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牌从业者:韩国和中国是对奢侈品最感兴趣的地方
国际高价时装公司之所以关注韩国和中国,不仅是因为两国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还因为这也是奢侈品牌拓展市场的一种策略。 (图片来源:香奈儿、韩民族日报提供)
今年4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康泰纳仕国际奢侈品行业研讨会(Condé Nast)”在首尔新罗酒店举行。 该活动由出版《VOGUE》、《GQ》等杂志的国际期刊出版集团Condé Nast主办,《国际版VOGUE》主编苏西·门克斯(Suzy )负责主办本次活动。 来自全球知名时尚界的500余名相关人员参加研讨会,着眼“奢侈品行业”的未来,共商对策。 停一分钟,什么? “奢华()”? 这些品牌的工作人员不用做任何事情,而且他们的品牌都很受欢迎。 他们为何聚集在这个远东狭国的首都? “因为这里是因韩流的火热而受到全世界关注的首尔。” 然而,这个答案只是事实的一方面。 这两天,在大会讲台上演讲的30多位人士给出了另一个答案,那就是“因为奢侈品最热衷的地方、奢侈品可能卖得最好的地方是首尔和中国” ”。
■“=品牌”的神话
再停下来,什么? “奢华()”? 韩国国立韩国语学院将这个词收录在2004年新词库中,解释为“看起来昂贵而奢华”。 这个词在英语词典中的定义也是“奢侈、奢侈、豪华”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这个意思。 “”的意思是“一种高端的、有价值的东西,由于价格昂贵而难以获得,但制作精良并且我想拥有的东西”。 这大致可以理解为“名品”一词的同义词。
在韩国社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开始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媒体信息综合搜索网站“”的搜索结果显示,“”一词首次出现在综合日报上是1995年3月20日的《东亚日报》。此时,“”一词被用作词语改装高价进口车,这种趋势一直持续至今。 在时尚领域,“名牌”的出现始于1999年秋天,这与“海外名牌”、“世界名牌”等奢侈品牌被称为“名品”的时期完全一致。 1990年9月,百货公司开设奢侈品牌。 近10年来,这些报纸上讨论的“海外知名品牌”成为“过度消费的罪魁祸首”和“富裕阶层的不道德”的象征。 受到批评。 然而,这一时期,随着“名品”一词的确立,它进入了“人人都想拥有的东西”的行列。 在外汇危机的出现、信息通信等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股市的繁荣等经济指标向好的同时,也是社会两极分化和阶层分化开始加速的时期。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实。 《名牌幻想》作者金润成在书中指出,“奢侈品的本义是与事物的价值相比花费过多的钱而受到批评”,但之所以使用它统一是“因为人们依赖它”。 用最好的技术制造出来的、有按自己喜好购买的感觉的“名品”这个词,都得益于激发公众想象力和欲望的营销。
中国占全球高价商品销量的35%
韩国免税店市场规模大于中国和美国
开展“名品大众化”、“名品民主化”
时尚产业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利润不断增长
真的吗? 如果一个强调工艺精神和历史的奢侈品牌想要制作出一款“由拥有数十年工作经验的皮革工匠一针一线手工制作的包包”,通常需要2到3天的时间。 需要多少工匠才能让韩国和中国中小城市的工薪阶层买得起这样的套餐? 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品牌,其所有产品均依靠工匠手工制作,最初起源于19世纪。 他们仅限于服务极少数客户,如皇室、贵族和新兴富人,并且能够生产定制产品。 完成。 当然,极少数顾客仍然享受这种奢侈。 然而,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是“为发展中国家外观”、“转为组装生产工艺并使用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 企业只是“宣扬品牌的历史底蕴和手工艺技术传统,为产品打造正统名品形象”。 (“奢侈品:奢侈品如何黯然失色(:如何失去它)”)
■名品的普及?
图为路易威登工匠手工制作皮包的场景。 (图片来源:路易威登提供)
从《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The Post)》等报纸前时尚记者达纳·托马斯(Dana )所著的《奢侈品:奢侈品如何黯然失色》一书中可以看出,奢侈品牌已经开始创造“全球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开创了“名牌大众化”,将消费阶层扩大到中产阶级。在此期间,时装公司路易威登与酒类公司轩尼诗合并,成立了LVMH集团。后来陆续与、KENZO、Loewe、Fendi等合并,组成LVMH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公司,拥有60多个品牌。紧随其后的是开云集团( Group),旗下拥有古驰(GUCCI)、 ()、SAINT等,以及旗下拥有卡地亚()、伯爵()、蔻依(Chloe)等的历峰集团( Group),开启了奢侈品行业的重组。
无论用什么修饰词,比如“名品平价”()、“名品民主化”、“大众优质产品()”等,巨额资本进入市场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利润。 这些公司陆续开发出香水、化妆品、太阳镜等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消费的产品,并在世界各地开设奢侈品店。 这些奢侈品也逐渐进入以游客为对象的免税店以及以低价处理过季产品的直销店。 趁着这种氛围,奢侈品牌也纷纷进军韩国。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路易威登(1984年)、爱马仕(1985年)、香奈儿(1986年)都相继开设了韩国免税店。 因为这些奢侈品牌不仅瞄准了韩国市场本身,还瞄准了来韩国旅游的日本游客。
■吸引韩国和中国消费者
奢侈品牌关注韩国和中国的原因,必须放在其拓展市场和利润的历史背景中仔细探究,才能准确理解。 在“奢侈品行业研讨会”上,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伙人艾米·金(Amy Kim)就韩国免税市场进行了演讲,她表示,“过去两年,高价值品牌的销售额有所增长”全球主要机场免税店的销售额增长了30%,比网上销售的增长速度还要快。” 此外,她补充道,“截至2014年,韩国免税市场规模为78亿美元(约合8.9万亿韩元),远大于中国(50亿美元)和韩国的免税市场。”美国(38 亿美元)。 如果考虑到逐年增加的中国游客,韩国免税市场的增长潜力基本无限。2014年,在乐天免税店购物的顾客中,20%是韩国人,70%是中国人。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消费者”转变。 《The Bling》一书的作者、汇丰金融集团分析师埃尔万在会上预测,“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占全球的35%,10年后,中国将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的35%”世界奢侈品销售。” 超过一半的奢侈品销售额”。 范思哲 () 首席执行官吉安 (Gian) 表示:“范思哲在亚洲市场连续五年呈现超过 10% 的增长。在拥有 30 多家专卖店的中国,其销售额占范思哲整体销售额的 16% ”。 “我们计划今年9月在香港开设亚洲最大的专卖店,还计划在上海开设旗舰店。中国的消费者数量一直在增加,所以(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这就是全部吗? 如果我们在韩国和中国多开一些专卖店,“消费者”是否会蜂拥而至购买包包和皮鞋? 主编Suzy 认为,“在各个城市开店并不是正确的举动”。 她在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几年,虽然奢侈品牌平均每年开设25家门店,但包括Prada在内的许多品牌都关闭了门店。现在是时候分解哪些门店失败了,哪些门店失败了”那些成功了。” 埃尔万提到“奢侈品神话”时表示,“虽然中国消费者在不了解路易威登的情况下不会购买它,但如果它太出名,消费者就会想购买其他品牌。”对于奢侈品牌来说,消费高价值品牌的人不仅仅是买东西,他们还买的是在VVIP房间喝香槟、享受福利的体验。”
无论如何,奢侈品资本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来创造其他话题。 因此,明年春季第三届奢侈品行业研讨会的举办地是中东的阿曼。 距迪拜仅一小时车程,迪拜拥有世界第一高楼,也是中东金融中心,拥有大量资金。
记者 赵惠珍
■参考书籍:《奢侈品:奢侈品如何黯然失色》、《设计师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