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欧洲涨价后,LV等奢侈品仍比中国便宜30%

日期: 2024-11-14 09:05:32|浏览: 12|编号: 112823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即使欧洲涨价后,LV等奢侈品仍比中国便宜30%

“欧洲的LV价格又要涨了,两个月前我感兴趣的包还没找到代购,现在涨了近10%。”近日,不少细心的白领发现,欧洲市场部分奢侈品零售额今年以来第二次上调。价格,但我国大陆专柜价格并未跟风。专家解释称,中国奢侈品市场利润较高,品牌希望借此举措吸引消费回流。然而记者发现,尽管存在原来的价格差距,但中国奢侈品的价格仍比欧洲市场贵30%以上。

专家指出,除了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综合税率外,奢侈品“入境提价”的原因还有品牌利用信息优势采取的高端价格策略。进入市场初期的不对称性、国内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以及在中国开店的愿望。综合成本等因素也加剧了国内外品牌的价格差异。然而,在全球消费信息逐渐透明化的前提下,精明的国内商家开始通过不同方式推出低价奢侈品,吸引对价格敏感的白领阶层。奥特莱斯和奢侈品授权电商近年来已成为主流。产业发展新业态。

欧洲提高奢侈品价格但中国大陆不跟进

“距离上次涨价还不到半年,LV在欧洲又涨价了。”国企白领Elyn原本想在去欧洲旅游时帮朋友购买一款LV皮包,却发现很多款式已经涨价了。 “以30件为例,两个月前价格还是500欧元,但现在已经涨到了540欧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4320元。”记者通过某知名导购网站了解到,除了系列中,ALMA、TYILI、JUDY系列女包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其中,JUDY大号手袋售价从原来的1770欧元涨至1910欧元,折合人民币15280元。 ,本次调价幅度约为10%。

随后,记者致电LV中国区客服人员。该人士透露,该品牌自2011年6月起就没有在中国做过任何价格调整。此后,LV在欧美的多次价格调整与中国市场无关。

除了LV之外,Prada发言人也指出:“如果欧元持续疲软,为了缩小价差,我们可能会考虑将我们产品在欧洲的价格提高最多10%。当然,我们中国大陆不会涨价。”此外,还有代购。人们指出,YSL、YSL等在欧洲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

国内外奢侈品价差超30%

尽管不少品牌在欧洲提价,国内却没有调整,但记者注意到,国内外商品的价差依然高达30%以上。以涨价后的LV为例,欧洲售价折合人民币4320元。上海恒隆专卖店价格为6100元,比欧洲高出41.2%。另一款Judy大号手袋欧洲售价为15,280元,但中国官网价格显示为21,200元,上涨了38.7%。

“今年6月份一个朋友去法国,我让她帮忙带了一个经典的折叠包,只花了600多元,与这里1100元的专柜价格相比,便宜了近一半。”白领叶女士平时很幸福。她很少买高端奢侈品,但偶尔也不会去内地专柜买。 “我周围的同事收入不高,所以他们几乎都是通过朋友或网上代购购买奢侈品。内地专柜销售的化妆品也是如此。价格确实有点贵。”

叶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看中过一款施华洛世奇手表。中国大陆售价近6600元。香港售价仅为5450港元,折合人民币4390元。欧洲售价为490元,折合人民币3920元。这里有 60% 到 30% 的折扣。 “如果国内奢侈品与欧美市场的价格差距是10%,最多20%,我可能会考虑去专柜购买。”

【原因分析】

品牌希望吸引消费回归以增加利润

据贝恩公司2012年10月发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购买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其中游客带动的消费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40%。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2011年,欧洲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是中国游客购买的。中国消费者在欧美市场的疯狂购物,在经济低迷时期打了一针强心剂。这也迫使中国品牌遭受消费外流、业绩下滑的困扰。

该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在亚太地区的销售增速今年第一季度从去年同期的67%下滑至16%,中国区的销售增速也从30%下滑至约15%。

Prada在最新财报中也显示中国市场销售额出现下滑; Hugo Boss还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来自亚洲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了4%。

为什么奢侈品在欧洲开始涨价以缩小价差?财富质量研究院院长周挺告诉记者:“此举背后是品牌的价格策略,名义上是汇率导致的欧洲涨价,实际上更多是为了保证在中国的销售利润”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利润最高,此举有助于保持国内的购买力。”

奢侈品观察家欧阳坤指出,奢侈品定价时,会根据各国不同的税率、运营成本、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价格指数。这不是全球定价,而是区域定价。品牌是基于位置的。消费力带来的价格调整是奢侈品在中国价格昂贵的主要因素。 “中国奢侈品的利润留存率,即品牌定价和年提价率达到45%。在北美市场,这个数值仅为30%。在欧洲,奢侈品在中国的利润留存率为45%。至 20%。”

记者随后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虽然他们对“最高利润保留率”的说法持保留态度,但奢侈品在内地的毛利率较高,奢侈品引导消费回流的意图很明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宇接受采访时坦言:“现在中国出境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今年将进一步保持两位数增长。”海外购买比例增加,奢侈品在中国的表现堪忧,为了保证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销售并维持其在欧洲市场的门店效率,采取了此次调价策略。”

税收不是高价格的唯一驱动因素

多年来,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复杂税种成为奢侈品“入境涨价”的最佳理由。据悉,我国奢侈品进口关税约为10%至35%,增值税为17%。手表和其他产品也需缴纳不同税率的消费税。记者计算了一下,一件CIF价为400美元的奢侈品,折合人民币2560元,是按照15%的关税计算的。进口关税384元,增值税(2560+384)×17%,约500元,消费税(2560+384)×(1-30%)×30%,约1261元。该产品在中国的售价至少为4705元,比CIF价格贵了2000多元。此前有报道称,中国商品所含税金高于任何发达国家:是美国的4.17倍、日本的3.76倍、欧盟15国的2.33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奢侈品专家陆晓则持有不同意见。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有消费税。除了烟、酒、珠宝等产品外,大多数时尚产品都没有消费税。”征收该税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平均关税税率仅为11%。关于国内外奢侈品价格差异是由税收造成的观点值得商榷。 ”

记者在2009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看到,确实对卷烟、化妆品、汽车、游艇、手表等征收一定的消费税,其中消费化妆品税为30%,高档手表消费税为20%。欧美白领购物常见的箱包产品虽然不含税,但其价格仍较欧美高出30%至40%。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物品分类表》中,记者发现,箱包及非珍稀动物皮袋的关税税率为10%,仅与进口商品的税率相同。乐器、邮票、体育用品等类别。

奢侈品观察家欧阳坤指出:“虽然中国化妆品、珠宝、汽车等产品的综合税确实较高,但箱包产品的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他举了两个例子进行对比,以兰蔻香水为例。中国对进口货物征收30%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10%的关税,综合税率为57%。但在美国,只征收8.25%的消费税。我国的税率确实更高。

不过,他进一步补充说,Coach手袋在中国大陆的税率是17%的增值税加10%的关税,不含消费税,总共综合税率为27%;法国进口税为3%,另加19.6%的增值税。 ,综合税率近22.6%;在印度,Coach手袋要缴纳35%的进口税、1个2.5%的增值税加上24%的消费税,综合税率高达66.5%。但在印度,Coach的套餐价格仅为中国大陆的1/3、美国的1/2。国内其他大部分奢侈品都比欧美便宜很多。可见,对于奢侈品牌而言,综合税率与零售价格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代理模式增加销售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奢侈品在中国价格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代理模式。 “奢侈品进入中国大陆时,由于对市场不熟悉、前景不明确、对政策了解不够,大多采用代理商的方式。开店模式不仅带来管理问题,还可能通过一级、二级代理商推高品牌的零售价格。 ”上海米兰城奥特莱斯公司执行副总裁胡立伟告诉记者,“以杨浦新开的奥特莱斯店为例。它采用的买手制,使中间经销商的成本降低了20%~30%。 ”

胡利伟表示,收藏店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是买家直接订购手工制品。这些买家与欧洲品牌至少有十年的合作关系。他们受邀参加订货会,通过现金买断的方式买断最新产品。货款是通过自己的代收店出售的。 “经销商拿货时存在较高的损失、营销费用等,预付款约为总价的20%。但买家购买的商品对于品牌商来说是不能退换货的,而且付款方式为现金。” ,风险更大,但价格也更低。”

一位奢侈品行业人士透露,品牌向经销商的销售价格一般比零售价低50%至40%左右。经销商开店的人力成本、商场的租金、物流等成本都会转嫁给消费者。经销商占据渠道优势后,甚至可以在品牌定价上拥有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品牌不断扩张、市场认知度逐渐提升,不少奢侈品牌开始收回代理权。 Hugo Boss等品牌纷纷宣布转直营,Coach、Gucci、Prada等也已转为直营,但品牌定价并未相应下降。除了开直营店本身的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外,更隐性的原因是国内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帮助提升了品牌价格。信心。

炫富心态导致奢侈品市场巨大

贝恩公司《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总额约为2120亿元人民币。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奢侈品消费已跻身全球前三,达1595亿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需求市场。尽管品牌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提价,但购买力并未受到影响。涨价已成为常态选择。价格越贵,购买的人似乎就越多。奢侈品观察家欧阳坤指出,奢侈品不采用成本定价方式,而是采用价值定价方式。这种定价规则让市场处于半饥饿状态,一来不受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涨跌的影响。影响。不仅如此,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对奢侈品的渴求也让奢侈品更加受青睐。商业地产专家杨勇石告诉记者,为了引进高端品牌,一些商业地产开发商不惜以免租金、只收取佣金的方式来分担风险,这更让人感到满意。奢侈品牌有各种苛刻的装修要求,一些大牌还给予补贴。

“近年来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高收入人群往往要彰显品味,而低收入消费者则节俭,购买奢侈品来炫富。面对这样的消费群体,品牌自然制定高价策略,无论涨多高,人们都会买。”梅新宇分析道。此外,一位奢侈品业内人士私下透露,礼物也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

早期信息不对称导致差异化定价

业内人士指出,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初期,品牌利用信息不对称刻意抬高定位,有效占领高端市场空白。商务部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钟表、箱包、服装、酒类、电子产品等五类20个品牌的高端消费品,国内外品牌价差约高出45%。内地市场比香港高,比美国高51%。 ,比法国高72%。

“以杰尼亚为例,一套普通的西装在意大利只要5000到6000元,但在中国大陆动不动就卖到2万元。这些品牌其实很了解中国。”聚商网CEO牛立本曾公开表示,即使奢侈品关税降低,但塑造高端品牌形象的奢侈品仍然不可能主动降价。

事实上,不仅是奢侈品,一些国外餐饮、服装、汽车等民用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也纷纷转型为受大众追捧的高端品牌。星巴克中杯美式咖啡在美国的售价为12元人民币。进入中国后,却卖到21元;前不久耐克被罚款的高端篮球鞋在美国售价仅为800元,但进入中国后却飙升至1299元,价差近50%;哈根达斯在美国超市的售价仅为每500克50元,折合人民币。在中国,单粒药的价格超过30元。

业内人士指出,洋品牌的心理优势也是其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十多年前,外资品牌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没有多少中国消费者在国外生活过,很多二线外资品牌就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将高端产品定位在新兴市场并赚取利润。 ”某奢侈品牌营销部人士朱先生告诉记者,“其实这些品牌在中国卖的不是产品,也不是功能,更不是性价比。他们正在向中国消费者推销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信息的透明化,这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价格偏差正被更多的国内消费者所认知,代购、奥特莱斯、奢侈品电商等针对价格敏感白领的商业业态也随之出现。商业已经出现。并诞生了。

【趋势分析】

在购买手工制品价格比香港低

“与国外市场不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大部分是普通白领。即使他们很节俭,他们仍然要买一个奢侈品包。对于这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像奥特莱斯这样的新兴商家有着巨大的市场。”胡利伟说。

上周四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杨浦新开业的绿色米兰城奥特莱斯。店里只有几家品牌店,大部分都是手工集合店。一家手工店老板告诉记者:“店里的商品大部分都是欧洲精品店刚刚下架的款式,可以比市场价打折50%到30%左右。”记者看到在商店里那个HUGO。一件带有货号的BOSS休闲T恤原价2900元,折后价1450元。另一款带货号的休闲套装原价5900元,折后价2950元。另外,一款原价3.5万元的BV女包,折扣后售价2.8万元。记者观察发现,Coach包包在直销店的价格均在3000元以下。

胡利伟坦言,为了确保买手店的商品不是假货,品牌会对每件产品的报关单和授权书进行检查。如果店家存在掺假行为,将采取“假一赔十”的处罚措施。奥特莱斯还将引入豪华护理店,未来购买可能会获得一到两项免费护理。 “市中心的奥特莱斯和郊区的奥特莱斯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营业面积来展示不同的品牌,只能利用集合店来增加面积。”胡利伟表示,未来几年,上海将开设一家购物中心。总店和 4 家直销店。

奢侈品线上化吸引年轻消费者

今年下半年另一个明显的行业趋势是,奢侈品牌开始低调降价、“线上化”。事实上,奢侈品对于电商联姻一直持谨慎态度,主要是因为电商渠道可能无法保证购买体验,降低品牌形象。不过,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品牌似乎愿意尝试这个渠道。

10月初,意大利顶级奢侈品牌公开宣布正式授权,并在其网站上建立官方销售平台。一周后,DVF等欧美品牌也授权产品入网,产品涵盖服装、鞋、包、配饰四大品类。类别。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奢侈品电商大多通过国外折扣店或代理商进货,授权商品比例不高。很难保证商品的受欢迎程度,甚至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但与实体零售店相比,价格差距较大。优点。在某奢侈品电商网站上,记者看到,一件原价13000元的女式大衣折扣至6129元,另一款Gucci女靴也从原价15850元折扣至12679元,相当于少了一件。超过 20% 的折扣。

艾瑞咨询预测,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135亿元,2015年,中国奢侈品网购交易规模可能达到372.4亿元。巨大的市场规模使得奢侈品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财富质量研究院院长周挺向记者指出,目前国内大多数奢侈品网站只扮演渠道商的角色。他们靠价格而非服务来竞争,导致用户忠诚度极低,网站运营频繁。未来,线上交易、线下体验、通过服务留住客户是奢侈品电商的发展方向。

【相关链接】

内地游客每趟海外购物平均花费5,547元

王珏

据《晚报》报道,中国大陆消费者在海外购物方面的支出遥遥领先。全球最大精选旅游特惠平台与美国CNN旗下旅游媒体联合发布调查显示,中国大陆游客境外旅游购物支出在亚太地区遥遥领先,平均购物支出每次旅行 874 美元。折合人民币5,547元。相比之下,日本游客每次旅行平均花费723美元,澳大利亚游客每次旅行花费668美元。

调查还显示,在中国内地游客心目中的全球前五名购物目的地中,香港仍位居第一,其次是美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海外奢侈品和纪念品是内地游客出国购物最喜欢的“战利品”。除了给自己买外,他们还有给亲朋好友买礼物的习惯。然而,中国大陆游客的旅游消费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日益庞大的中国大陆年轻一代出境游客中,出游频率高已成为一个突出特点。上述报告结果显示,平均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25-44岁受访群体平均每年休假4次,每年计划出境旅游一次。

此外,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国内地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日趋理性。研究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即使是旅行社产品也在网上预订,7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通过移动终端了解甚至预订旅行。产品。中国大陆游客不再局限于过去跟团旅游的单一形象,而是寻求更加独立、注重深度体验的自由行。

“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是,随着美元汇率的利好以及美国签证的放宽,去年底售价6999元的美国旅游产品一下子就被卖掉了近千份,旅游产品也随之被抢购一空。”代理机构不得不紧急增加包机,同样的产品今年同期以7000多元的价格推出,但销量却持平,这说明游客在选择产品时变得更加理性。去一个受欢迎的第一次成为目的地。”中国旅游局总裁洪伟告诉记者。

不少旅行社表示,现在很多游客在报名时会主动询问行程中是否包含购物点,甚至指出不想去一些著名的百货商店,只想去某一家。 “中国大陆游客出国喜欢买东西,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购物更加理性。”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