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节礼日销售疯狂
节礼日那天,伦敦的购物中心挤满了购物的人,其中许多是亚洲人。
节礼日促销
英国疯了。 一些英国人,包括他们的全家,甚至中国游客都飞出去购物。
英国疯了
一些英国人全家外出旅游
还有专程去购物的中国游客。
六点开门太晚了
消费者太热情
每分钟平均营业额为 20,000 英镑
为了迎接热情的消费者,伦敦许多商店于12月26日提前开业。
英国品牌Next早上6点开门营业,门外已经有数千名消费者等候。 伦敦著名百货公司之一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9点一开门,就有2000多人涌入店内抢购。 开业后的第一个小时,就创下了单小时最高销售额的记录,销售额达到130万英镑,即每分钟平均交易额超过2万英镑。 为了尽快抢到想要的商品,人们从前一天晚上10点30分开始在牛津街的百货公司门口守候了一整夜。
26日,多家购物中心连续营业12小时,仅伦敦西部商业区就有70万人购物。 当天共有23万人参观了伯明翰最著名的购物中心斗牛场,利物浦市中心购物中心的客流量达到12.5万人次。
网上销售也很疯狂。 许多零售网站在圣诞节开始打折。 据伦敦最大的百货公司约翰刘易斯统计,其网上商城在平安夜和圣诞节当天的访问量达到了150万次,圣诞节期间的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19%。 增长率。
分析师预测,英国商家1个月营业额将达到228亿英镑,比去年同期增加3.38亿英镑。
圣诞节后的第一天,12月26日,是传统的西方节礼日。 这一天,商家会竭尽全力促销,以巨大的折扣吸引顾客。
今年节礼日,尽管整个欧洲都笼罩在债务问题的阴云之下,但英国的消费却创下历史新高,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的购物热情。 其中,海外游客尤其是中国顾客贡献较大,人均消费达到1310英镑(约合人民币12969元)。
大品牌折扣力度很大
还可以找到各种特价商品
所有产品中,销量最高的是女式手袋和珠宝,折扣也“给力”。
《每日邮报》以伦敦牛津街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为例。 某些设计师品牌的服装和手袋折扣低至30%甚至更低。 某品牌的钻石项链,原价18820英镑,打折后售价8469英镑,便宜了一万多英镑。 一款Miu Miu手袋,原价1250英镑,折扣至909英镑。 这吸引了许多喜爱奢侈品但通常觉得价格棘手的消费者。
过去,由于英镑的强势地位,英国消费者喜欢前往纽约等地利用汇率优势。 如今,英镑汇率下跌,伦敦成为购买奢侈品的“圣地”之一。
此外,对于大多数并不富裕的英国人来说,节礼日是淘便宜货的好日子。 服装、家电、食品、日用品等各种大大小小的商店平均折扣都在50%,非常优惠,所以有的一家人结伴出门,把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都买齐了。
折扣和免税吸引游客
一位中国顾客专程去购物
抢购大军中大量消费者来自亚洲、中东和非洲国家,其中大部分是游客。 除了强力的产品折扣外,游客还可以享受退税,这也是他们疯狂购物的原因。
在伦敦韦斯特菲尔德购物中心,来自中国大陆的王女士和聂女士尽情购物。 他们买了很多化妆品、手袋、皮带,有的是自己用的,有的是送给亲戚朋友的。 在路易威登(LV)专卖店外排队时,王女士说:“我们该买什么?总之就是奢侈品!”
“在中国,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比英国高得多,而且大品牌几乎从不打折,所以在英国买奢侈品要便宜得多。” 王女士说:“妈妈让我给她带一些兰蔻护肤品。 ,一个Gucci或LV手提包,一条名牌腰带。 我自己也买了一些雅诗兰黛的护肤品。 她(聂女士)给她妈妈买了一个Prada包包。 确实,有一些中国人因为折扣专程前来。 我飞往英国去购物。”
22岁的李丹和他的母亲关张雅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宣传活动。 “我们买了一个Prada包,原价999英镑,折扣价644英镑,这比在北京买便宜多了。Prada包是给我妈妈的,我想自己买一个Gucci包。”中国的物价几乎是这里的两倍。”
今年节礼日交通有点累
可能要到27日才会出现消费“井喷”。 不过,今年节礼日英国民众过得有点不好,因为25家铁路公司举行了大罢工。 伦敦地铁司机当天也举行了24小时罢工,一些公共交通难以支撑外出购物的人们。
此次罢工主要是由Aslev司机联盟成员发起的。 他们要求节礼日加班的司机获得三倍工资和额外补休,但遭到雇主拒绝。
26日下午,伦敦最繁华的商业街牛津街发生暴力袭击事件。 一名18岁男孩被刺伤,当场死亡。 另有一人受伤。 警方立即封锁了袭击现场,附近多家商店因袭击事件而关闭。 此外,当天曼彻斯特街头还有一名年轻人被枪杀。
受这些因素影响,有英国媒体分析,今年圣诞节后的购物高峰可能出现在12月27日。不少商场表示,已增派人手应对疫情。
同时买入和卖出
当人们疯狂购买时,许多英国人已经开始在 eBay 网站上出售他们不想要的圣诞礼物。
这些促销品中有一些是冲动购买,但回家后你会后悔,还有一些是朋友和家人送给你的不合适的礼物。
英国一项调查称,今年英国人收到的不满意礼物总价值高达24亿英镑。 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收到的礼物最不满意的是母亲,其次是婆婆(或婆婆)。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