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成都卷起来,“北上广深”就尴尬了……

日期: 2024-12-14 08:07:04|浏览: 81|编号: 115599

如果把成都卷起来,“北上广深”就尴尬了……

“综合工资7000元/月,五险一金,双休,非电话营销客服岗位!”

前不久,某联盟、某忧、某直招同时发布了这样的招聘职位。

打开公司邮件的那一刻,HR的头都快炸了:

一周之内,我收到了1200份简历,其中有211、985、名校海外硕士……各种人才。

谁能想到这样史诗般的一幕竟然发生在成都?

不来成都,你不知道成都有多少书……

成都的表现已经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宁夏等地汗颜。

下面这组数据是为了处理各种反直觉的情况而设计的:

截至2021年底,成都超过26%的人每晚8点后下班;

北京约19.8%的人晚上8点后下班

成都周末加班人数是北京的四倍。

在互联网、科技企业聚集的高新区,深夜出行订单量已悄然稳居全国第一。

如果你在早高峰期间乘坐成都地铁一号线,你很可能会被挤进鲱鱼罐头。

总之,如果成都下狠手,连北京也得靠边站。

惊讶不惊讶?令人惊讶吗?

不仅如此,在成都找工作时,薪资、社保、工作内容都能分分钟教你如何做好人——

这里最常见的工资在4000-6000元/月左右。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成都市月工资中位数为4600元/月。

这是税前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各种补贴、加班费等。

不要抱怨工资低。至少有一半的人仍然没有得到这笔收入。

一位从深圳逃到成都,后来又逃回深圳的老同学,曾说过一段非常令人心碎的话:

“对于一个新媒体运营岗位,如果招聘要求上写着工资是每月5000-8000,那么你就要做好每月拿4000的准备!”

至于社保缴费,简直比成都麻将更有成都特色——

最常见的方法是在 3-6 个月的试用期后根据当地的最低基数付费。

这在成都这座小公司林立的城市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成都最常见的招聘需求有两种:一是销售岗位,二是客服岗位。

大数据显示,在全国重点城市销售、客服岗位招聘需求中,成都位列两地第一!

笔者熟悉的一位大厂HR女士2021年毕业季去成都支援,回来后发生了以下对话:

她说:“如果你不想从事销售或客服工作,那么‘金城可能会高兴,但还是早点回家’。”

我:“技术专家在成都工作不是很困难吗?”

她:“可以,但是技术专家基本不会来成都……”

恕我直言 -

这似乎与专家所期待的“舒适、平坦、房价低廉”有些遥远。

虽然赚的钱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成都成为大牌云集的宴席之地。可以花钱的地方有很多。

李白只是抱怨“蜀道难”,但李白或许不知道一件事:在成都清心苦行地过佛教生活,比蜀道难多了!

2021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1.8亿元,紧随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五市。

北京、上海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与成都不在一个量级。重庆相当于一个省的大小。以上三个城市都无法与成都相比。

广州和深圳的常住人口略少于成都,但经济规模却多出1万亿。这样的话,成都的零售消费品总量就几乎和他们持平了!

成都是怎么做到的?

目前,四川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家庭约3.2万户,其中成都占比50%;

此外,成都也是全国年收入30万元以上家庭最喜欢旅游消费的城市之一。

在消费资本和消费虹吸的双重作用下——

成都顶级奢侈品专卖店数量已达全国第三位;

拥有300多家奢华精品店,位居所有二线城市之首;

2021年,成都太古里Gucci直营店销售额位居全球第一。

难怪很多衣着考究的外国游客常常自嘲:“走在太古里和春熙路,感觉自己就是个乡巴佬”。

就连享誉海内外的成都火锅,也能像大牌奢侈品店一样精致——

店里的装修像国际秀,火锅食材都摆得像中餐,店里的服务让海底捞相形见绌……

不知道这样的火锅店是不是更好吃,但是肯定会更贵。

原来这就是成都内卷背后的真相

当无数疲惫的年轻人梦想着成都作为隐居之所时,他们想象中的成都早已不复存在。

成都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与产业配套严重不匹配。

1)对人口的短期暴击

在“逃离北上广”最火的那些年,成都确实容纳了最多的一线城市溢出人口。

2015年,成都市常住人口1465.75万人。到2021年底,这一数字飙升至2119.2万。

六年来,成都新增人口已达653.45万,相当于吞并了不止一个新加坡。

此外,成都市还有地方高等院校58所,在校学生总数约110万人。调查显示:

这些年轻人留在成都的意愿常年保持在60-70%之间。

逃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安居乐业的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成都的人口增长如此猛烈!

四年来成都的年轻人的求学生活是多么的精彩,成都的人口增长是多么的疯狂!

据统计,2010年以来流入的“新成都人”中——

77.38%拥有学士学位,10.27%拥有硕士学位,0.66%拥有博士及以上学历,1.58%拥有海外留学经历……

成都市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占68.74%。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

成都工资整体拉低,人口持续增长确实提供了“神助攻”!

2017年前后,从一线城市迁入成都的大厂老员工,仍可根据专业背景在一线城市享受30%的工资折扣;

到2021年底,同样的专业背景、同样的岗位要求,只能提供相当于一线城市50%的薪资。

找不到最新的薪资反馈数据,但经历了上半年各大工厂的裁员潮之后——

2022 年中期的数据会是什么样子?你怎么认为?

2)产业配置短板

平均每年100万的新增人口流动足以打破大多数城市的就业供给。

成都能延续6、7年,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这个城市面临的更棘手的问题是,其产业配置明显跟不上人口增长……

两朵花盛开,每边一朵:

成都确实聚集了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华为、海康威视、字节跳动等大公司;

但大厂商似乎已经谈妥了,大部分都把客户服务、支持、运营等非高附加值岗位放在了成都。

真正能够批量供应研发技术岗位的公司主要是王者荣耀和一些游戏公司。

用一位大厂HR女士的话说:“成都的细分工种与当地就业环境的优势非常契合。”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

成都之所以大量招聘客服、支持、运营等岗位,是因为成都的用工成本并不高。

如果你进不了大厂,又不愿意做销售和客服,那你就只能加入系统了。

对不起!在成都,体制内岗位的竞争比大工厂还要激烈:

以银行为例。一群211、985高手争夺四大银行的客服职位或柜员职位的情况并不少见;

一家国有银行管理培训生岗位基本人均211人,其中一半具有硕士学位。

学校就更棒了!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招聘高中教师。硕士学位只是“起步价”。大学期间获得两次以上一等奖学金也是强制性要求。

被淘汰的名校毕业生中,有很多人不愿意回国。许多人会先找到工作,并尝试在成都定居。

所以,如果你在成都看到以下场景,不要大惊小怪,就当你没见过世面一样:

锦江区那个骑自行车扫街、表演BD的小伙子,很可能是浙江大学毕业的超级学霸;

超市里各种轮换做后备干部的邻家女孩,可能是英国G5大师,甚至可能是李光耀的校友;

那个在北科摆地摊卖房子、逻辑清晰地谈论成都楼市的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可能比高考高出几十分……

成都楼市其实已经陷入困境很久了……

从休闲之都到“卷入之都”,这座西部最大的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七年之痒。

当2000万成都新老居民在修炼内卷化魔力的同时,成都楼市却对外人变得相当不友好!

截至2022年5月末——

晋江、青羊片区均价已突破3万元/㎡大关,与苏州园区限价相差无几;

武侯、高新、成华三区也有达到3万/㎡的强劲趋势。这个价格,广州、杭州也可以适当选择;

金牛、天府新区依然是“2”前缀,而双流、龙泉已经是“2”开头了,你追我赶……

我们要说的是,从目前成都的整体工资和消费水平来看,它的房价确实不便宜!

然而,最离奇的一点是,一手房难买,二手房难卖。

即使在全国市场极度低迷的2022年,“倒挂红盘”也从未停止过更新:

3月,恒大天府半岛天脊开盘,均价12500元/㎡,上涨空间不足4000元/㎡。吸引11129户报名抽奖,中奖率低至1.45%;

5月,新鸿基大悦城推出,当地住建局官网一度被挤爆……均价10052元/㎡,单价近17000元/㎡。如果赢了,可以赚200万/㎡。预计官方网站不会崩溃。

“5.31”新政出台后,成都新房市场总体参观人数在原有基础上猛增四分之一。

不少非一线红盘案例网站,上午有新政策出台,下午优惠就撤了。

但相比之下,二手房的生活确实不容易——

16.6万套二手房急需发货,包括业主自住改善的、二次装修的、跑出学区的、恐慌离开的……

各路大神齐聚,人头想被打成狗头。

虽然新政出台后,近15天二手房浏览量已超过此前15周,但经过激烈操作后,整体成交价格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局部小幅看多也主要集中在第一圈优质板块;

至于其他类型住房,有价无市的局面基本没有得到缓解,但降价压力却变大。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除了楼市本身分化严重、新房倒挂套利空间比较明显之外,一个根本原因还在于——

不断增加的人口对成都楼市的支撑有限!

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不仅远少于一线城市,甚至比很多沿海二线城市还要少。

许多每天进出甲级写字楼的高新区、金融城白领,月薪大多在4000-6000元;

成都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不仅每个月剩下的人不多,很多人甚至成了“网贷老玩家”。

让这样的薪资体系和储蓄结构来支撑现有住房市场庞大的交易终端,显然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流入成都的十大流动人口来源地中——

四川省有9个城市,唯一的省外城市是重庆。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合计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近62%。

这群人中有超过60%在2018年涨价去库存完成之前就已经买了房,现在他们中的一大批人正在成为改善需求的主力军。

截至2021年底,来自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5个富裕省市的“成都新居民”共计约15.96万人。不过,绝大多数人来成都较早,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住房。

也就是说,逃离一线城市的所谓来到成都的人,几乎都是来自非一线城市!

至于自媒体上盛传的“逃离一线大厂,卖掉一线房产降维”来成都的人,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只能说是他们很少!

这样的基本面共同决定了两个现实——

1)成都改善需求持续激增;

2)新一代成都居民对楼市降温的支持有限。

毕竟,省会城市的房价是要由全省所有中产家庭来决定的。

从四川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成都房价有今天的表现,实际上是其竭力吸纳优秀业绩的结果。

成都的卷入,给很多内陆省份和二线城市上了实实在在的教训。

即使是全省合力打造的窗口城市,在抢人的过程中也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产业承载能力、营商环境和配套资源。

成都,一座非常有实力、很有魅力的西部中心城市,经过六七年的职业抢劫,就变成了这样。如果其他友好城市也效仿,后果可能更加不堪设想……

当前,成都的根本问题是人力资源与产业存量不匹配;

一旦尖端产业加速引进,成都迸发的能量必将一飞冲天。

专项研究:

购房逻辑:

一万字的长文:

解开螺旋:

城市研究:

重庆:|

杭州: 行情

焕晶: |||

上海:||

苏州:

西安:

成都:

武汉:

南京:

天津:

长三角:

大湾区:

其他城市: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