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无视韩国,花大价钱去日本
“从月入4万到月入400,我再也不会翻白眼了。”
在免税店柜员频频被嘲讽的时候,没想到最近却看到了有关韩国免税店柜员态度恶劣的帖子。
发帖人称结账时店员服务态度不好。他根本就没有问要不要一个包,也没有考虑过买来的东西要怎么包装。
当顾客要包包时,柜台姐姐说包包要付费,好像是怕发帖者付不起包包的钱一样。
根据近期韩国免税市场的现状,笔者不禁猜测,这名店员很可能正在考虑倾家荡产,甚至可能准备转行。
因为韩国免税市场最近并没有出现一般的低迷。
01 韩国免税市场遇冷
韩联社报道称,今年上半年免税店销售额约为7.4万亿韩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3.8%。
虽然同比增长看起来不错,但这对于韩国市场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因为去年的表现是近年来最差的。
2023年韩国免税业务收入约为13.7万亿韩元,低于疫情刚刚爆发时的2020年。
与同期游客数量的增长相比,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不值一提。
今年上半年,韩国接待外国游客77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3.8%。
游客多了,但收入却没有增加。整体市场表现惨淡,免税零售商被迫为员工“自愿退休”做好规划。
由于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持续出现经营亏损,韩国领先的免税零售商乐天免税店于6月份宣布进入紧急运营状态。业务部门将进行结构改进,对员工进行重组,降低高管薪酬20%,并计划实施“自愿退休”。
02 日本免税销售额创历史新高
与韩国的低迷相比,日本市场无论是人还是钱都在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日元贬值吸引了大量乘客。
7月份,访日游客总数达到329.25万人次,再次刷新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人数飙升至第一位,达到77.65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约23.5%)。
5月份日本百货商店免税销售额同比增长两倍多,达到718.7亿日元的历史新高。 6月至7月的月销售额也保持在630亿日元以上。
日本今年前7个月累计免税销售额达3978亿日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销售额(3484亿日元)。
03 体验消费呈上升趋势
海通国际研究报告显示,各大奢侈品公司在亚太地区(日本除外)营收增速均出现负增长。一是消费者信心减弱,二是日本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现在“攻防态势不同”的日本和韩国对于外国游客也做出了共同的观察。
这些观察结果也与一项针对中国出境游的调查结果一致。
购物和奢华主题旅游的热度已接近谷底。自然海岛风光成为最受欢迎的主题。文化、艺术、体育、探险等主题旅游也榜上有名。
近60%的受访旅行社表示,大多数客户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出境游产品和服务。
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业的复苏发挥了巨大作用。上半年,他们为韩国贡献了近30%的游客。 6月份,中国大陆以39.7万人次的游客排名第一,成为第一大游客来源国。
在意识到“买买买”对中国游客吸引力下降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出调整。
针对国内专业组团游旅行社开展旅游产品征集活动,评选出涵盖文化、休闲运动、疗养疗养等主题的16个项目。
这些旅游项目的成效将在年底交出答卷时显现出来。
04 海南免税销售下滑,中国免税市场瞄准外国游客吗?
最后,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海南和韩国一样,在过去六个月里也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
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海南离岛客流同比分别增长+20%和-1%。
同期,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及客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夏季数据也不容乐观。今年7月,海南离岛实际免税购物人次37万人次,同比下降20.7%;免税购物金额16.76亿元,同比下降35.9%。
在此背景下,中国免税市场将目光转向了外国游客。
这两天,“广州、成都、深圳等8个城市设立全市免税店”的消息引发关注。
据了解,该市免税店的销售对象是60天内即将乘坐航空运输或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旅客)。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未来在中国购买免税商品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因为城市免税店的数量增加了,而且城市里有免税店的城市也更多了。
今年前7个月,各口岸入境中国的外国人超过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
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除了长途交通费用外,购物一直是外国游客来华最大的支出,占比约25%。
这一举措能否进一步刺激外国游客免税消费?留下来接受检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旅游报”,作者:孟慧琴,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