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他者”:希普利著作中的伊特鲁里亚文明

日期: 2024-04-05 19:04:14|浏览: 218|编号: 89536

罗马的“他者”:希普利著作中的伊特鲁里亚文明

西方文明以希腊、罗马为起源,正如我们认同孔子的说法,“文化极其丰富”的周朝是中华文明的根基。 当历史看着这些幸运的文明突然崛起,成长为主流,并最终将它们的“文化DNA”传承到永恒时,那些与它们共存的其他文明却沦为“他者”,或者融入了主流。 或者逐渐消失。 这些被掩盖或遗忘的“他者”,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失落的文明”。 对于西周来说,这个“他者”就是殷商时期;对于西周来说,这个“他者”就是殷商时期; 而隐藏在罗马辉煌之下的“另一个”,则是露西·希普利的著作《鸵鸟蛋、黑陶器和铜肝》:《神秘的伊特鲁里亚人》的主角——伊特鲁里亚文明。

[英国]《鸵鸟蛋、黑陶与铜肝:神秘的伊特鲁里亚人》,露西·希普利着,齐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7月

对于不熟悉古罗马历史的读者来说,伊特鲁里亚无疑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什么是伊特鲁里亚语? 和德鲁伊有什么联系吗? 当然这是一个玩笑。 伊特鲁里亚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南邻罗马城。 这种地理上的亲缘关系将居住在这里的伊特鲁里亚人与罗马的早期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罗马人不仅借用了伊特鲁里亚人的字母,并将其改造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拉丁字母,而且在罗马帝国时期还有三位伊特鲁里亚人担任国王。 他们中的最后一位塔克文(骄傲者)因允许儿子强奸贵族女子卢克丽霞而被愤怒的贵族推翻,罗马走向共和。

这两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罗马与伊特鲁里亚的关系:罗马虽然从伊特鲁里亚人那里受益匪浅,但也反抗了伊特鲁里亚国王的暴政。 上升。 因此,对于罗马人来说,伊特鲁里亚人是他们自己文明的“他者”。 正如周人所描述的殷商余孽的宋代人常常因其迂腐而被当作笑话一样,通过罗马文献来看待伊特鲁里亚人,也难免有一种刻板印象。或其他。 幸运的是,伊特鲁里亚人留下的文物没有受到罗马“意识形态霸权”的影响,让后世学者避开罗马文献的“镜头”,面对一个真实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希普利这本书是最好的一本可以通过出土文物带领我们走进神秘的伊特鲁里亚文明的导航指南。

在介绍一种文明时,第一个问题是,它们从哪里来? 希普利表示,从伊特鲁里亚地区发现的瓮来看,该地区经历了从火葬到土葬的文化转变,这很可能是大规模种族迁徙造成的。 那么伊特鲁里亚人迁移了吗? 古代地中海世界是“你唱我登场”的国家舞台。 各族人来来去去,没有人能弄清楚他们从哪里来。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伊特鲁里亚人来自东方的小亚细亚,而罗马李维则认为他们是来自北方的野蛮人。 伊特鲁里亚人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直到现代DNA测序技术的出现,为这个问题带来了相对确定的答案。 测序结果最终支持了现代意大利民族主义者的观点:伊特鲁里亚人是意大利的原住民。

尽管伊特鲁里亚人自新石器时代起就生活在亚平宁山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文化是“纯粹的”意大利文化。 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希普利用饰有狮身人面像的近东鸵鸟蛋和希腊制造的红黑陶器向读者解释东方和希腊的艺术风格如何通过商业网络巧妙地转变。 伊特鲁里亚文明。 无论是鸵鸟蛋这样精美的奢侈品,还是红黑陶酒杯这样的生活用品,它们都作为商品在不同的社会之间流动。 得益于古典时代繁荣的地中海贸易网络,从“大力士之柱”(直布罗陀)到美索不达米亚,跨地中海的精英群体共享彼此的文化和繁荣的生活。 上述文化涵化过程是随着贸易的繁荣而悄然发生的。 这种文化涵化是双向的。 尽管希腊人自视甚高,但伊特鲁里亚人在文献中被描述为没有艺术品味的暴发户,他们受到了希腊高超审美水平的影响。 然而,伊特鲁里亚买家强大的购买力迫使希腊艺术家投资于商品的设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描绘伊特鲁里亚风格饮酒场景的希腊制造的陶器。 这或许就是“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这些从希腊进口的酒杯价值不菲,一般人无法享用,因此大多进入了富裕的伊特鲁里亚人的家中。 在第五章中,希普利介绍了被称为“宝藏平原”的奇维特山遗址。 该遗址是富有的伊特鲁里亚阶级的乡村宅邸。 遗址中发现的美酒、美食、华丽的骨雕、高马遗骸,无一不展现着令人羡慕的富裕生活。 府邸的周围,都是为府邸服务的仆人。 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主人浮华的生活,但得到的只是一些剩余的东西。 垃圾场中大量的婴儿骷髅反映了极高的死亡率,也控诉了阶级分化造成的残酷。

然而,伊特鲁里亚社会的阶级分化并没有表现出性别特征。 伊特鲁里亚妇女通常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希普利在第六章中介绍的女性坟墓,随葬着长矛和香水瓶,就是这种社会地位的证明。 与地中海世界其他社会,如女性被视为“不完整的人”的希腊、父权制为法律的罗马相比,伊特鲁里亚女性显然享有更多的权利。 这种权利不仅体现在财富和地位上,也体现在伊特鲁里亚人的性观念上。 在第八章中,希普利以伊特鲁里亚社会公开展示的裸体女性雕像为切入点,向我们展示了伊特鲁里亚人相对开放、宽容的性文化。 然而,伊特鲁里亚妇女的自由却成为希腊人和罗马人批评的对象。 希腊人嘲笑伊特鲁里亚人都是私生子,因为他们的父亲私生活混乱,而且私生子没有继承土地的合法权利。 换句话说,只有希腊人才有资格占领这些土地。 性别歧视最终变成了支持帝国主义论点的证据。 这与19世纪的“东方主义”构成了跨越千年的神奇共鸣。

伊特鲁里亚人私生活的混乱并没有导致社会混乱。 相反,马尔扎博托遗址向我们展示了伊特鲁里亚人在城市管理方面的高超技艺。 这座伊特鲁里亚城市沿着宽阔的主要街道排列着设备齐全的私人住宅,散布着作为公共空间的寺庙。 伊特鲁里亚的城市生活与上述乡村宅邸的浮华和残酷完全不同。 它体现了公民社会的平等意识。 被称为“zlas”()的市治安官可能也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 就像希腊城邦所描述的理想图景一样。

在最后三章中,希普利带我们深入伊特鲁里亚人的精神世界。 不幸的是,我们还无法阅读伊特鲁里亚语言,因此我们无法从伊特鲁里亚人留下的碎片中窥见他们的想法。 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宗教来接近伊特鲁里亚人的灵魂。 皮亚琴察地区发现的铜肝告诉我们,伊特鲁里亚人宗教生活的核心是占卜,通过观察动物的内脏(主要是肝脏)来预测吉凶。 伊特鲁里亚人将肝脏分成与天空部分相对应的部分,通过解剖闪电、鸟类以及肝脏本身来预测未来的事件。 这种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来罗马人也对其痴迷不已。 罗马军团中甚至还有所谓的“内脏占卜师”。 但如果不占卜你永远不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会死。 伊特鲁里亚人面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反映在他们坟墓的壁画上,也反映在对来世的消极态度上。 或许正是对对方的犹豫,才让基督教给出的答案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伊特鲁里亚人自己的宗教传统因此被保密。

伊特鲁里亚浮雕,公元前 4 世纪

希普利以出土文物为线索,为我们描述了伊特鲁里亚文明的一瞥。 用物体连接历史的方法让我想起了卜正民的名著《维米尔的帽子》。 在那本书中,卜正民利用维米尔画作中呈现的物品,串联起一幅17世纪全球贸易的图景。 它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然而,这种叙述方式需要作者大量的写作技巧。 幸运的是,希普利的文笔优美,中文翻译也相当流利。 再加上大量精美的文物彩色图片,原本枯燥的文物解读变得有趣、读起来有趣。 。 凝视这些图片,读者想象他们在生活中如何使用这些器具,然后根据希普利的叙述来检验他们的猜想。 这个过程仿佛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互动,读这本书实在是一大享受。

使用历史的物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现代学者王国维强调所谓“双证法”,让文献与出土文物互相印证,进而得出客观的历史。 希普利在讨论中不仅对文物和文献进行了很好的质证,而且在讨论角度上也很独特。 她巧妙地将地域史、社会史、性别史等前沿历史理论融入到自己的叙述中。 这使得她的作品不仅像传统政治史一样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而且延伸到了普通百姓。 日常生活和思想。 这些角度让作品显得亲切又感人。 俗话说:“饮食是人类道德的物理学”。 关注日常生活是我们了解不同文明的最有效途径。

最后,希普利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告诉我们伊特鲁里亚文明“是什么”。 她还希望更深入地探究这些“失落的文明”如何继续对后世发挥影响。 书中每一章都关注伊特鲁里亚文明与后世的联系:伊特鲁里亚人的起源关系到现代意大利民族主义的塑造; 19世纪伊特鲁里亚问题与东方艺术关系的研究得益于拿破仑远征埃及,因此也带来了萨义德所谓的“东方主义”文化偏见; 希腊罗马文学中伊特鲁里亚女性开放、独立的形象一直受到贬低。 历来是父权社会用来规训妇女的武器; 就连上文提到的展现这种平等与繁荣的马扎博托遗址,也见证了二战期间法西斯的残酷屠杀。

庆幸的是,大部分地区的学者都可以放下沉重的政治包袱,用最纯粹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神秘的古代文明。 然而,希普利讲述的故事始终提醒当今的学者和公众要谨慎对待这些神秘的古代文明。 遥远的文明古国。 我们不能认为它们与我们无关而漠不关心,也不能自以为是地解释这些文明以适应我们自己的目的。 或许,只有摆脱这种观察“他人”的过滤器,这些古老的文明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