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醒:假冒奢侈品比正品贵6倍
消费保险业务部
由于Gucci、Kors等20多个品牌的抗议,刚刚加入全球最大防伪组织之一IACC(国际反假冒联盟)的阿里巴巴只能被“暂停”会员资格继“一月游”之后,中国品牌假冒和“山寨”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媒体的热门话题。
从罗湖市秀水街、七浦路到淘宝、微博、朋友圈,互联网正在成为“假名牌”的主要销售渠道,假货的生产和销售开始变得越来越“新颖”通过互联网。 为什么只有中国有那么多假货,卖假货,买假货? 这是一个老问题,但总有新的答案。
假奢侈品比正品贵6倍; 网上销售的爱马仕 80% 都是假货
随着越来越多的假货销售渠道从线下转向线上,打假战场也发生了变化。 从北京秀水街、上海七浦路、深圳罗湖,品牌商和国际舆论已经开始表达不满。 、广州金龙盘……这些“恶名市场”纷纷转向来自中国的电商平台。
事实上,不仅是阿里巴巴,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电商也曾因假货丑闻而股价暴跌,至今股价依然惨淡。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几乎所有电商企业都遭遇过“卖假货”的尴尬。 只要把各大电商的名字和“假货”这个关键词放在一起搜索,几乎就会得到一大堆结果。 结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商平台负责人痛诉,该平台去年也曾陷入“假货”危机。 该负责人表示,“绝大多数电商企业只提供交易平台,产品由合作商家销售。电商平台负责审核其资质,比如是否拥有品牌代理权、但我们确实发现一些资质没有问题的商家在销售真假产品,但电商平台不可能对每件产品都进行检验识别,虽然我们会下架一旦发现就下架、关店,这已经是事后弥补、事前预防的问题了,但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一直专注奢侈品消费研究的财富质量研究院根据品牌库中2万多个品牌的营业收入测算发现,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额达1168亿美元,中国消费者购买了46%全年全球奢侈品。 是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买家。
然而,市场各个渠道泛滥的“假名牌”数量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财富质量研究所的调查还发现,假冒奢侈品在市场上的出现率是正品的六倍。 街上能看到的奢侈品牌大多都是假货。 爱马仕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托马斯近日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网络上以爱马仕名义销售的产品80%都是假货,这绝对是一种耻辱。” 此前,法国还发现一家由前爱马仕员工经营的商店存在假货窝点。
毕竟,线下市场销售假货的人群非常有限。 曾几何时,秀水街也是中外游客来北京必去的“景点”之一。 但网络销售作为一种销售渠道,覆盖面更广,门槛更低,隐蔽性也更强。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证明,但至少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假冒名牌的“街头出镜率”正在不断增加。 当然,这背后是更大的产量和销量。
社交电商成为假货新渠道,代购维权困难。
谁也没想到,当国内外互联网巨头还在讨论如何玩转“社交电商”的未来趋势时,“海外代购”已经在中国成功落地。 当然,这个玩笑里有一些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外代购”这个职业在国内非常受欢迎,而国际国内价差巨大的奢侈品无疑是最重要的代购之一。
财富质量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78%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海外,金额达91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2%。 我们经常看到某款热门产品上架后就被中国“代购”抢购一空的新闻。
在腾讯一项涉及约5万人的时尚用户调查中,40%的用户通过旅行社向亲友购买奢侈品,30%的用户通过网络代购交易平台购买,不到30%的用户选择购买奢侈品国内。 在商店购买。
然而,代购领域也成为假货的重灾区。 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微信共收到850万起用户投诉,其中,欺诈信息是最常见的投诉类型。 累计封堵数十万欺诈用户账号,奢侈品成为微信打假的“对象”。 大头”。
更可怕的是,一旦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购买”的商品出现假货,甚至干脆付款不发货,维权几乎无从谈起。 换句话说,这些是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或者是转过几个弯的熟人……如果你不靠谱,往往就不得不承认自己运气不好。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浩律师表示,“代购”是一种C2C(个人对个人)的销售模式。 目前,个人购买行为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法》)尚存在争议。 由于《消费者法》规定了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微信购物往往以“帮助朋友、熟人”的名义进行。 采购代理没有办理工商注册,很多人都是兼职。 在这种情况下,新消费者法的规定很难适用。
尽管徐浩律师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通过微博、微信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活动,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适用消费者法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目前,消费者仍无法运用消费者法来维权,只能依据《合同法》有关“商品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规定要求退货或赔偿。 。
但《合同法》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很多电商平台和从海外购买的产品都标有“专柜验货,假一赔十”等字样。 看来,如果消费者真的买到了假货,可以根据“合同承诺”,利用检验结果来维权。 然而,记者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现,所谓的反查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品牌拒绝对未经授权的店铺渠道销售的商品进行认证和检验,无论是为了证明商品是正品还是假货。
记者询问华创、华创等奢侈品牌中国客服人员,他们均表示没有所谓的验货服务。 即使律师出面,他们也不会为非品牌店购买的商品出具任何证明。 国家质检部门只能检查商品的质量,无法提供正品或仿货的证明。 换句话说,消费者无法获得合法有效的证明,证明所购买的商品是假货。 当然,“假一赔十”是没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