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2019中国报告

日期: 2024-09-08 04:02:21|浏览: 63|编号: 109839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麦肯锡2019中国报告

自从中国开始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经济联系、拥抱市场机制并积极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如今,中国凭借其庞大的经济规模成为世界大国之一。中国在2013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贸易国,拥有110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与美国相同),目前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前两大目的地和对外投资的来源地。然而,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融入世界。中国企业的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国内市场。国际公司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时仍然面临复杂的运营和监管限制。尽管中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产生了大量数据,但跨境数据流的规模仍然相对有限。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世界各国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从中国出口的低价商品,跨国公司也从迅速扩张、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中获取了新的增长点,但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中首要的就是中等收入就业岗位的流失,这在发达经济体尤为明显。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正在发生变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发布的MGI中国-世界经济依存度指数显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增加,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度则下降。世界各国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关系。贸易争端频频登上媒体头条,技术流动面临新规,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愈演愈烈。经过几年的深化合作,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会不会逐渐减弱?我们是否会见证中国与世界融合的巅峰?相反,如果双方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将创造出哪些机会?将为双方带来多少经济价值?企业该如何应对这种越来越不确定的环境?

与世界接轨

中国虽然是一个经济规模巨大的全球大国,但其经济尚未完全融入世界。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名义GDP计算,中国在2018年已达到美国的66%,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连通性指数”根据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流等指标,对各经济体的参与程度进行排名。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连通性排名全球第九。2018年,中国GDP占全球比重约为16%。

但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为了衡量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程度,我们从八个维度对中国经济规模以及与世界的融合程度进行了分析(见图1)。

01

贸易

在全球贸易舞台上,中国既是重要的供应国,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从2000年的1.9%上升到2017年的11.4%。我们分析了1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3个国家以中国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65个国家以中国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差异很大,中国对某些地区(特别是周边国家)和行业有较高影响力,特别是那些拥有全球一体化技术产业链和资源出口产业的地区,这些地区把中国作为重点市场。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大服务出口国,出口额达2270亿美元,是2005年的3倍;同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达到468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但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仍然低于货物贸易——2017年,中国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6.4%,约为货物贸易的一半。从全球来看,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比货物贸易快60%。

02

企业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球中国企业总数从10167家增长至37164家,保持着每年16%左右的增速,其中部分企业已成长为全球性企业。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10家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接近美国的126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2014年至2016年,全球经济利润前1%的企业中有10%是中国企业,而1995年至1997年间这一比例还不到1%。虽然这些企业在中国以外的收入都有所增加,但即便是全球性企业,海外收入占比仍不足20%,而标普500企业的平均海外收入占比则高达44%。此外,2018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中,仅有1家中国企业。

03

首都

2015年至2017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国。但中国距离实现金融体系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8年,外商投资在中国银行体系中仅占2%左右,在中国债券市场中仅占2%,在中国股票市场中仅占6%左右。此外,2017年中国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贷款、债券、股票和储备)仅为美国的30%左右。

04

人员

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人员流动(即留学生和游客流动)正在快速增长,中国现为世界最大留学生和游客来源国(共计60.84万人,为2000年的16倍;2018年中国出境游客近1.5亿人次,为2000年的14倍)。相比之下,2017年来华留学生和游客数量仅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3%和出境游客总数的4%。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地向来高度集中,仅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就吸引了约60%的中国留学生。2017年,约有一半中国公民前往大中华区旅游,另有29%的游客前往亚洲其他地区。入境规模一直较小。 1990年至2017年间,中国移民约占全球移民总数的2.8%,移民中国的外国人约占全球移民总数的0.2%。

05

技术

近年来,中国研发支出大幅增加,国内研发支出从2000年的9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93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中国仍然需要进口一些核心技术,例如半导体、光学设备等。此外,中国还需要引进海外知识产权,2017年中国知识产权进口额为290亿美元,而知识产权出口额仅为50亿美元左右(占进口额的17%)。与中国签订技术进口合同的国家地理集中度很高,超过一半的海外研发采购金额集中在三个国家——美国(31%)、日本(21%)、德国(10%)。

06

数据

中国有8亿多网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网民,虽然近年来跨境数据流量有所增加,但总体规模仍然有限,中国宽带数据流量总量位居世界第八,仅为美国的20%,考虑到中国数字经济的庞大体量,这个流量规模非常小。

07

环境影响

自 2006 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目前占全球年排放量的 28%(尽管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份额已大幅下降)。中国一直在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2017 年投资额约为 1270 亿美元,占全球投资的 45%,是美国和欧洲(均为 410 亿美元)的三倍。中国降低碳强度的努力不仅是其对《巴黎协定》承诺的一部分,即在 2005 年至 2020 年期间将碳强度降低 40% 至 45%(中国已于 2017 年底实现这一目标),也是其解决国内问题(包括空气质量)努力的一部分。[4]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6 年中国 PM2.5 浓度(空气污染指标)中位数是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 3.7 倍。

08

文化

中国投入巨资向世界推广本国文化,全球孔子学院数量从2010年的298所增至2017年的548所。近年来,中国积极为全球文化娱乐产业提供融资,凭借具有竞争力的制片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电影在中国拍摄:2017年全球排名前50的电影中,有12%至少有部分在中国拍摄,而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2%。然而,尽管投入巨资,中国尚未对全球主流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仅举一例:中国电视剧出口仅为韩国的三分之一,中国前10名音乐人在全球领先流媒体平台上的订阅量总和仅为韩国前10名艺人的3%。

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我们从贸易​​、资本、技术等角度考察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我们发现,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相对在下降,而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相对在上升。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从上述八个维度中选取了贸易、技术和资本三个关键维度,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2000年至2017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在三个方面均有所上升,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度则有所下降(见图2)。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编制了“中国-世界经济依赖度指数”,旨在通过与其他大型经济体的横向比较,衡量这些经济流动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相对重要性。研究显示,2000年至2017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赖度指数从0.4逐步上升至1.2,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度指数在2007年达到峰值0.9,2017年降至0.6。

中国对全球依赖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重心逐步回归国内消费市场。2015年以来的16个季度中,有11个季度中国国内消费占GDP总增长的60%以上。2017-2018年,中国GDP增长约76%来自国内消费,而净贸易实际上对GDP增长产生了负贡献。2008年,中国净贸易顺差仍占GDP的8%,但到2018年已降至1.3%左右,低于德国或韩国(其净贸易顺差占GDP的5%-8%)。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国内价值链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期全球贸易强度的下降。中国正在消费更多的自身生产产品。这些重大变化不仅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也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对世界经济依存度下降也反映出一个现实: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的开放度还有提升空间。在贸易方面,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平均关税税率已从2000年的16%降至2009年的9%左右,但2017年平均关税税率却上升至10.6%(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新一轮降税宣布后,关税税率可能再次降至7.5%)。相比之下,美国和欧盟2017年的平均关税仅为3%至4%左右。此外,资本进入壁垒始终存在。虽然OECD对中国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监管限制指数”已从0.74降至0.39,但仍远高于OECD 0.08的平均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数可能没有考虑到中国近期采取的一系列减少监管限制的措施,如实行“负面清单”制度。

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表明中国作为消费市场、供应国和资金提供者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国贡献了世界制造业总产出的35%。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尽管中国目前只占全球家庭消费的10%,但在2010年至2017年期间,它贡献了全球家庭消费增长的31%。此外,在汽车、酒类、奢侈品、手机等很多品类中,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额的30%左右(甚至更多)。我们注意到,2015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但我们对73个经济体、20个行业的分析显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研究了各国在国家层面对中国进口(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到中国的比重)、出口(从中国进口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和资本(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总投资的比重)的依赖程度。2007年以来,我们所研究的73个经济体中,69个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对来自中国进口的依赖程度有所提高;72个经济体国内消费对来自中国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提高;58个经济体国内投资对来自中国的资本的依赖程度有所提高(见图3)。

亚洲经济体通过区域供应链与中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亚洲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尤其是那些向中国出口大量商品的国家。它们往往通过全球价值链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华贸易占其国内产出的很大一部分。例如,新加坡对华贸易(包括进出口)占其国内产出的近30%。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现,全球价值链正变得更加区域化,全球化程度降低。2013年至2017年,区域贸易在全球商品贸易总额中的份额增加了2.7个百分点。亚洲尤其如此,中国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一些经济体也高度依赖中国资本。例如,2013年至2017年,马来西亚从中国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相当于其国内总投资的6%;新加坡则为5%。

资源丰富的国家更依赖中国的需求。出口自然资源的国家严重依赖中国的需求。例如,南非目前向中国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15%,高于 2003-2007 年的 2%。同样,澳大利亚目前向中国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16%,高于之前的 4%。仅铁矿石一项就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 48%(矿产和金属加起来占出口的 84%),澳大利亚 21% 的矿业产出流向中国。

一些新兴经济体和较小的成熟经济体也高度依赖中国投资。例如,2013年至2017年间,埃及从中国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其国内总投资的13%,巴基斯坦则为8%。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不仅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非洲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来源国和第三大外援来源国。中国外国直接投资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非洲的房地产、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相比之下,大型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较低。考虑到国内经济规模,发达经济体(尤其是西欧和北美)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对华出口通常占其总产出的5%以下,从中国进口占其国内消费的5%以下。此外,来自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占其国内投资的1%以下。

我们选取了20个基础产业和制造业,综合分析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消费、生产和进出口的依存度(见图4)。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主要涵盖基础产业和制造业,而非服务业,因为基础产业和制造业的贸易属性更强,可获得的数据也更多。

我们发现,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几乎所有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国:20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的中国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20%以上。此外,中国在全球服务消费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这说明,对于寻找增长源的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机会不容忽视。

我们根据贸易依赖程度将行业分为五类:

中国在电子、机械和设备等领域已经完全融入全球价值链。在这些深度融合的贸易领域,中国的角色既是供应商,也是市场。总体而言,这些领域通常非常以贸易为导向。中国在这些领域的高份额反映了中国高度融入全球贸易——中国占全球出口的17%至28%,占全球进口的9%至16%。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产出份额也相当可观,占全球份额的38%至42%。

对于贸易属性极高的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世界各国对中国产量的依赖程度都很高。有的行业把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生动地展现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生产的依赖程度。中国在全球轻工业领域(如纺织品和服装)的份额高达52%。在很多情况下,世界各国也高度依赖中国的出口:中国占全球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40%,占家具出口的26%。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全球上游产业对中国的依赖度不断提升,为深加工提供原材料的行业依赖从中国进口。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大大增加了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用于加工成最终商品)的需求,人均收入的增长也拉动了中国对商品的总体需求。2003年至2007年间,中国贡献了全球采掘业进口的7%,而这一比例在2013年至2017年间上升至21%。

在其他具有强全球贸易属性的行业中,中国并不是主要参与者。在一些专注于服务快速增长的本地需求、有本地内容要求的行业中,这些行业虽然贸易强度高,但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并不太大。以医药行业为例,中国的贸易额仅占全球医药出口的4%和全球进口的3%。同样,汽车领域虽然贸易强度高,但中国的贸易额仅占全球出口的3%和全球进口的7%。然而,这些行业在中国都有相当大的需求,因此对于想涉足这些行业的企业来说,中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市场。

不参与全球贸易的行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往往较低。我们将贸易强度占总产出比例较低的五个行业归入“本地生产和销售”类别。尽管贸易强度相对较低,但中国在其中一些行业中仍占有较大份额。例如,中国的金属制造业占全球出口的23%,其农产品行业占全球进口的18%。

融入全球技术价值链

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进步迅速,已成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强国,并成为许多技术领域的全球最大消费国。据2017年统计,中国手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40%,电动汽车销量占64%,半导体消费占46%。中国市场为许多高科技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增长机会。根据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MSCI),美国信息技术行业14%的营收来自中国。

在数字化、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持续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技术链是最复杂的价值链之一,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其中,在全球进出口中占据相当份额。以集成电路和光学设备等领域为例,中国进口额高达国内产值的5倍。

在考察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如何演变时,技术是一个核心问题。由于中国仍然需要来自国外的技术流动,因此需要保持甚至加大获取技术的力度,以促进本土创新和提高生产力。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国家已经出台新规定,对收购外国技术的中国投资进行更严格的审查。人们正密切关注中国的技术链是否会脱离全球价值链,以及中国政府在技术领域的本土化目标。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设定的目标,在政府重点关注的23个子行业中的11个行业中,国家为中国企业设定了40%至90%的预期市场份额。

中国正在各行业发展本土价值链。中国国内需求的增长和国内价值链的发展也解释了最近全球贸易强度下降的部分原因。中国正在消费更多其生产的产品。从许多方面来看,中国的技术市场似乎正在本地化,但不同行业的本地化程度各不相同。在光伏板、高铁、数字支付系统和电动汽车等行业,中国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超过 90%。在半导体和飞机制造等行业,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份额都很小,并且高度依赖外国技术。对于所研究的大多数价值链而言,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全球化潜力。在全球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中国拥有海外光伏板市场的 50% 份额;在全球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中,中国在飞机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不到 1%(见图 5)。

为衡量中国与世界在技术链条上的融合程度,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选取了11个领域的81项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在这些技术中90%以上的技术都采用了全球标准(见图6)。至于中国标准与全球标准存在差异的少数技术领域,都可以用经济动机来解释。以聚氯乙烯(PVC)制造行业为例,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中国采用的煤基工艺比世界上更常见的乙烯基工艺成本更低。我们在分析中发现,中国本土制造商已经能够生产60%至80%的技术,这意味着至少有20%至40%的技术仍需要跨国公司进口。此外,在分析了同类标准后,我们​​发现,在40%至60%的技术研发上,中国供应商可以取得与国际供应商相同或更好的成绩。中国在一些尚未形成全球标准的新兴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但即使在这些领域,中国也从设备进口、人才引进、外资等方面获益良多,未来还会继续利用这些资源。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若想在技术链上迈向高端,必须具备四个要素:(1)大规模的资本投入;(2)获取技术和知识的渠道;(3)进入庞大的市场;(4)鼓励竞争和创新的有效体制。日本(汽车)、韩国(半导体)和中国(高铁和液晶显示器)的技术飞跃都表明,以上四个要素对科技发展和创新缺一不可。例如,中国的高铁产业得益于国家的支持,从2004年起,中国政府持续投入巨资,完成了2万公里铁路的建设,中国还与全球四大老牌高铁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高铁市场,总里程占全球的65%。高铁在中国被列为国家重点产业,企业高管和工程师深知任务的紧迫性,能够高效调动资源,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适合中国运营环境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规模化部署。

我们基于以上四个因素对中国科技产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第一(投资规模)和第三(市场)因素上具有巨大优势。中国不仅有能力提供充足的研发资金,而且拥有充足的市场空间来推动技术的商业化。因此,中国向技术链上游挺进的关键在于第二和第四个因素,即积极开发和获取核心知识和技术,并设计有效的制度以确保其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竞争活力以促进创新。对于这两个因素,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加强资本、知识和人才的流动可以加速中国向价值链上游挺进。

我们分析了中国在三条全球技术链中的地位,并评估了全球技术链持续融合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电动汽车:这一行业在中国蓬勃发展,并有全球一体化迹象。2011年至2017年间,在大量投资和政府支持的推动下,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年均增长超过90%。然而,只有国产汽车才有资格享受政府补贴。2017年,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占据了国内市场的90%以上,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却不到5%。虽然本土OEM厂商更依赖国内市场,但中国也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中受益匪浅。中国大部分电子设备和电路部件都是从欧洲、日本和美国进口的。在产品质量方面,中国制造商在某些方面相对落后。例如,中国顶级电池制造商生产的电池能量密度比日本顶级公司低30%至40%。中国已公布一系列计划以提高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补贴预计将持续到2020年;对合资企业的限制也正在放宽,为跨国公司开辟新的机遇。

机器人:虽然国内生产者在该行业的某些子领域中出现,但中国一直在利用其核心链接和高端产品解决方案的访问权限。分配,堆叠塑料和金属铸造机器人,但在焊接和材料处理机器人方面只有约10%。

半导体:中国仍然依靠全球技术链的整合,在中国成为一个战略行业,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投资,但中国在2018年的进口量已经有限。 2017年。中国政府宣布了一项计划,到2030年,国内公司(包括外国公司)的国内半导体需求中有大幅度增加,这是2016年的33%。国有企业。这一过程还将受益于全球其他国家 - 首先,他们将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消费者市场,同时,全球整合还将为创新合作创造新的机会,例如,作为基于硅的半导体芯片:逐渐限制了“摩尔和泰坦”的绩效,并将ICS,将为全球合作开辟新的视野。

快速扩大的消费市场

随着中国的消费市场的扩展,它变得更加自信,富裕,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有着牢固的联系,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全世界的城市消费者也在多花钱上,中国的粮食支出比例从2000年的50%下降到2017年的25%,这与当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几乎相同。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的消费者市场逐渐降低了外国公司在中国运营的门槛,并且自2004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可以在所有国内市场运营零售业务。 ER部门发现,2017年中国外国公司的平均市场渗透率为40%,而美国的数字在某些行业(例如美容和个人护理领域)的渗透率甚至更高。

随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发展,中国公司的开发也被驱动了,在我们研究的30个消费者类别中,中国的11个已经占有11种。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在非洲大陆,印度和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超过30%。

两个主要趋势可以为国内外公司提供巨大的商机,我们希望强调以下两个趋势,这些趋势可以为国内和外国公司提供巨大的商机:

我们想强调两个为国内和外国公司提供巨大商机的趋势:

中国人期待拥有更多的产品,中国的消费者渴望拥有更多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消费。

它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变化

中国和世界似乎对彼此的经济联系进行了审查。

我们关注的发展趋势可能导致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发生变化,并模拟这些趋势可能触发的价值创造或损失。

我们使用麦肯锡的全球增长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最终使用外部研究来调整结果,如果上述五个趋势与发展有关,则中国和世界将在2040年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而弱化的联系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果选择巨大的经济价值会导致与众不同。

只要这种经济联系,无论它是在加强还是削弱,都会有一些利益受益或损害,例如,如果中国的出口需求削弱了中国的经济联系,我们在模拟时设定了一组特定的条件和假设,因此这些估计不应被视为对未来的预测。

中国可能成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出口目的地;

将开发重点转移到具有较高价值的行业之后,中国将从新兴经济体中进口更多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从发达经济体中进口更多的高质量产品,从而帮助其他经济体在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和外国公司将受益于服务行业的开放;如果服务行业的局限性没有发布,则中国的生产力差距将继续存在。

如果中国可以进一步加深金融体系的全球化和现代化,它可以扩大资本分配的选择范围,并提高分配的效率;通过提高融资成本。

中国可以为全球问题做出更多的贡献,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会削弱中国的作用和深度,但中国仍有强烈的支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