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城市商业力排行榜:上海、北京稳坐前两名,成都被深圳挤出TOP3!

日期: 2025-01-14 17:04:24|浏览: 17|编号: 118714

2022城市商业力排行榜:上海、北京稳坐前两名,成都被深圳挤出TOP3!

作者|小宇宙团队主编|付庆荣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城市源于城市,商业繁荣离不开城市的繁荣。本系列从城市视角,呈现商业存在/增加、商圈变化、购物中心调整等多维度数据和真实案例,挖掘城市商业潜力。

本文为,2022城市商业力排行榜-综合文章。

在《中世纪的城市》中,学者皮雷纳看到了“商业与城市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当商业繁荣时,城市崛起,当商业衰退时,城市衰落。

数千年后,当奥米克军队在世界各地近 13,000 个城市旅行时,这种正相关性得以实现。

从武汉、深圳到上海,城市“封城”,企业一度停业。持续时间和范围各不相同。被禁止的人群突然消失在大街小巷,消失在商场和电影院里。城市上空笼罩着寒冷而孤独的空气。

然而,不同城市的韧性有强有弱,与此直接相关的因素之一就是其背后的商业实力对比。

在不确定性加剧和放大的背景下,每个城市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价值与商业的关系,重新认识商业力量变化所体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英商科技与中国商会共同发起并制定了团体标准《城市商业综合评价指南》,以“商业力”指数综合评价城市商业景气度,全面探索城市商业繁荣度。发展潜力,获得立体洞察。未来新的商机。

具体来说,城市商业力是根据城市商业的广度、高度、质量来评价城市商业发展繁荣程度的综合指标。包括城市商业发展基础、城市商业规模、城市商业等级、城市商业活动、城市商业实力等。业务潜力的五个主要维度。

“城市商业力排行榜”是根据上述维度对国内368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后形成的城市排名结果。排名越高,说明该城市的整体商业发展越好。

与2021年相比,今年入围商业第一梯队的城市仍然是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广州、重庆,但排名发生了变化——成都被深圳挤出TOP3。

准一线商业城市中,南京、郑州、佛山排名均有所下降,而武汉、天津、长沙、宁波排名均有所提升。明显的对比是,沉阳直接落入二线商业城市阵营,而长沙则勇敢地以替补身份挺身而出。

除了综合排名的变化外,368个城市的位置在业务发展基础、规模、档次、活跃度、潜力等微观维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了一些惊喜或意外的发现。

深圳已成为中国第三个商业城市。

落后的成都有反弹力

在“2022城市商业实力排行榜”中,商业发展基础、活跃度和品位优越的深圳成功力压成都,晋升为中国第三商业城市。

这种变化虽然出人意料,但却也在情理之中。 2021年,深圳GDP将突破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4.3万亿元、北京4万亿元。

经济基础进一步改善,交通可达性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深圳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含有轨电车)13条,交通线网密度(以行政区划面积衡量)0.22公里/平方公里,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根据《深圳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5年)》愿景,深圳共有轨道交通线路33条,其中城市快线9条,普通线路24条。

基于其经济基础和畅通的交通,深圳的商业将在2021年爆发。一方面,新的商场不断涌现。全年开业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独立百货新增超过20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万象前海、龙岗万达广场、前海卓悦等众多明星作品。

另一方面,高端首店纷至沓来。据盈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深圳引进品牌首店270家,同比增长178%。深圳万象城、深圳湾万象城、万象天地、福田COCO Park、卓悦中心都是名副其实的“首店收割机”。

相比之下,一直位列网红城市第一的成都,2021年的经营成绩单略显疲软,今年其开业3万平米以上购物中心+独立百货店新增不足120万平米,同比呈现负增长。

此外,在商务活动、商务档次等方面与深圳相比也处于劣势。据赢商大数据统计,2021年,成都商场客流指数、商圈客流指数均低于深圳;商业档次方面,成都中高端及以上项目占比和品牌数量分别为12.5%。 %、23.4%,而深圳的相应数字为19.0%、26.9%。

从静态基本面来看,2021年成都的商业力无法击败深圳,但其潜力值得一看。 《2022城市商业力排行榜》商业潜力前十城市中,成都排名第二,深圳排名第四。

据赢商大数据统计,成都2022-2023年计划开设购物中心及独立百货店(≥3万平方米),增量超250万平方米,位居核心商业潜力前10城市之首。批量推出的新商场中,既有万象世界、SKP等高奢新人,也有来自老游戏的新玩家。

潮流变化,新旧商圈交替。在成都核心区的盐市口商圈和春熙路商圈,老牌购物中心不断退出。今年上半年,位于盐市口商圈的新世界百货关店,位于春熙路商圈的伊势丹也宣布年底关店。

与此同时,盐市口商圈率先拆除建成大型城市综合体的茂业百货、财富中心、仁恒置地广场以及邻近的城市改造项目均已启动升级改造。成都商业强劲,各种潜力可见一斑。

从品牌角度看,成都的商业后劲很强,线上连锁持续、品牌吸引力领先,尤其是首店品牌。公开数据显示,成都首店数量逐年增加。 2018年有200家企业,2019年有473家企业,2020年有386家企业,2021年有801家企业,同比增长率为107.5%。

现在,成都的商业步伐还在不断加快。在时间的影响下,再次发起反击是大概率事件。

沉阳降级为商业二级,

青岛购物中心客流密度全国第四

全力稳定商界,是368同城的共识目标。然而,不进则退的铁律下,总会有落后者。

在《2022城市商业力排行榜》中,从准一线商业阵营降级至二线商业阵营的沉阳无疑是一个反面教材。

依次看5大评价维度,沉阳相比“填充物”长沙仅在商业品位上略有优势,其他指标均有所欠缺。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沉阳2021年GDP总量724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其此前的合作城市均是商业准一线城市,已是GDP万亿级别的玩家。后来居上的长沙2021年GDP将再上1.3万亿元的新台阶。

从人口潜力来看,根据2021年底主要城市常住人口及增量统计数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失十分严重。即使顶着“东北第一大城市”的标签,沉阳的人口增长也十分有限,从2020年的907.3万增至2021年的911.8万,成为“千万人口”的城市仍然是一个梦想。

汹涌人潮的缺乏和大环境消费的降温,从根本上制约了沉阳的商业活动和商业潜力。 2021年,沉阳市开业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将增加56万平方米,增速7.4%。增量和增速与2020年基本持平;而长沙相应商业项目的增量和增速则大幅提升。

从客流表现来看,2021年,沉阳样本商场日均客流量为105万人次,较上年略有增长,但客流密度下降至0.13人/㎡。至此,常年处于二线商业阵营的青岛,已超越西安、郑州、天津、佛山、宁波、长沙等准一线商业城市,进入二线商业城市。日均客流量前10名榜单。

如果重点比较维度是客流密度,我们会发现青岛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高于广州、成都。

青岛作为国际海港和区域枢纽,其国家化水平和商业水平远超山东其他城市。 2021年,青岛GDP排名全国第13位,超过南方许多经济强市。

2020年疫情过后,青岛零售商业市场并未停止快速前进的脚步,商业体量、人均商业面积仍位居全省第一。

2021年呈现的高商业活跃度,与市内众多热门商​​场强大的客流聚集和运营能力密切相关。例如,青岛海信广场2021年优化了高奢品牌组合,将澳门路沿线原有的外立面和屋顶由1层扩建至5层。年销售额达到65.5亿元,同比增长40%。

2020年开业的青岛世茂52+购物中心,受到高新区、城阳白沙湾片区、北海岸城民众的青睐。开业首年累计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开业率保持在95%左右。

需要警惕的是,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青岛商家已发出“空店”危机预警。据迎商网大数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的三年时间里,虽然青岛商场的新品牌数量不断增加,但商场的入住率早在2020年就已降至冰点。 2021年有所反弹,显然还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加之库存竞争日益激烈,如何稳定客流是青岛商场面临的一大现实困境。而这或许会改写这座城市在2023年榜单上的排名。

南京、苏州人均工程量位居全国前三

商业级垫底TOP10

“全国哪个城市人均购物中心面积最大?”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上海。 2021年对应的数据为1.15平方米。紧随魔城兄弟的步伐,南京和苏州成功夺得第二名和第三名,对应数字分别为1.14㎡和1.10㎡。

但在城市商业级别PK阶段,南京、苏州惨败,直接排名TOP10垫底。其中,南京核心商业等级指数和核心品牌指数分别为8.92和8.94;而苏州则更低,分别为8.85和8.96。

具体来看,在核心商业档次对比图中,2021年苏州中高端及以上项目占比仅为5.7%,为前20名城市中最低,不到北京的1/3 。

据盈商大数据统计,苏州近200家购物中心中,只有苏州美罗广场和苏州比斯特购物村属于高端购物中心,奢侈品相对集中。美罗广场于2009年开业,商场内有14个奢侈品牌,其中顶级奢侈品牌有LV、PRADA、Gucci、Max Mara等;轻奢品牌有Céline、&Co等。比斯特购物村有34个奢侈品牌,以轻奢、中奢为主。

此外,还有8个中高端项目,尚未形成集群经营效应,而是分散在苏州、吴中、常熟、张家港等地。

另据不完全统计,苏州下半年计划入市的16家购物中心中,尚无定位“高奢”的项目,中高端及以上项目占比不高。

但从购物中心品牌店来看,中高端项目占比一般的南京,中高端及以上品牌店占比较高,达到23.1%,仅低于深圳、北京、上海。

在网红城市争夺战中一向话语权不大的南京,却是一个“富”劲地。 2021年,南京人均社会收入突破8.48万元,超越“北上广”跃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唯一人均社会收入超过8万元的城市。

地处“中国第一商圈”新街口,避开上海及其辐射的苏锡常经济圈。新街口主要区域为南京、苏北、皖沿江经济带,拥有庞大的客户群。

商圈的四大景点——德基广场、中央商场(新街口店)、金鹰中心、新百支撑着南京的贵族气息,成为中高端、奢侈品牌的聚集地。据赢商网此前报道,目前已有超过95%的一线奢侈品牌入驻德基广场。

此外,在“首店+经济”政策引导下,南京消费场景升级,商业吸引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2021年将引进品牌首店175家,同比增长70%以上。其中,全球旗舰店2家,全国首店14家,江苏首店70家,高层首店占比过半。

到2021年,南京引进首店154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国际品牌首店数量占比40%,高于一线城市平均水平21%。入驻南京的各类首店品牌数量快速增长,高层次、高能量的首店加速集聚。

照此发展,未来南京中高端品牌店比例将持续上升。陷入缺乏高端商场困境的苏州,正等待香港置地以“精品奢华商业综合体”中环开启新大门。

当然,除了上面点名的城市之外,还有各个城市活跃在《2022城市商业力排行榜》上,它们所呈现的商业调色板要么相似,要么截然不同。

但无论其特点有何异同,都遵循一个基本规律:好的城市商业应该是有序的、多样的,同时又贴近自然。

一座城市真正的胜利,从根本上来说是与商业如梦似幻的繁荣密不可分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