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奢侈品店暗自打折。 去香港不如去那里购物。
近年来,奢侈品消费的关键词始终是“崛起”二字。 仅2012年,欧洲市场就出现了3次涨价,其中以手袋为首。 进入2013年之后,香奈儿、迪奥等大牌化妆品已经或即将上市。 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价格。 每一次,品牌商都以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汇率变化为涨价理由,而每一次,消费者都只能忍痛,要么拼命寻找国外代购,要么跑到香港去争取货,往往忽略了你周围的品牌店。 他们货源充足,折扣周期较长,折扣“有诚意”。 更重要的是,您可以享受真正奢华的购物环境。
当地折扣太低调
广州最受欢迎的奢侈品购物场所太古汇和丽亭广场自去年平安夜以来一直在推出折扣和促销活动。 除了、Hermès等少数几乎不打折的品牌外,其他很多热门品牌都推出了30%折扣、20%折扣、甚至50%折扣的折扣。 一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奢侈品牌,如COACH、BALLY等在太古汇推出的产品包括2012秋冬新款,而大品牌如Gior-gio也对部分男鞋推出相当诱人的折扣。 亲们,折扣后的价格几乎接近海印又一城同类产品的定价了。 据悉,有的折扣持续到春节,有的则售完即止。 然而,店内和店外却是两个世界。 无论折扣多么诱人,记者很少看到顾客涌入这些商店,更不用说在店外排队了。 在询问商场管理人员时,他们表示各自品牌的打折活动一直在进行,但很少有人排队。 商场从来不需要准备专门的人力来维持这方面的秩序。
一些本地时尚达人认为,奢侈品牌在广州的打折举措总是过于低调。 首先,他们懒得派店员到门口推销。 店里甚至很难找到“SALE”两个字。 其次,他们根本不宣传广州的折扣。 从报纸杂志到微博的宣传渠道,都对降价、打折保持沉默。 很多上门的顾客都收到了会员通知,很多闲逛的顾客翻到价目表,看到上面有特殊的字样。 知道它正在出售。 因此,在很多普通消费者眼中,当地商场几乎不存在奢侈品牌的“折扣”。 广东省流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奢侈品牌在折扣上保持低调是很自然的事情。 首先,他们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品牌形象,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大肆宣传自己的促销活动。 其次,他们针对的客户群比较小,没有必要大规模推广。 首先关注老客户。
海外消费变得一波三折
最近到香港旅游购物的消费者惊呼,海港城商店外日夜排起长队! 此外,PRADA、GUCCI之外的团队同样令人惊叹。 据悉,近期有传言称这些品牌将在2月份后再次涨价,吸引不少内地消费者或代购“恐慌”购买。 不过,该消息尚未得到品牌方证实。 相反,网上却有报道。 去年10月Louis 大涨价前夕,少数代购再次开始出现,打着“最后一批货,涨价即将到来”的口号,导致排队热潮再次升温。 专程来香港购物的白领秦女士看着队伍,感叹道。 她感叹,现在去香港买奢侈品,完全感受不到奢侈品消费的味道。 她还要担心买的太少,营业员不乐意跟她打招呼,更不用说尝试不同的款式了,因为大部分产品都缺货了。 我真的很后悔去香港只是为了利用汇率差,因为算上往返香港的路费和住宿费后,我真的损失了很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国外购买奢侈品并不容易。 除了在一些热门品牌店要排队、店内容易断货之外,也很难再找到以往珍贵的奢侈品消费体验。 有些游客专门去欧洲购物,但由于购买量太大,被商店工作人员视为投机者,必须检查护照并反复询问,这是相当不愉快的。 而且,近年来,不少品牌为了引导本土消费,不断缩小欧洲与中国的价差,导致欧洲定价持续走高。 这对于纯粹追求便宜的消费者来说,减少了很多诱惑。
专家观点
如何更好地留在当地?
本土商店频繁打折以及海外购物环境的恶化,加速了奢侈品消费日趋本地化的趋势。 不过,要让更多消费者接受这种模式,广东省流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认为,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变化: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奢侈品在内地与国外尤其是欧美的价格还有很大差距。 价格优势还是蛮大的。 如果这种巨大的价格差距不改变,仍然无法真正整合大部分海外奢侈品的价格。 消费转移回内地。 第二点,大陆店的产品款式和数量要跟上国际步伐,每年推出新款,速度要快,款式齐全。 我们正在慢慢追赶这一点,因为许多品牌在亚太地区拥有最大的门店。 它们均在北京、上海等内地一线城市开业,部分特色产品也先于香港、东京、首尔等地推出。 可见该品牌对当地消费市场的重视。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嘉丽
我去
本周热门评论
悄悄打折的心态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