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变得“注重外表”,过度包装的“盒子”,何去何从?

日期: 2024-03-15 15:02:34|浏览: 233|编号: 79189

商家变得“注重外表”,过度包装的“盒子”,何去何从?

吃四盒捞面“精装”茶,你的身价增加5倍

商家变得“注重外表”,过度包装的“盒子”,何去何从?

礼盒的体积是商品体积的几倍,包装袋里装的商品比里面的商品还多……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虽然简约的风格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发展,过度包装现象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 受访者认为,一些商家一再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重“外观”轻“质量”,不可避免地导致垃圾增多和资源浪费,与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有关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倡导绿色消费。 新时装。

为了追求“颜值”吃四盒捞面成了戒不掉的瘾

日前,一则“某零食公司工作人员倒卖废纸盒赚68万余元”的新闻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判决书显示,该零食公司两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出售旧纸箱所得68.4万元据为己有。 有媒体评论称,此案再次反映出“过度包装的病”。

记者采访发现,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抓住消费者追求新奇的心理,利用复杂的包装打造产品的“好看文化”,以吸引顾客。 然而,一些消费者反映,华而不实的产品包装似乎是浪费时间。

南昌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网上买了一支口红。 货到后,她发现产品的体积还不到包装体积的五分之一,而且包装盒大得足以装下一双鞋子。 网友“大熊的朵拉AM”表示,过度包装在外卖行业非常普遍。 点了一份捞面外卖,送来的时候发现有四个包装盒。 感觉扔了就浪费了,不扔就没啥用了。

让消费者担心的包装问题,恰恰是一些商家用来吸引顾客的标志之一。 由于电商企业的产品和渠道趋于同质化,为了提高竞争力,各大品牌不仅研发新品,还在包装设计上下足了功夫。 天眼查显示,某零食企业申请的33项专利中,有24项为外观设计专利,占比超过72%。

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出台了控制产品过度包装和物流快递的措施,但仍有商家在包装上“下功夫”。 2020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电商平台产品包装进行抽查,发现50批次产品中有12批次涉嫌过度包装,尤其是化妆品,包装不合格率高达70%。

“精装”茶叶价值上涨5倍。 过度包装需谨防三大“罪”。

电商平台上的一些产品打着“精品”的幌子走红。 有些产品包装精美,大于产品本身的价值,导致垃圾和资源浪费增加,消费价格上涨,环境污染,与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过度包装造成原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共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快递包装垃圾的比例快速上升。 其中,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造成原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包装塑料袋多采用高压聚乙烯材料制成,含有增塑剂、阻燃剂等有害物质。 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 ,影响人体健康。

——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一家电商运营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在包装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这些包装的成本也会体现在商品的价格上,但事实上,消费者购买的是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产品本身带来的,而不是花里胡哨的。 包装盒、过度包装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以茶叶为例,每斤200元的散茶叶经过包装营销后,可以卖到每斤上千元,价格上涨了5倍。” 该负责人说道。

——重“外观”,轻“质”。 南昌市一家零食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干果类零食为例,在供应和加工方式相似的情况下,其包装更加美观、有特色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现在一些商家将重点转向产品本身的外包装,新的包装、新的礼盒往往更受消费者欢迎。 这使得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的循环,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的培育。

多管齐下消除“虚火”遏制“包装浪费”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过度包装的假火终将消退。 商家应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包装浪费,让轻包装、简易包装、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成为社会新趋势。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涂龙峰建议,一方面,商家可以在包装方式、包装材料等方面寻找突破,在保持消费者惊喜感的同时,减少包装尽可能降低成本,并创造批量生产的产品。 有可能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另一方面,鼓励消费者养成严格的消费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抵制过度追求外包装的夸大潮流,助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顾志明认为,近年来,国家标准总局先后制定颁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商品过度包装通则》等十余项国家标准。绿色包装评价方法及指南》。 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的支撑,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相关标准也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希望有关部门加快完善立法,建立处罚机制,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有专家认为,由于目前只有少量瓦楞纸板、易拉罐、玻璃啤酒瓶等可回收作为产品包装材料,大量包装废弃物仍被填埋、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环境。 迫切需要建立包装回收机制,有效回收包装废弃物,改善过度包装现象。 同时,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可以从税收政策和产业准入政策入手,鼓励一般商品“无包装”和高端消费品“简易包装”,推广对生态环境无害的包装。 、人体健康且可回收。 或回收。 (记者胡金武、范范、郭杰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