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羽绒服卖7000,中国人准备好了吗?

日期: 2024-01-02 02:01:40|浏览: 194|编号: 63627
联系人:奢侈品修复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国产羽绒服卖7000,中国人准备好了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 20 社会

虽然今年的服装市场特别冷,但一个新品牌的出现还是让同行感到惊讶。

羽绒服品牌刚刚上线两个月。 它的标志是从鸟瞰角度看一个行走的人。 其最贵的羽绒服售价为7200元,而夹克、西装外套的价格区间为5000-7000元,与Arc'teryx价格相同,比潮流圈新贵还要贵。 这让人脱口而出,为什么呢?

是看云控股投资的子公司,也是北京冰源服饰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教育行业进入冰河时代后,看云控股多元化布局,投资了三个新方向,即单源咖啡(Grid)、高端月子中心(圆曼母婴)、高端羽绒服(天曼)。

然而,去年投资的侃云控股或许没有预料到,今年冬天的竞争环境会特别危险: Goose在亚太地区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营收下滑; 力求高端的波司登在双11期间获得服装第二名,女装排名第一,但畅销前三名的产品均为中低端产品。

确实,从过往情况来看,中国消费者从来没有抵制过高端羽绒服。 但现在,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案例。

完美沙盘

主打“商务功能风”,已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和上海兴业太古汇开设两家门店,SKU超过20种。 也采用了简约、科技、酷炫的风格,颜色以黑、白、灰、蓝为主。

从现有信息来看,其规划逻辑,呈现出非常浓厚的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思维特征。 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沙盒推演。

它们创造性地定位于“商务功能风”,为“新商务人群”——身边的互联网同仁和从业者量身打造。 他们对服装的要求是得体、高效。 针对日常通勤、跨城市出差、郊区郊游、下班锻炼等场景提出解决方案。 该计划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羽绒服。 之后他们还将推出其他相应产品。

羽绒服其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华晶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羽绒服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我国羽绒服渗透率不足10%,远低于70%日本、欧洲和美国的渗透率分别为35%和35%。 。 如果按照11.5%的年复合增长率计算,目前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的羽绒服市场,到2025年可增长至2500亿元,是一个增长空间和规模都很大的市场。

从价格区间来看,我们寻求的价格定位目前在中国市场属于空白定位。 上面有加拿大鹅和万元级产品,波司登在1000-3000元区间探索,下面是中国品牌的混战区,比如雪飞、丫丫等。

那么,在这个价位范围内,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体验才对得起这个价格呢?

从目前的产品页面来看,该解决方案首先聚焦于高端面料。 例如®填充物采用纯鹅毛制成,可以同时解决轻盈和保暖的需求。 防水 eVent® 膜内置数十亿个单向微孔,使其同时防水和透气。

不强调个人特征或设计师风格。 他们相信每一件产品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 据联商网了解,首席设计师是首位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华人,并曾在团队工作过。 他们更强调的是,产品开发的过程仍然是“系统工程”。 用户研究、产品规划、设计、技术、布局设计师、材料、测试、生产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只是其中之一。 关联。

供应链方面,据说选择的公司也是国内一线代工厂,与、Arc’teryx等专业品牌有着良好的合作。 其次,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能够掌握甚至开发世界前沿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突破国货价格区间的品牌——花西子。 据公开采访,花西子当时重点关注的是150元到300元的价格区间,因为150元以下是当时国货的价格区间,而300元以上则是欧美的优势区域。品牌。 只要在这个价格区间创造出超出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品牌就有建立的空间。

此前大多数新消费产品都是这样打造的:找到最好品牌的供应链,生产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但从今天来看,很多新消费品牌的倒下,都是因为当时融资后,不计成本地向供应链投入资金,不考虑留存率而淹没了供应链。 最终他们根本没有积累忠诚的客户,仍然没有客户。 如果不能节省生产成本,最终就会失败。 供应链的专业控制和品牌本身的建设是新消费品成功的关键。

卷起的市场

同一个沙箱显然无法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段执行相同的功能。

过去,新消费浪潮刚刚兴起时,赶上了国民消费升级,消费者愿意花钱去尝试新事物; 也赶上了国潮、国货新品的流行,大家对国货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有了更大的包容度。

但现在,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得益于近几年国产品牌的充分发展,消费者对消费产品有了很高的期望。 除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外,他们还希望在同等价格下实现更高的性价比。 毕竟“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尤其是一个新品牌,需要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优势,才能引起消费者最低限度的兴趣。

但这能否实现并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呢?

电商从业者Mark向我们解释,像“新商务人士”这样的定位,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目标群体。 消费者群体和价格区间是紧密相连的。 5000元的价格带一般指向少数大群体。

例如,城市中产阶级更注重性价比和功能性。 与波司登、始祖鸟、North Face、巴塔哥尼亚等品牌相比,这个定价并没有竞争力。 如果你想找到那些有时尚意识、收入较高的人,他们对设计感和品牌故事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小红书上最受欢迎的单品就是复古日系羽绒服、巴塔哥尼羽绒服。 亚洲的抓绒外套等风格出众的小众单品,紧随今年流行的户外风格。

另一种方式是直接针对奢侈品消费群体。 这些人可能是老板、企业高管、企业家等,他们对品牌感要求较高,对价格不敏感。 他们可能倾向于花更多钱购买奢侈品。 以前听过的品牌,比如 Goose、 Goose,选择新品牌的可能性较小。

其次,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服装行业资深从业者李石认为,品牌需要更多地运用“消费者语言”。 她举了一些例子,比如 Goose,宣传南极科考队穿的是羽绒服; 或者像波司登,宣传这是科考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穿的衣服,让消费者立刻感受到产品的保暖性和功能性。 产生深刻的理解。

事实上,仅靠好的面料并不能完全建立壁垒。 任何服装品牌只要有足够的资金,都可以与东丽、莱卡等世界一流面料制造商合作。 如何使用好的面料,保障与销售节奏相匹配的产能,打造柔性供应链,并从中获取利润,或许才是一个品牌生存的基础。

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近年来消费越来越理性,“标志”本身所附加的品牌价值不再是他们支付时的唯一考虑因素。 “价格差距体现在哪里?” 成为消费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羽绒服,全村人的希望?

另一个现实挑战是,今年是羽绒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一年。

“几乎所有服装品牌都指望通过冬装赚钱。”李石说。 秋冬一直是服装品牌的旺季。 可以说,冬装每年的利润都是靠冬装来实现的。 尤其是今年,受前两季度疫情风险控制影响,不少企业业绩下滑,因此更加关注冬季,大力推销羽绒服、大衣。

虽然在天猫双11获得服装类第二名、女装类第一名,但波司登的日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不久前,他们刚刚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品牌羽绒服业务中期营收增长10.2%,达到38.571亿元。 其中,核心品牌波司登羽绒服销售额增长8.2%至35.22亿元,远远落后于雪中飞、冰洁的29.4%和11.0%,也远低于去年同期19.1%的增速。

此外,波司登还被发现在双十一期间先涨价后打折。 一件羽绒服,9月平台上优惠券后售价为979.28元,双十一期间提升至1349元。 添加购物券后购买的实际价格为979元,仅便宜了0.28元。 但由于标签的实际售价并未发生变化,因此不存在违法行为。 不过,这也说明品牌不能再为了大促而放弃更多的利润。

“为什么优衣库(天猫女装品类第一)往年年年畅销,今年却不卖?因为不再卖了。” 李石表示,今年,很多之前走在前列的品牌都放弃了大促销期间的“断骨”,所以只有一些愿意打折的新品牌才能进入榜单。

波司登排名第一是因为,一方面还愿意打折,另一方面羽绒服又是冬天的必需品。 双11大家都会选择购买羽绒服,而波司登作为领头羊,依然是大多数消费者的潜意识选择。

值得指出的是,波司登很难完全脱离品牌根基和传统,推出远超此前价格区间的产品。 因此,要生产这个价格范围内的产品,新品牌的负担很可能比现有品牌要少。 而且,高定价也可以为新品牌腾出大量空间,与顶级供应商和供应链合作,合理定位。 比如,特斯拉就决心先做高端车,然后慢慢发展中端车。

此外,在高端市场,正如开篇所指出的,亚太市场业绩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的加拿大鹅,也说明奢华羽绒服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既是由于国内消费市场低迷,也是由于品牌本身在亚太市场的知名度下降(你还能看到多少名人穿着 Goose?)。

不过,高端羽绒服还是有存在意义的。 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舒适穿着一直是面料研发和探索的新方向。 高端羽绒服,或者说防寒冲锋衣的客户群,提供了第一批为这些探索买单的客户,然后新材质才能逐渐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就是打造高端供应链的意义。

比如被誉为“世纪布料”的防水材料、“穷人的貂皮”摇粒绒,都经历了从昂贵到流行的过程。 为富人生产新产品对整个供应链都有影响。

而且,包括波司登在内,其他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新品牌的加入并分得一杯羹并非不可能。

现在看来,最省力的办法可能就是向、、、等品牌学习,找到自己的核心消费者,先打造圈层文化和品牌特色。 这就需要一些价格更加亲民的“引流车型”,或者说“入门车型”,来吸引消费者。

现在看来,整体定价还没有打开梯度。 需要在价格上下功夫,或者特别的品牌故事,吸引消费者下定决心,花大价钱购买羽绒服。

(Mark、李师傅为化名。)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