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在印度开设了哪些公司?它对棉花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日期: 2024-11-10 03:02:01|浏览: 40|编号: 112328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欧洲人在印度开设了哪些公司?它对棉花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介绍

17世纪初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EEIC)和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加入了卡雷拉公司的行列。 17世纪后期,其他欧洲东印度公司,如丹麦(1616年)、法国(1664年)和瑞典(1732年)也开始与亚洲进行贸易。

17世纪上半叶葡萄牙海外势力衰落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为欧洲在亚洲以及亚欧之间最重要的两个贸易商。两家公司是竞争对手,但他们的利益和成功却完全不同。

▲荷兰东印度公司营业站

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向欧洲销售棉纺织品并不是其首要目标;相反,到了166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为向伦敦出售印度棉布的主要贸易商。印度洋的竞争(称为“港口贸易”)则是另一回事。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亚洲占主导地位的欧洲贸易公司。

它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巩固了在印度的立足点,还归功于与中国和日本发展利润丰厚的香料和奢侈品业务。英国东印度公司主导了洲际贸易,棉花成为欧洲市场、美洲和西非消费者的主要产品。当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初开始纺织品贸易时,虽然贸易量很小,但两家公司已经专门从事面料种类。荷兰东印度公司经营廉价的几内亚布,通常是条纹布,可能会再出口到非洲,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则将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和丝棉带回欧洲。

▲英国东印度公司

然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地位处于劣势,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利用该公司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传播了更大的纺织品采购网络。英国东印度公司专门从事西印度洋和欧洲之间的贸易,这不是预定的战略,而是偶然的。 1612 年,该公司在苏拉特设立了一个代理机构,几年后又在孟买设立了另一个代理机构。

1619年之前,白色和条纹腰带以及印花棉布开始从艾哈迈达巴德运回欧洲。法国最初拒绝加入印度洋贸易,但最终确信直接从亚洲进口是最佳选择,而不是从英国或荷兰购买亚洲商品。第一家法国东印度公司(FEIC)成立于1664年,随后中国公司于1698年成立。法国在印度洋贸易上从未取得过多大成功:由于财政困难,法国东印度公司最初的棉花采购量很小。 。它的商业地位尤其受到阻碍,因为这家法国公司在孟加拉没有代理机构,而孟加拉自 17 世纪初以来一直是棉纺织品的主要来源。

▲亚洲棉花种植

尽管如此,到 17 世纪末,该公司每年进口约 10,000 匹白色棉布、蓝色和印花平纹细布,到 18 世纪初,进口量增加到 30,000 匹。印度洋另一家重要的欧洲大象贸易公司是丹麦东印度公司。它早在1616年就成立了,并经历了多次重组。它的贸易活动可以说是最不规律的,有好几个时期根本没有一艘船被派往亚洲。丹麦人效仿欧洲大公司,通过特兰基巴()的一家机构在孟加拉做了大量的贸易,主要是漂白平纹细布和萨拉普拉布,销往哥本哈根,也销往德国和遥远的地方。西印度群岛。

欧洲东印度公司的大量档案包含已被研究并部分公开的重要信息。其中包括一页又一页的商业信函,详细介绍了当地市场的价格、商品品种和状况。这些文件不仅是历史学家的信息宝库,也是第一个大陆间信息系统的证据。信件原件从伦敦寄往印度,反之亦然,副本则留在当地。

▲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员绘制的草图

一切都经过仔细记录、清点和报告。知识就是力量,欧洲公司明白,要从基于数月甚至数年海上航行的贸易中获利的机会只能依赖于持续、可靠的常规信息流。将印度的生产和采购与欧洲消费市场的了解结合起来极其重要。

所有欧洲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在印度购买多少产品。这不仅仅是装满船的问题,而是评估什么能卖个好价钱的问题。在欧亚贸易史上,纺织品最初被视为欧洲进口的辅助产品,并且长期如此。几十年来,数量一直很低,但在 1680 年代和 1690 年代,洲际棉纺织品贸易迅速扩大,达到每年 130 万件之多。

然而,关注与欧洲的贸易是一种误导,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无法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竞争。事实上,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存在的两百年间(1600-1795),这家荷兰公司向亚洲派遣的船只数量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两倍多。两家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专门从事亚洲之间的贸易。

▲海上运输

在与欧洲的贸易中,英国东印度公司专门从事纺织品(特别是棉纺织品),而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的商品种类更广泛,包括大量的生丝和丝织物。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来说,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棉花占其进口商品的 50% 以上。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回欧洲的货物中,棉布占总价值的不到30%,英国东印度公司专门向欧洲进口印度棉纺织品。相比之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品更加多样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纺织品在荷兰与亚洲的贸易中无足轻重。事实恰恰相反。毕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整体贸易量比英国东印度公司还要大,而且荷兰公司将大量的亚洲纺织品进口到欧洲。

而且,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的棉纺织品贸易比英国东印度公司更为广泛。尽管数据很难编制,但我们确实知道 1712 年至 1713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内部贸易以及与欧洲贸易的相对规模。返回欧洲的贸易总额达1560万荷兰盾,其中纺织品占近430万荷兰盾。亚洲内部贸易额为 1,430 万奈拉(印度出口 740 万奈拉,进口 680 万奈拉),其中纺织品占 330 万奈拉(占所有亚洲内部贸易的 23%)。如果我们将销往欧洲和香港的话,将足贸中的纺织品加起来,荷兰人在印度购买的棉纺织品比英国人还要多。

▲交通路线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在东南亚从事香料贸易,对棉纺织市场有了准确的了解。英国人看到了他们在亚洲买卖面料的劣势,并指出“荷兰人确实经历了一个非凡的过程来向中国人供应他们的面料……但我们很难出售我们的面料,因为没有销售,因为他们给了他们是适合这个国家的商品选择,而我们这里的储备很少”。

1660年初,位于班塔姆()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名雇员不得不承认“荷兰的布料在长度、宽度和细度上都优于我们的布料,因此比我们的更受青睐”。然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欧洲的贸易却不如其在印度洋的表现。而且,尽管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采购棉布方面落后于荷兰人,但人们认为英国公司的组织策略更加灵活,并鼓励其员工自己判断购买什么品种以及支付给织工多少钱。进步。这是与欧洲贸易成功发展的关键。

欧洲和亚洲之间贸易的复杂性在于,负责在印度采购的人不知道产品在欧洲会卖得如何,而负责在欧洲大都市市场销售的人也不知道产品在南亚会卖得如何。采购工作如何进行。尽管两个世界之间一直保持着沟通,但从一封信函发出到决定从印度传回欧洲,反之亦然,需要数年时间。因此,对于贸易商来说,避免库存过多最为重要。法国东印度公司在 1680 年代中期首次开始与印度贸易时遇到了麻烦。这是采购选择不当的结果,“运送了太多布料”,导致某些商品的损失高达 50%。

▲法国商人

这种情况在 1730 年代初重演。在印度贸易扩张之初,法国人购买了如此昂贵的布料,以至于一名代理商不得不建议他在孟加拉的同事不要再运送任何“好货”。 ”,因为“南特的仓库里还堆放着大量这种品质的精美面料没有售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向其代理商发出了类似的命令,告诉他们避免购买某些类型这些现象以及法国、荷兰、英国和其他欧洲公司的员工所看到的其他现象说明了印度棉花的种类繁多,包括出售的廉价几内亚布。在非洲供应欧洲精英消费阶层购买昂贵的平纹细布和其他不同品种的纺织品。

印度的棉纺织业既分散又通过村庄间的产品专业化相互联系。名称的多样性令人震惊,同时交易的品种有数百个。欧洲的各个东印度公司必须处理无穷无尽的品种。法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名员工断然地认为,“面对这些不同品种的布料的知识,商人的所有知识都是没有用的”。由于商品不合适而导致囤积的风险非常高。

▲交易物品的商人

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经营 50 多种布料。一些布料的贸易仅限于特定时期,部分是为了满足欧洲的需求,部分是因为来自印度特定来源的供应变得充足且便宜。

结论

一年一度的“eis van”(退货请求)包括亨利十七世(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长)想要的所有亚洲物品,列出品种、数量和尺寸,但我们只看到请求,而不是他们实际购买的东西。然而,这些都是已被披露的文件,主要来自 1683 年之后,当时印度的订单已经按地理区域进行了区分。他们显示,订单包括“层压棉毯”、细印花棉布、粗印花棉布、印花棉毯、平纹布(muris)等,还包括一些临时意见,比如“不再需要”等。需求发生变化。 ,或“谢谢,但不敏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