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任彩茹
编辑| 董洁
如果你最近周末去过深圳福田COCO Park或口岸附近的其他商场,你可能会感叹,“深圳的周末是香港人的”。
不少深圳人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香港人”。
今年2月6日全面恢复通关后,香港人北上深圳消费的热情不断高涨。 此外,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在性价比攻势下,一波在深圳开店的新消费品牌成为香港消费者的心头好。 好的。
新推出的茶饮有喜茶、奈雪、奶奶手工、霸王茶记; 在烘焙领域,包师傅、鲁西河、KUMO KUMO; 还有太二酸菜鱼、木屋烧烤、绝味鸭脖、周黑鸭……这些年,陆续走红的餐饮品牌纷纷再现“排长队”的场景。
他们的产品被视为带回香港的“最佳纪念品”。 不少网友发帖称,“从深圳到香港的地铁上,你会看到一整车的包包包和奶茶”、“KUMO KUMO橙包随处可见”。
善于总结的网友还给出了排队中香港人的识别方法:“背着书包、穿运动鞋、包上挂着洗手液、点餐付款不太熟练、带着英文说话方式……” 。
从香港至深圳的通关数据中也能感受到“人山人海”。
此前,《深圳微时代》收集的3.22至4.4数据显示,14天内有180万香港居民进入深圳,而同期内地居民进入香港的人数仅为54万。 香港入境处最新数据还显示,6月份北上港人总数突破408万人次,6月30日进入深圳的港人人数突破20万人次。
除了出现不少“港人来深圳购物攻略”之外,这股浪潮甚至还催生了一个新职业——“逆向代购”或者“跨境跑腿”。 不再是以往从香港代购内地商品,这次是帮助香港消费者代购“深圳美食”。
对于“逆向代购”来说,完成订单的完整流程是:收到订单报价,或者直接把美团外卖界面截图给顾客——对方确定要买什么——按照约定“商品价格”+代购费”支付——代购员穿梭于深圳各大商场,买齐所有商品,然后返回香港,沿地铁线路逐站配送。
一般来说,从下单到送餐的时间在2到4小时之内。 这个过程堪称香港人在深圳的“特种兵之旅”。
“逆向采购”卷土重来
香港清关后,肯特迅速抓住机会,将逆向采购变成了事业。 现在他的客户群已超过 370 人,每天都有新人加入该团队。
肯特每周二、四、六定期往返于深圳和香港之间,代购的收费标准也很明确:奶茶统一跑腿费10元/杯,100元以下订单20元,订单满100元加20元。 收取总价的20%。
他向36氪未来消费透露,自己已经积累了一批稳定的老客户。 从今年3月份到现在,他每月从他们那里的收入已经有几千元了。 其中,顾客下单最多的产品是包师傅的小贝。 。
疫情之前,肯特的副业其实是“香港代购”,帮助内地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数码产品和奢侈品包包。 现在他正在反向探索市场。
像肯特这样的变化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奢侈品消费大国。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的奢侈品价格一直是全球最高的。 香港的价格优势和距离优势为代购提供了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随着跨境电商和免税店日益成熟,香港零售的价格优势几乎不复存在。 相反,两地的这种价差在日常消费领域却出现了逆转。
尽管部分品牌在香港设有专卖店,但逆向采购的吸引力依然足够明显。 肯特的一位老顾客举了一个例子。 奈雪的“八七草莓”和“八七葡萄”在香港有卖,相当于人民币40元一杯,但在深圳只要19元人民币。 再加上代购费也比较划算,而且可以送货到附近的地铁站。
今天,我在小红书上搜索“反向代购”,发现有很多去深圳承接公司下午茶、生日聚会、夜宵的代购。 费用甚至开始上涨。 “有的同事收费更低,就是一杯奶茶的代购费。” 5到10元,难免会有恶意竞争的感觉。”肯特说。
除了烘焙、茶饮、晚餐烧烤等,深圳对香港人的吸引力还触及生活的更多方面。
美甲、按摩、牙科被誉为“港人进深三件套”。 有香港人甚至每周花3次去深圳的“超级猩猩”健身,因为“方便又划算”。 深业上城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今年以来,深业上城的香港消费者人流量增加了40%。” 除了餐饮美食外,美容美甲、休闲娱乐店也很受欢迎。”
这种逆向消费趋势也为内地应用培育了新的活跃用户群体。 据香港媒体报道,在苹果手机应用程序热门排行榜中,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小红书、支付宝、百度地图等均位列前20名。前十名热门应用程序中超过一半与在大陆的生活。
近年来在新消费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品牌似乎在这股逆购风潮中焕发了生机,这也让香港年轻人有一种“生活在别处”、每个周末都会去深圳“享受生活”的感觉”已成为社交平台上热门的新视频博客话题。
老牌香港投资者输给了上涨的浪潮
为什么这些品牌能满足香港年轻人的需求?
与“包师傅”的热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港资老牌企业却接二连三地传来“坏消息”。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香港老字号甜品品牌“许留山”。
作为网红甜品店的鼻祖,许留山已经经营了60多年。 它以其“芒果西米露”打破了传统港式糖水做法,成为港式甜品的重要代表。 在鼎盛时期,它在全球拥有约300家专卖店。 然而,近年来,该店已濒临倒闭,退居二线。
几十年来,徐留山的主打产品一直是杨花蜜等芒果甜品。 由于缺乏创新、加盟管理不善等问题凸显,许留山于2021年底关闭了香港最后一家门店。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门店也相继关闭,并开展清理行动。 一家以创新起家的老字号,却没能俘获新时代的年轻人。
许留山的老对手“满记甜品”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500家锐减到现在的不足200家。 香港另一家领先的餐饮公司“翠华”在6月最后一天披露,2023财年业绩,收入从9.93亿港元下降至8.46亿港元,跌幅达15%。
这些品牌老化最明显的年份,也是内地新消费风起云涌的时期。 年轻品牌涌入市场,人们不断地“看新品”、“看品牌”、“看规模”。
单就饮品而言,喜茶、奈雪、奶奶手工等新茶饮品牌打造了奶盖、鲜果茶等产品形态,成分极其丰富,新品发布周期以“周”为单位,而联名活动从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自然取代了传统的糖水甜品,现在一些品牌也开始出现在现做酸奶、柠檬茶等新的细分领域。
逆向采购的兴起,是这个时代性价比的又一胜利。 这也是充满活力的新品牌对低迷老字号发起的迭代挑战。 随着需求的扩大,这批内地消费品牌在香港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