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防伪“半推半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打击奢侈品仿冒的力度似乎愈演愈烈。 日前,知名户外品牌哥伦比亚对销售假冒哥伦比亚品牌产品的商家发起大规模诉讼。 商户数量达到36家。7月,法国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马利蒂(下称LV)在南京、合肥将30余名个体户告上法庭,各索赔50万元,总金额约2000万元。 登喜路、卡地亚等品牌今年也向南京法院提起维权诉讼。
但与此同时,在打假的呼声中,奢侈品行业却显得不完整,或者说是半成品。 因为这些打假“强势”的品牌,在与小经销商斗智斗勇时,却都表示“没有办法真伪”,有的甚至连售后服务都没有电话号码。 它主动打假,却不愿意帮助购买假货的消费者维权。 打击假冒奢侈品的斗争似乎并不那么纯粹。 奢侈品打假行动未果,原因何在?
近日,世界奢侈品协会宣布,与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国家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 产权保护和打假委员会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通缉”A货(A货是假冒伪劣产品的统称,通常是服装、皮包、鞋子、手表等生活用品,仿冒目标一般都是国际知名的高端奢侈品牌)。 由于A的价格相对于其仿冒品来说非常低,可以满足很多追求名牌但没有多少钱的消费者。 9月,该委员会将开展保护国际奢侈品牌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及系列活动。
LV掀起防伪热潮
7月以来,南京莱迪购物广场、环北市场、淘淘巷三个大型市场以及市场内约20家小商户轮流站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被告席上。 他们面对的检察官是LV。
LV委托北京罗杰律师事务所对这些小商户提起诉讼,指控他们长期明知销售假冒商品,屡次侵犯其商标权。 LV向每个小商户索赔50万元及维权费用数万元,并追究市场管理方连带责任。 这些被告所在的市场大多与过去北京的秀水街类似。 那里销售的商品大多价格低廉、品牌杂乱,而且假冒伪劣商品也不少。 它们被称为“模仿市场”。
很快,这场打假风暴也袭击了合肥。 7月下旬,该公司将合肥太阳城、白马商城等10余家小商户告上法庭。
目前,该公司已起诉南京、合肥等地30余家商户,索赔约2000万元。 由于案件数量密集、诉讼内容相似,南京当地媒体戏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最近成了“LV专场”。 8月份,这场“特殊事件”仍有十几起诉讼待提起。
不仅是LV,登喜路、卡地亚等品牌今年也纷纷向法院提起维权诉讼。 涉及奢侈品牌的打假案件数量远远超过往年。
据一位与该公司密切接触的人士透露,路易威登选择此次前往南京打假,是因为南京旗舰店即将开业。 无独有偶,路易威登位于合肥银泰中心的专卖店也将于近期开业。
奢侈品为何如此热衷于打假?
为什么奢侈品牌如此热衷于打击假货? 一个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问题:据估计,假货每年仅给法国奢侈品行业造成3万至4万个就业岗位和60亿欧元的损失。
因此,在打假运动中,法国最著名的奢侈品行业协会科尔贝协会表现得尤为活跃:推动政府通过立法确保打假,与法国海关、机场合作、邮政快递部门和信用卡公司为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发起了多次打假行动。 今年5月30日,科尔贝协会依托海关、巴黎机场、法航、德高集团的合作,在法国机场张贴了1万张幽默的宣传海报。 例如,一款珑骧饺子包()的品牌标志是一匹奔腾的马),上面写着“赌错马会让你付出惨重代价”。 科尔贝协会不仅在法国进行宣传,还一直努力在英国、捷克、匈牙利等其他欧洲国家的海关和机场张贴宣传海报。
打假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公众对假冒商品危害的认识。 调查显示,84%的法国消费者知晓欧洲存在保护知识产权的普通法,在欧盟国家中排名第一。
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假货尤其是假冒奢侈品的天堂,科尔贝协会也将其打假行动延伸到了互联网上。 2009年底,科尔贝协会开始尝试与众多电商销售平台网站达成防伪宪章。 不过,到目前为止,只有部分网站签署了防伪宪章。
在打击假货方面,法国其他政府部门也在努力。 法国海关和间接税总局知识产权保护分局负责人瓦莱里·拉蒂戈指出,我们成立了一个新的网上海关部门,专门处理网上假冒商品。 网上海关部门包括8名情报分析师和7名海关调查员。 在法国,海关查获的假冒商品数量从1994年的20万件增加到2011年的890万件,增长了44.5倍; 快递查获假冒商品140万件。
不验货打击假货
一般来说,当消费者前往Hermès、Gucci、Prada、等奢侈品牌专柜要求验货时,都会遭到拒绝。 不提供验货服务、不出具正式书面鉴定,已成为大多数奢侈品牌的“潜规则”。
无论是皮具、配饰、化妆品还是香水,消费者接触品牌的主要途径——专卖店或专柜,实际上并不提供真伪鉴别服务。 该品牌旗下的专属鉴定中心往往“藏于深闺,无人知晓”,就连中国区官网也没有公开的联系方式。 Gucci中国总部位于上海,但无论拨打114查号台还是上网搜索,都找不到Gucci中国总部的具体地址或联系电话。
与奢侈品专柜拒绝验货的冷酷态度相对应,以这些奢侈品名义销售的产品在中国大大小小的网上商店中已经随处可见。 在淘宝上,有超过6万种爱马仕产品。 其中很大一部分广告为“绝对正品”、“专柜验货”、“海外代购”。 许多大型网站也专门销售奢侈品。
事实上,就连京东、当当等大型电商网站也多次被品牌方表示“未经授权”,“保留对其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施华洛世奇、古驰、卡西欧等品牌均表示未与京东等网站合作。 同样,瑞标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是天梭表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唯一授权进口商和总经销商。 负责天梭表在中国的相关业务,没有涉足当当网等电子产品。 品牌产品在商业网站上销售。
根据我国现行“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规定,网购维权往往需要对购买假货的过程进行公证。 网上交易的“远程性质”决定了这个过程往往是昂贵且漫长的。 具有辨别真假能力的品牌鉴定中心往往处于“见首不见尾”的状态,让消费者寻求赔偿更加困难。 对于一些品牌来说,抄袭自己的品牌也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有些品牌不仅不关心被抄袭,甚至乐于看到自己的品牌进入流行的“流行”领域。
中国社科院金融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易少华:各种税收的叠加、各种费用的积累是推高最终售价的根本原因。 我国对奢侈品实行较高的进口关税政策,税率在6.4%至25%之间。 但奢侈品在国内销售除了关税外,还需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综合税负较高,导致最终零售价比国内高出2/3以上。进口CIF价格。
面对国内外奢侈品巨大的价差,降低消费者在国内购买奢侈品的成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一是调整奢侈品征税范围,适当降低关税;二是调整奢侈品征税范围,适当降低关税。 其次,要减少国内税收环节,实行统一消费税、免征营业税、减免各类税费。 此外,应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奢侈品牌,让其在产品设计上更多地考虑国内需求,减少品牌推广费用和各种进口成本,同时减少预设利润,使零售价下降。奢侈品将逐渐与国际接轨。
江苏盛典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建华:这些国际奢侈品大公司和那些小商户“比较严重”,可能有宣传造势的嫌疑。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行动无论是为了维权还是为了宣传都是恰到好处的。 针对奢侈品打假高调,关键是要加大打假力度,整顿山寨市场,为自主品牌创建创造良好环境。 从目前来看,知名奢侈品牌对小商户提起诉讼可能收效甚微,甚至得不偿失。 但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值得的。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疯狂追求导致了假货泛滥。
亿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我也遇到过国内仿冒,但与其“打假”,不如把仿冒者发展成自己的下线代理商,画一个更大的圈子把他们纳入进来,用这样的手段化敌为友。 这是更适合中国企业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管理理念。 中国这一轮经济不是抱团取暖,而是送衣服取暖。 没关系,你想要的我都可以给你,我们可以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认为谁能最大程度地点燃别人,谁就能在中国成就自己最好的事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专家 曾明月:去年中国奢侈品销售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人们的疯狂追捧导致了假冒产品的泛滥。 之所以对小商户提出高额索赔,是因为与寻找制假窝点相比,这种方式投资少、见效快、震慑作用更强。 一个奢侈品牌是否被抄袭,一直是衡量一个奢侈品牌受欢迎程度的一个指标。 这也是这些公司在制止假冒方面不下大力气的原因。 然而,今年在“销售”环节的密集打假,却展现了这些奢侈品牌对于中国市场的野心。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欧阳坤:奢侈品牌从创立到被消费者认可,绝非一日之功。 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加上历史的纪念,才有了今天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A货的仿真度非常高,做得越来越像真货。 比如那些所谓的超A货,仿真度就达到了95%。 也就是说,除了品牌不真实之外,从面料到做工,一切都几乎是“快无双”。这种从内到外的彻底抄袭,严重侵犯了奢侈品牌和奢侈品牌的合法权益。是中国法律严格禁止的。
A货的走红主要是因为大品牌的影响力、A货的价格便宜以及消费者品牌观念淡薄。 大家都知道,如果在国外穿着或者携带A货,会被拒绝甚至罚款。 如果有网友反馈,一位朋友的表弟在中国某楼买了一个爱马仕包,但在法国被抽查发现是假货,因此法国永久拒绝了她的签证。 可见国外的品牌理念比国内的要强。 所以,中国人千万不要把A级货带到国外去让自己难堪,否则后果就很尴尬。 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不小心触犯法律。
如果A产品被正品授权厂家发现,你肯定会输掉官司。 例如,前几年,英国国宝品牌在纽约曼哈顿联邦地方法院赢得了一场针对假货的诉讼。 被告公司因销售假冒服装被责令支付150万美元赔偿金,并被责令禁止其销售品牌产品。
北京罗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洪涛:随着国内奢侈品牌打假斗争不断升温,应提醒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减少盲目炫耀性消费。
LV公关部负责人谭志宇:路易威登坚信,打击假冒抄袭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公司的维权不仅限于中国。 其全球打假活动一直在持续进行。 2009年,它策划并发起了9,489次搜查行动,平均每天39次,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交了26,843起打假诉讼。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挺:目前,奢侈品牌的服务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 在她看来,国内外国际奢侈品牌提供的服务至少有以下八宗罪:
罪一:找不到维修点
国外的国际奢侈品牌都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体系,让消费者享受到便捷、周到的服务。 然而,在中国,许多奢侈品牌无法获得维修服务。 有些品牌在北京或上海设立了维修点,但一般都是由经销商设立的。 他们通常做简单、普通的维修,真正的维修需要返回原来的位置。 工厂。
对于在海外购买的奢侈品牌产品,中国消费者期望在中国接受服务,但大多数情况下产品需要运回瑞士、法国或意大利的工厂,这无疑加大了中国消费者获得服务的难度。
罪二:无法等待维修
在国外,奢侈品的修复时间比较快,一般不会超过一周。 但在中国,奢侈品的修复时间极其漫长,最快需要1到2个月。 许多产品需要等待半年左右才能返回原产国。 因此,维修时间长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主要抱怨之一。
原因是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稀缺,导致奢侈品牌在中国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 另一方面,这也是奢侈品牌的市场策略。 奢侈品牌人为制造产品的稀缺性,而人为创造服务的难度,也让消费者涌向奢侈品。
罪三:难以承担的维修价格
国外奢侈品的维修价格相对较低,很多品牌甚至为顾客提供终身免费维修服务。 然而在中国,奢侈品的维修价格非常高,这已经成为消费者难以承受的痛。
一些消费者因为更换某品牌表带的成本太高而不得不将手表束之高阁。 光是更换新旧表带的费用就高达数千元。
罪四:严格的退换货政策
外国消费者通常可以凭购物小票在奢侈品牌店退换货。 奢侈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要求非常严格。 是否可以退货或换货还有待讨论。 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实际情况。 中国假货太多,影响了品牌的服务策略。
罪五:无法阅读产品说明
很多中国消费者在商店购买产品,回家查看产品信息时,会发现信息说明要么没有中文版本,要么信息不够全面,没有全面准确的护理介绍,维护或退货和换货政策。
国外奢侈品牌产品的说明书不仅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语言版本,而且说明书也清晰准确。
罪六:无法兑现的承诺
中国奢侈品牌的消费者应该深刻理解“过度承诺”,即承诺的服务超过了实际的服务。 购物时,品牌员工表示可以随时为顾客提供店内清洁保养服务、免费退换货等,但当消费者真正索要现金时,品牌员工总会找很多理由推脱。
当一名消费者拿着价值数千元的鞋子来到商店,穿了几个小时就出现问题时,他收到了一个可笑的回复:“谁让你穿这双鞋走路的?”
罪七:等待别人点餐
走进一家装修豪华的奢侈品牌店后,你是否遇到过店员上下打量你,或者热情地向你推荐更贵的产品? 这种“看人决定吃什么”的现象在中国奢侈品牌售楼处相当严重。
周挺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的奢侈品牌为大小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 人们越富有,对奢侈品牌的服务越满意。 然而,小客户不仅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反而受到歧视性待遇。 。 不过,奢侈品牌都会为国外各种规模的顾客提供一些附加服务,而且服务标准是一致的。
罪恶之八:折扣季的消失
欧洲每年两次的奢侈品打折季让消费者无法抗拒购物欲望。 折扣季期间,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中国旅游团,店前都会排起长队。 折扣最高可达 50%。 为新老客户提供价格优惠也是奢侈品牌服务水平的体现之一。 然而,在贡献了奢侈品行业最强的购买力之后,中国消费者不仅没有折扣季的优惠,还必须支付更高的溢价。 面对国内外服务如此明显的差距,不断深耕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