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京东总是遭遇假货困扰
京东又陷入困境了。
据北京时间报道,警方近日打掉了一个专门在电商平台售假的团伙。该团伙主要销售假冒奢侈品,包括雷朋眼镜、阿玛尼手表、MK、Coach包包等。主要平台是1号店和京东海外购。
除了经营Blue Label海外购物店外,他们还经营2家名为COACH、AMANI的假冒奢侈品箱包和手表的商店,包括凯艺信海外店和美思邦海外店。
这些商品大部分是从广东厚街采购的,价格比普通奢侈品低80~90%。一块100元的手表在网上可以卖到1000元左右。问题是买的人很多。警方称,他们每天的销量在100件左右,每天的营业额估计在10万件左右。
这件事一出,舆论炸了:
看来大家还是对标榜正品的京东上假货的出现感到震惊,尤其是在海外购物渠道。
之前大声说话,最后却打了自己的脸
这次京东假货事件告诉我们,不能言之过早。
日前,刘强东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京东采取了很多杜绝假货的措施,比如要求卖家(无论是自营贷方还是商户)在与商家合作时签署假货处罚条款。京东。 :商家每销售一件假货,京东有权对您处以100万元罚款。
刘强东也举了一个例子。两三年前,京东随机检查了一家销售假货的河北商家。最终,该公司仓库全部被查封,随后面临索赔。如今已被工商列入黑名单,10年内不得开设新公司。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断向卖家宣传,让卖假货的人不敢来。
结果话还没说完,假货事件就爆发了,京东肯定很尴尬。
不久前,刘强东表示,五年内要开100万家便利店。 ”刘强东在头条账号上表示:“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主要解决购物不“方便”地区消费者的两大痛点:“一是价格高,二是支付后价格高,仍可能购买 检测假冒伪劣商品,对康帅福、雷比、六果核桃、王老谷、匕首等假冒伪劣商品下达“终端逮捕令”空间,还有清飞扬。
不知道有没有发出通缉令。无论如何,这次事件凸显了两个事实:
1、从宏观上看,假货正在从线下流向线上。
2、京东打击假货力度空前,假货持续被禁,凸显京东正在成为新的假货集散地。
这件事让我想起另一件事。不久前,公安部网站披露了一起窃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特大案件,9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其中一名嫌疑人是京东网络安全部门的员工。该员工身份长期被盗,与黑客勾结,为黑客闯入网站提供了重要信息——包括京东、QQ上的物流信息、交易信息、个人身份等数据。尴尬的是,这个案子是在腾讯等公司的帮助下破获的。
两起事件接连发生,让这家快速发展的电商巨头蒙受了双重羞辱。
为什么选择京东?
京东一直标榜的是正品和物流。大家对京东的印象,还是建立在其“昨晚下单,今早送达”的超强物流能力。但随着京东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关于运营业务和第三方业务的比例问题(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这个问题),京东逐渐向第三方开放了平台,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鱼龙混杂的一袋。
七年前,京东推出了京东商户开放计划(POP)业务。随着不断发展,京东已经能够为POP平台上的卖家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周转贷款、连带担保贷款等服务。 、票据兑现、应收账款融资等服务,可以说京东为POP商户提供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随着2017年京东实现“全面盈利”和GMV增长的压力,京东放松了对第三方商家的审核,开始大力吸引第三方商家入驻。这是京东假货泛滥的重要原因。
不过,京东对于第三方商家的审核并不严格。从招商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只需提交用户信息、店铺信息、资质和域名,并支付一定费用即可进入京东。
前面提到的京东全球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要求更加严格。需提供从生产环节开始的整个供应链证明,有境外注册公司实体,有境外法人银行账户(美元结算),是品牌所有者/拥有品牌授权/提供完整的产品购买凭证从品牌开始的链接。即便如此,漏洞仍然可以被利用。
消息明确表示,帮助商家入驻京东全球购平台只需要2万元左右。即使资质不够,也不用担心。 “你自己注册海外公司,但我可以办理一年期的纳税证明之类的;我不在乎品牌授权或者进货凭证是真是假,你只要给我一份,我就可以了。”可以为你处理。”
可想而知,如果严格的全球代购都可以防伪的话,那么一般品类又如何呢?
为什么说京东要更加重视假货呢?因为打脸是小事,假货一方面打击消费者信心,另一方面自营3C品类建立的声誉和影响力被无良商家毁掉。每个人都会感到惊讶。原来京东也能买到假货?如果假货蔓延到京东的核心3C品类,将会对京东的营收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关于假货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现在网上假货这么多?
原因在于,线下其实也有产品,但线下持续售假的能力不如线上。京东、天猫等平台拥有强大的渠道分销能力。因此,当流动性充足时,线上是最佳选择。比线下更强大。
另一个核心原因是流量费越来越贵。大家都在争夺资源和渠道,卖假货利润丰厚。如果你的利润高,你可以购买流量和广告,你的店铺就会排名第一。然而,卖正品的商家和商店无法排在前列,这就迫使他们卖假货来牟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个问题是,既然第三方有假货,为什么还要引入第三方呢?京东的自营产品更快更好,那为什么不干脆用自营产品呢?这不就彻底杜绝假货了吗?
京东也知道,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原因是京东自营亏损,需要第三方商家“滋养”。
3月2日,京东公布第四季度财报。 2016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803亿元人民币(约合116亿美元),同比增长47%;净亏损17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76亿元。
这意味着京东的营收增加了,亏损减少了,形势越来越好。
但这些都是基于第三方商家的发展。 2016年第四季度,京东自营和第三方交易总额分别达到1150亿和950亿,第三方交易占比45.3%。此前,京东第三方GMV一直徘徊在40%左右。加入京东的商家不仅需要缴纳各种费用,京东还会从销售中抽取佣金。
事实上,过去几年,京东的GMV增速和毛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开放平台服务,因为第三方利润更高。自营商品+物流虽然口碑不错,但却是京东持续亏损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京东一方面坚持自营平台,另一方面不断拓展第三方平台,通过向第三方收取费用来平衡自营费用。其实这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然而,当第三方卖家的比例或发展速度超过京东的管理能力时,必然会侵蚀“京东自营产品”建立起来的声誉。
这件事对于京东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警钟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