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com 订单,拼多多发货?商店中存在无来源的争议

日期: 2024-09-07 11:05:36|浏览: 50|编号: 109592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JD.com 订单,拼多多发货?商店中存在无来源的争议

当你从 或天猫买东西,却从拼多多平台寄货时,你心里会不会百感交集呢?在“无源店”的运营模式背后,不仅为众多创业者带来了一条低成本进入的捷径,也让产品质量和售后陷入了不可控的困境。

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除了信任危机之外,法律规定和平台规则能否为我们提供参考?是不是平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够有力?

1. 引言

多年后,当老杨在刷京东天猫苏宁乐购时,他肯定会记得打开包装后露出拼多多二字的那个下午。

老杨根据朋友的推荐,当天在苏宁乐购选了茶,选了喜欢的一杯,于是开始下单,订单上显示的价格是 214.5 元,然后老杨等待收货。

本来,他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刻就是打开快递的时候,但包裹上却附着一份文件,让老杨失去了笑容:文件上明明写着“拼多多:XX茶叶发票”,发票单下的价格更让人惊喜——99 元。

这样,老杨泉就明白了,这次的网购下单平台和外卖平台不一样,两者的价格相差非常大。老杨开始对比两家店的产品描述,发现两家店的产品介绍和图片几乎一模一样。

老杨立即根据发货单在拼多多平台上查询了该店铺的情况,拼多多的店铺表示自己是货源,并确定与苏宁乐购上的店铺无关。老杨拿到了第一手证据,于是拿着这些材料的内容,请求苏宁乐购的客服介入调查,经过沟通,店家退还了差价100多块。

像这次事件中出现的那个店铺,在天猫的平台规则中有一个更正式的名字——“非源头店铺”,也就是店铺本身没有商品,如果你下单,他们会从其他第三方店铺购买同样的产品,然后第三方店铺会发货给你。这些商店使用这种方法来赚取差价。

这种“无源店”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红极一时,被称为“无盈利”和“空手套白狼”的最佳选择。在大气中看着电商平台的套路,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套路有多深。

虽然老杨的故事看似是个故事,但这种事情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我们搜索电商投诉平台,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的患者,他们经常在口碑较高的平台上买货,然后从价格更低的第三方平台收到商品。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投诉?除了对商家的机会主义行为不满之外,买家可能更关心平台的“附加值”。

、天猫等店铺由于审批程序更严格、售后服务体系更规范、供应渠道更透明,受到众多“砍头方”的青睐。通过其他平台发货的“非货源商家”无疑是对这种信任的背叛,无疑是将商品的质量、服务和售后责任推卸给了第三方。

当然,除了信任这个角度之外,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种通过第三方平台运送货物的做法是否违法违规?

2. 他们是否违规?1. 从平台规则的角度出发

既然是电商平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 、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平台规则》入手。这些规则是平台管理商家的重要依据,如果商家有违规行为,平台将按照这些规则对商家进行处罚。首先,我们来看看天猫平台针对非源头店铺的规则内容,其中包括了非源头店铺的定义、严重程度和处罚方法。

天猫的规定于 2020 年 10 月 22 日发布,自宣布以来,天猫已经开始惩罚甚至关闭此类非来源商店。包括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从一些电商官方账号发布的信息来看,天猫确实对这些店铺采取了一定的处理措施。

除了天猫之外,另一个我们比较常用且口碑不错的平台是 , 也对没有货源的店铺做了规定,只不过 对这类商业模式的定义是“恶意转售”,从文章内容来看,虽然京东和天猫的定义差不多,但也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的规则表述为“合并”:需要批量复制别人店铺的商品,恶意分配大量商品,恶意跑掉平台流量,还需要依靠别人的店铺完成交易才能被判定为“恶意转售”,由此可见京东的判定标准会比较严格。从以上规定来看,京东也列出了相关的线索来源,包括用户投诉、系统识别等,当然,天猫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型来判断。总的来说,这两个平台的规定各有千秋,可见作为国家认可度较高的电商平台,在实践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除了 和天猫, 等平台也对“非源头店铺”做出了规定。可以看出,目前对商家资质要求较高的平台,基本都有“非源头店铺”的处罚规则。

2.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来看

不过,就目前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把“无源店”的处罚写入了平台规则,那么在这些没有现成规则的电商平台中,如果消费者遇到同样的情况,该如何入手呢?

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商家也分为外卖平台

有 “承诺” 和 “无承诺” 两种类型。对于“许诺”的店铺,可以参考以下两张图:

以上是苏宁乐购上的商家。在 的APP界面中,点击商家在线商店页面的“服务”列以显示上述内容,因为商家明确表示“商店配送和售后”由“连云港的XX玩具店提供售后服务”销售和发货,所以也可以被视为商家的承诺。

如果商家在平台上做出承诺后,依赖第三方商家进行最终的发货和售后,那么这种行为存在违约风险,买家可以基于此向平台申诉(就像开头提到的老杨的故事一样,苏宁易购当时还没有出台涉及“非源头店”的相关规定, 但在平台的协商下,商家最终只能将“差价”支付给老杨)。

此外,面对一些“不承诺发货和售后平台”的商家,还有一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供参考。《消费者保护法》第 8 条规定,“消费者有权了解他们购买或使用的商品或他们接受的服务的真相。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检验证书、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商品或服务的内容、规格、成本等相关信息。”

以上规定是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经典规定。对于“非源头店铺”,商家隐瞒配送、售后服务的提供者,这种行为能否纳入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范围?笔者认为是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8 条第 1 款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所购买、使用的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而相关情况列举于第 2 款。

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来源、质量和售后无疑应该由对接商家直接检查,尤其是在电商交易的背景下,消费者和商家的信息是极其不对称的,如果允许商家直接跳过自己对产品和售后的责任,把责任推给第三方, 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大不尊重。

此外,如果消费者知道商家通过其他平台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也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决定。一些消费者知道其背后的运营模式后,可能会动摇甚至气馁购买。同时,由于产品质量和售后都委托给第三方,因此在行使消费者权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便和不可控的情况。

因此,商家对发货和售后方的隐瞒无疑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3. 延伸讨论:非货源店铺的商家向第三方提供信息是否违反了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既然非货源店铺商家是通过第三方发货的,那么无疑有必要将买家的物流信息发送给第三方商家。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段网友的投诉,他们主要的不满并不是来自商家的炒作,而是来自商家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暴露到第三方商家手中:

根据《消费者保护法》第 29 条,买方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

商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明确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经营者及其员工必须对他们从消费者那里收集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或丢失。如果发生或可能泄露或丢失信息,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商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负有严格的保密义务,不得随意披露,使用前必须明确说明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非源头店本身不对商品和售后负责(当然,除了已经明确说明并获得消费者同意的,闲鱼交易平台上有很多二手卖家已经明确表示通过第三方平台发货),向消费者透露订单和发货是第三方下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更不用说在使用个人信息时获得消费者的同意了。

虽然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号码、送货地址可以被视为个人信息,但消费者的购买记录也应该被视为可以保护的一部分:我有一个朋友接到一个欺诈电话,对方准确地告诉了他自己在某天、某月、某年购买了什么, 以及在什么平台上,并警告他他的银行卡账户有问题,我的朋友需要披露个人信息才能合作。当然,我的这个朋友是律师,有很强的防范意识,但如果他是非法律从业者,他可能不会那么警惕。

在个人信息几乎透明的时代,大家从外面观察别人,仿佛只隔着一层磨砂玻璃,只要靠近一点,就能窥探到里面。然而,这并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存在并不意味着合理,保护个人信息的价值不容忽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