物及衍生品(狮子、狗、鸵鸟)蛋、羚羊)、骆驼、豹子)、宝石(玉石、双极、玛瑙、水晶)、金银等矿物质(蛇黄、靛蓝、红盐、黑盐)、此外,还有少量加工产品,如锦缎、石蜜(糖)、酒、毯子等,但在进口商品总额中所占份额很小。

在南海,中国需要进口的物资主要有四类:一是香料,二是海洋特产,三是热带特产,四是珠宝首饰。

◆出口从丝绸到瓷器

与近代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商品相比,中国古代的出口商品长期以来仅限于少数品类。丝绸、瓷器、茶叶、纸张中,纸张出口时间较短、数量较少;茶叶在宋代才开始进入出口名录,最初只销往东亚和东南亚,直到西方“地理大发现”之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才开始有喝茶的习惯。中国的清朝时期,茶叶成为大宗出口商品。排除纸张和茶叶后,剩下的大宗出口商品只有丝绸和瓷器。

这两种材料在两条线上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丝绸是最古老的大宗出口产品。在古希腊,西方就已经通过层层转运接触到了中国丝绸。当时张骞还没有发现西域,中国的物品在中国人认识世界之前就已经到来了。西方世界的。

汉代以后,丝绸贸易继续进行。到了唐宋时期,虽然西方已经有了养蚕和加工丝绸的能力,但中国丝绸仍然是最抢手的商品。

中国丝绸一直是大宗出口,原因有二:

首先,丝绸是一种特别适合长途陆路运输的商品。它重量轻,便于携带。它可以卷起来放在骆驼或马背上。展开后,薄如蝉,不占任何重量。作为一种日常用品,几乎人人都需要它,而且它可以制作成最高档的服装。其他物品,比如铁器甚至瓷器,在陆路运输上不具备这样的优势,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贸易。

其次,中国的经济体制鼓励人们大量生产丝绸,这为出口留下了空间。

这两个原因使得中国的丝绸贸易绵延数千年,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得名“丝绸之路”。

唐代以后,随着海上交通的畅通,丝绸虽然也是主要商品,但它的风头却被另一颗后起之秀所掩盖。这种新商品就是瓷器,它在宋代得到了完善。

明朝时期,另一种产品也加入了贸易,主要销往东南亚,那就是棉布。棉花是来自印度的商品,元代以后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织造技术由松江乌泥泾人黄道婆推广,使江浙地区成为织造业的繁荣地区。布料与生丝、丝棉和缎子一起成为从西班牙人那里交换白银的重要商品。 (来源|读者报)(原文来源:《丝绸之路伟大史:当古代中国遇见世界》郭建龙/天地出版社撰/出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