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手绘壁纸,两百多年前的世界知名品牌
说到壁纸,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在我们现代的生活装修中,经常会用到壁纸作为墙面装饰。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就已经采用了用壁纸装饰房间的方法,而且古代的壁纸是可以随时拆除存放的。据说,早在唐代,就已经采用了在纸上作画装饰墙壁的做法。到了明代,造纸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种图案、叠印的壁纸。清代,这种壁纸被称为“贴画”或“观画”。
拉塞尔斯家族曾居住在英国约克郡的哈伍德宫。他们的建筑精美绝伦。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伍德宫一楼著名的“中国室”。房间里挂着来自中国广州的手绘壁纸。壁纸构图美妙,色彩鲜艳,描绘了中国农业耕作、丝绸纺织生产、茶叶瓷器生产和贸易等场景。
十九世纪初,由于中式风格不再流行,这套珍贵的手绘壁纸被拆下来,用亚麻布包裹起来,放在庄园的储藏室里。近两百年后,当它被取出来时,壁纸上的所有细节和色彩仍然保存完好。 ,再次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农耕贸易壁纸跟随商船漂洋过海,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2011年,这套珍贵的手绘出口壁纸的农业耕作和茶叶生产贸易部分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以“清乾隆农耕图”命名。贸易地图出口壁纸”。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军介绍,英国拉塞尔家族当时购买了20多卷中国壁纸。除广东省博物馆回购的十二件外,其余仍悬挂在庄园东角。卧室,每年夏天向公众开放。
壁纸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技法
广州港是商船和各种货物的停泊地。当时,从爱尔兰到俄罗斯,中国风已经在欧洲掀起了一股热潮。
节目中,胡杏儿作为“广东手绘壁纸第一人”的女画家,演绎了一段出口壁纸的创作过程。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英国东印度公司船长亨利到处寻找“天朝最独特的魅力”。 《壁纸》,胡杏儿给他介绍了常见的花鸟壁纸、庭院壁纸、美女壁纸,但这些都不是小亨利想要的。最后,胡杏儿向他推荐了农耕、桑织、陶艺、制茶等生产场景的壁纸。小亨利说道:“这美妙的东方景象,一定能完成他父亲的心愿。”
小亨利的情感正好迎合了当时欧洲对这些精美艺术品的追求。和小亨利的父亲一样,很多欧洲人对大洋彼岸的东方国家有着无限的遐想,却一直没有机会去体验。这些出口壁纸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对中国的所有幻想。
17世纪末,随着中外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中国手绘壁纸销往海外。它们从中国广州出发,出口到欧洲。这些精美的艺术品迅速在欧洲市场掀起热潮。当时的欧洲人会有一个漂亮的“中国房”作为炫耀的标志。
出口销售的壁纸尺寸完全是根据西方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的。一般情况下,安装在墙上时,会在顶部加上装饰,以免浪费壁纸。
看到焦秉真的《皇家农织图》,小亨利对中国画家竟然懂得西方透视法感到无比惊讶。胡杏儿向他介绍,这是因为焦秉真向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学习了西方绘画技巧。而她的壁纸创作也将“用东方的技法表现全局,用西方的水彩光影方法精心描绘局部细节”。
“小桥流水、农舍庭院的背后,是宁静祥和的农商产业,它们向海而生。商业是广州的特色,农业是生活的基础。看似平凡,却孕育着不平凡的东西,这就是壁纸的灵魂,这就是中国的独特魅力。”胡杏儿在节目中动情地解释道。
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任文岭介绍说,《清乾隆农贸图出口壁纸》融合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绘画技法,十二幅图画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中国壁纸至今依然畅销
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讲师詹旭华表示,中国文化带来的热潮形成的洛可可时期的中国风格,在欧洲已经流行了一百多年。是一种线条复杂、装饰丰富、精致典雅的风格。欧洲人非常喜欢中国艺术。她的朋友德,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的文物管理员,写了一本关于中国出口壁纸的专着。
据他介绍,17世纪末,中国的版画和绘画开始被用来装饰英国的庄园。其中,贝尔顿庄园的中式卧室就是英国人喜爱中式装修的完美体现。被称为“中国房间”主要是因为这些完美的壁纸,中国壁纸的视觉语言,如花鸟图形,对英国视觉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已经成为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人不会将其视为异国情调。 “即使在今天,仍然有许多英国公司委托中国作坊定制中国壁纸,并将这些壁纸销往英国和世界各地,他几乎称之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德说。
那么英国现在有多少出口壁纸呢?据资料显示,在不列颠群岛,加上爱尔兰,现在有近150座庄园和历史建筑,都曾经或仍然有从中国出口的手绘壁纸。
主持人张国立的问题是:“壁纸卖得好是因为物美价廉吗?”事实上,出口壁纸“质优价廉”。是一款高端定制的奢侈品。当时,一间“中式房间”的壁纸大约要60英镑,加上工人的安装费,大约是100英镑。两百多年前的欧洲,一个普通的英国家庭每年在食品和饮料上的花费约为15英镑。可见当时出口壁纸的价格很高。
也就是说,出口的手绘壁纸在当时已经是世界知名品牌,引领了欧洲审美艺术潮流。
据了解,中国壁纸大多是成套发货,通常每套25张或40张。每张纸长约 12 英尺(365 厘米),宽 3 至 4 英尺(91 或 122 厘米)。无需向经销商纳税。可装箱运输,深受英国、法国贵族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