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厂为何要选择昂贵的国外机械设备?致沉寂的中国制造业的一封信!
沉睡的中国制造业是时候苏醒了!
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但强大的背后也让人深思。一方面,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一些根本性的东西还远远落后。
就拿制造业来说,它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表面上看,中国是制造大国。在外人看来,似乎没有中国做不出来的事,制造业一片繁荣。但透过表面看本质,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绝大部分领域,只要涉及到高难度的核心技术,几乎都被国外技术垄断。这背后隐藏着一场行业危机。
走进我们引以为傲的国内龙头工厂,可以看到它们使用的都是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品牌设备。从机床到软件、材料、刀具等,有多少不是国外品牌?作为制造业大国,如此依赖国外技术,确实让人心寒。
▌国内工厂为何要选择价格昂贵的国外设备?
工厂在采购设备时,绝不会像一般消费品行业那样有追求奢侈品的倾向,制造业是务实的行业,零件的生产追求的是加工精度、效率、质量、稳定性等各种有形的指标。
国产机床以中低端为主,这些机床的加工性能和稳定性与国外机床相比差距很大,要么加工精度不够,要么效率低,要么故障率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工厂比拼的就是谁的生产更有竞争力,宁愿多花点钱买进口品牌机床,也不愿为了省钱留下隐患。毫无疑问,当国内工厂发展到一定实力后,必然会选择进口品牌机床。
例如,国内生产数控加工中心的厂家很多,一台机床只要几十万元,低端制造业的价格战非常激烈;而瑞士、德国、日本生产的数控加工中心,价格动辄上百万元,成为行业抢手货。
机床装备行业是一个用实际成绩说话的行业,国产装备要理性认识差距,不能发展了一点技术就吹嘘超越国外,机床装备行业不能靠吹牛、靠政府引导来占领市场,市场的选择是理性的。
国人对于国产机床的不信任,只能说明国产设备追赶的路还很长!
▌如果自己做不出来,花钱买来不好吗?
有人以为中国人有钱,有钱能解决一切问题!机床造不好就不造,用着不就好了吗?外国人求着我们买他们的机床。
自己能做出来的东西,让别人做也是本事,但是这些高端精密机床我们自己做不出来,只能任人宰割,价格由外国人说了算,没有商量的余地。
其实一个国家所有的商品,其实都是通过制造业制造出来的。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工厂,大部分的盈利都是用来购买进口设备的。工厂永远处于买设备的周期,新设备用几年就要重新购买,不买新设备就失去竞争力了,只能用盈利来重新买设备。可以说,中国制造业是老老实实的给外国人打工,当然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政府稳定地收取交易税,制造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部分都给了外国人。中国人用着高端的设备,挣着低工资,这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今,外资品牌机床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各项核心技术都在高度集成和加密,这最终对制造业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低。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好事,但对于本身对基础技术掌握并不到位的国内装备业来说,这种智能化趋势会让国内的技术人员越来越不能掌握真正的工艺技术,这也会让外资品牌机床在国内形成越来越强的垄断地位。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机床装备行业的地位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内当前流行的工业4.0,机床的核心技术全是国外的,这些机床一旦联网,国家的军工、航天等制造业就没什么秘密了,远程操控之下,一个指令就能让你的超级工厂变成一堆无法使用的废铁。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不依托,不但会花钱,还会在这个圈子里越陷越深!
▌国内装备制造业为何落后?
中国人的智慧真是让人惊叹,地球人都知道,只要有一样东西可以快速赚钱,不用费多大力气,无数人都会想到这种投机取巧的事情。中国房地产如此厉害,制造业的人都抱怨过“炒房兴国,炒实业毁国”。雄安新政一出,人们就争相买房……反正没人会抢着搞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业与房地产、娱乐、互联网等行业完全不同,不是靠一个想法就能取得巨大成功的,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探索、验证、积累的行业,不能浮躁。机床核心技术的研发,没有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很难有实质性的成果。
要生产出好的机床,需要一大批恪尽职守、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终身奋斗的技术人才,只有彻底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改进创新,才能生产出优良的设备。
说起来容易,但是我们如果去国内机床生产企业就会发现,现在的技术研发人员、工程师都很现实,要买房、要养家,还要承担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的生活压力。工资不高,就算专心钻研技术,最后还是买不起房。被生活的压力压得精疲力竭,怎么能静下心来做研发呢?在机床企业,技术人员的收入还不如销售、管理,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认为搞技术是没有前途的,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是转型做销售或者管理,然后出去开公司代理机床,或者抄袭点技术开始做机床。
再看看机床企业的老板们,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企业能不能活下去。机床卖得不好,还要养活一大批人,谁会花钱去研发呢?看着那些国外牛逼的设备,他们已经觉得永远没有突破的一天了,企业要尽可能多地赚钱。看着红红火火的房地产行业,他们不得不感叹自己选错了行业,虽然骨子里流着制造业的血,但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放弃。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国能生产出好的机床吗?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和价值取向!
▌弘扬工匠精神、呼吁产业振兴有用吗?
一时之间,犹如春风拂面,制造业开始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工匠精神”成为热词,“振兴工业”成为热议话题,全国掀起“中国制造2025”的热潮,相信国家领导人一定通过各种官方报告看到了中国制造业蓬勃的春天!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这些政策、宣传、号召真的落地了吗?需要用实际效果来检验!如果让几个大工匠出名,变成了不再搞技术的明星;如果让产业背书的号召,变成了夸耀某项技术超越了国外水平;如果《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风向标,变成了大量引进国外智能设备;如果政府对制造业的扶持,导致了更多的低端制造;如果用巨额国家资金研发出来的核心技术,变成了被市场唾弃的品牌……
我们认为国家对制造业的政策、方针都是明智的,所提倡、所倡导的东西都是好的!但是否落实到位又是另外一回事!不深入市场,肯定不知道制造业的真实情况。多到民间去听听那些普遍的、真实的声音,看看我们工匠的待遇有没有提高?福利有没有改善?还有多少人愿意做工匠?制造企业的日子好过吗?制造企业有没有能力提高工匠的待遇?.....
制造是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庞大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资源、相对成熟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全球大量资本的涌入。然而,如今外资是否撤离中国的话题引发热议,中国外贸的决战是否已经打响?
被外国设备抢走的不仅仅是我国的设备,外资是否撤离中国的话题也引发热议。外资企业为什么要撤离中国?谁抢走了中国人的就业岗位?
一是中国生产成本上升。
近年来,广东等地土地成本不断上涨,税收优惠不断减少,外商在华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
尽管劳动力成本上涨令人担忧,但中国劳动力工资增长从未放缓,甚至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外资在中国能获得的利益越来越稀缺。
二是提高外商投资政策准入门槛,取消优惠政策。
中国不少地区纷纷提高投资门槛,对新设外资企业不仅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甚至对其产业类型、节能减排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此外,税收方面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日趋失效。
第三,中国劳动力不再廉价。
由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物价上涨,对食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产生了反向影响,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不再像它应该的那样便宜了。
四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除了以上原因外,一些外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转型迟缓而被迫退出中国,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知名企业;还有不少外资企业由于竞争激烈、利润下滑而退出中国市场。
谁也不想失业,但未来的风险难以预料,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自己突然失业了,该怎么办?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只有制造业才能真正创造财富。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如果出现问题,创造财富的机器就会受到严重阻碍,所以制造业是树之根、立国之本。美国无疑正在重回制造业,曹德旺的“出走”让人担忧。
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最近媒体热议的税收过高问题,如果拿世界各国的税率来比较,中国的所得税加增值税是30%到40%,排名第二的美国是35%,现在要降到15%。
美国大幅减税不仅对中国,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去年年底决定将英国企业税率从20%降至17%。德国、法国等国也对美国提出抗议,称这种减税方式将给本国企业造成重创。
不管是曹德旺还是郭台铭,他们都不把工厂设在欧洲,而是设在美国,所以了解我们的对手是很有必要的。就拿税负数据来说,社保在工资中的占比,中国是40%,美国是15%;宏观税负,中国是38%,美国是25%;企业所得税,中国是25%,美国是15%;增值税,中国是17%,美国是0。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未来国家要把大部分的资源、力量、精力投入到制造业的发展上,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也是中国走出经济下行压力的必由之路。
强调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重构传动行业价值链
六大功能模块
全景窗口丨交易平台丨产能置换
技术联盟丨资源共享丨增值服务
携手共进,助力传动行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