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爱马仕、香奈儿、路易威登为何坚持不降价
疫情对时尚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奢侈品首当其冲。 从疫情严重时的关店、停产,到疫情好转后的价格调整,奢侈品牌背后的品牌创新、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品牌理念不断涌现。
疫情期间,意大利米兰一家奢侈品店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对于消费端来说,疫情改变了很多。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本应在春节期间掀起奢侈品消费热潮。 在亚洲,一向花钱“大手大脚”的年轻人开始思考“省钱”。
因此,奢侈品集团一季度数据并不太好。 贝恩咨询5月8日发布《2020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研究报告春季版》指出,2020年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萎缩20%至35%,继25%之后今年一季度市场销量下降,二季度萎缩可能会加速。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率先好转,进而蔓延至全球,奢侈品牌的疫后应对措施开始出现分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格调整。
数据显示,陷入困境的英国品牌已在一些亚洲市场降价20%,试图吸引消费者购买。 最近在英国买奢侈品的妹子朋友们充斥着折扣信息,Gucci、都有比较大的折扣。
记者走访京沪商圈发现,知名奢侈品牌已进入打折季。 IFC系列全品特卖,包含春夏新品,两款50折,一款40折; Chloe专柜部分包包30%折扣,成衣鞋40%折扣; 成衣40%折扣; 而Ralph的成衣单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折扣。
上海恒隆迪奥专柜提供成衣、鞋履等特定单品50%起的折扣。
上海连卡佛的 Gucci 鞋履有 30% 折扣,成衣则半价。 北京SKP的Gucci家居用品也有30%至50%的折扣。
瑞士投资银行伯恩斯坦公司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疫情影响,一些奢侈品牌和零售商严重依赖折扣来吸引消费者。
当然,也有奢侈品牌继续没有折扣信息甚至涨价,比如爱马仕、香奈儿、路易威登。
数据显示,Louis 3月份提价3%,4月份又提价5%。 5月份,香奈儿将其标志性的11.12和2.55手袋,以及Boy、19手袋和一些小皮具的价格提高了5%至17%。
、Louis 涨价的消息引发消费者排队购买。
品牌发展,价格该如何调整? 一些品牌选择降价,被解读为“卖库存”以快速回笼资金自救; 一些品牌选择“提价”,这被解读为“提高利润率,缓冲销量下降的影响”。 事实是什么?
从短期效益来看,降低奢侈品价格“卖库存”可以快速回笼资金来拯救自己。 但从长远来看,“季末的巨大销售量将对品牌资产造成损害”,伯恩斯坦奢侈品部门负责人卢卡·索尔卡在报告中警告说。
奢侈品电商平台网站的折扣信息。
持续分析显示,奢侈品长期存在的折扣现象,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奢侈品牌仍然采用批发模式。 消费者可以通过点击各大奢侈品电商网站轻松比较价格。 如果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开始打折,其他竞争对手也会效仿。
此外,奢侈品牌的“季末折扣”策略、奥特莱斯淡季产品折扣销售策略、商场年终积分折扣等也让部分消费者对折扣“期待”。
长此以往,品牌往往无法充分控制价格。 消费者一旦对品牌折扣形成预期,就会形成没有折扣就不消费的心态,这会给品牌产品供应链和品牌形象带来一定的压力。
事实上,奢侈品涨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每年都会出现一两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左右,基本反映了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事实。 爱马仕、香奈儿、路易威登等品牌基本维持这个节奏。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除了解决成本问题外,对于品牌维护也有积极作用。 毕竟,每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到销售的动态系统。 良性循环有助于品牌专注于品牌精神和创新设计。
但维持“不降价”或“合理涨价”也需要商业模式的配合。 以路易威登为例。 其所有产品均在全球460多家商店销售。 它不批发、无授权店、无季末销售。 不参加商场积分折扣,不进奥特莱斯,不跟随时代潮流。 与电商平台合作。
消费者一旦认同某个品牌,“涨价”就挡不住他们的消费热情。 5月份Louis 和要涨价的消息传出后,全国这两家店里立即出现了大排长龙。
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正在试图扭转折扣对其品牌造成的“损害”。 近日,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Gucci)表示,未来将增加Gucci自营比例,减少对批发业务的依赖。 Prada集团还表示,公司正重点将销售从批发转向直接零售,减少降价,加强价格控制。
作为一个奢侈品牌,我们为抓住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并鼓励拥有相同价值观的消费者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感到自豪。 价格是价值的体现。 不利用折扣来促进销售的爱马仕和路易威登,不仅给消费者一种安全感,也体现了不打折价值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