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消费理念?
近年来,“买买买”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消费心态。
有的人陷入疯狂购物的漩涡,没事的时候买,国内外的都买,炫耀的时候买,解忧的时候买,开心的时候买,难过的时候买,不开心的时候买有钱的时候买,没钱的时候买。 ...
似乎任何理由都能激发一些人的购买欲。
事实上,一些人对购物和消费的痴迷反映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人民论坛》杂志最新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正处于从匮乏社会向富裕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盲目性消费、象征性消费等消费异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
今天四象哥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买买买”背后的消费理念。
一分钟快速浏览有用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①从注重“吃饱”的贫困型消费到温饱型消费,再从温饱型消费到小康型消费。
②居民消费水平显着提高,不仅改变了消费结构,而且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
③其中,特别典型的有两类消费心态:一是“热衷于买买买”的消费心态,二是勤俭节约的消费心态。
· “热衷于买买买”的消费心态是怎样的?
①盲目从众心理:由于虚荣心,一些消费者即使缺钱,也会不由自主地向往购买名牌,追求能体现自己身份、地位、品味的LOGO。
②享乐心态:这类消费者认为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购物是获得享受的重要途径。
③炫耀性消费心态:追求的是一种炫耀、攀比的心态,而不是实现自己的真实需求或个人审美。
④补偿性消费心态:部分消费者因性格、社交等原因,不善交际或精神空虚,试图用疯狂购物来填补情感缺口或治愈精神创伤。
· 节俭管家的消费心态
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劳、俭朴、持家,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民族精神。
②适度的消费心理:满足现实需要的消费比奢侈消费理性得多,也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③理性消费心态:在消费中融入更多的文化、个性化理念,体现自己的审美和艺术品味。
④可持续消费心态:从事科学、合理、绿色的生活消费,倡导节俭、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避免奢侈、挥霍、浪费。
具体内容请阅读全文:
热衷购物和勤俭持家背后的不同心态
林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消费方式和消费心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消费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社会现象。消费问题不仅是一个简单纯粹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消费问题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消费方式和消费心态反映了人们需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注重“吃饱”的贫困型消费转向温饱型消费,进而从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转变,居民消费水平显着提高。这不仅改变了消费结构,而且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升级改善。根据国际通行指标,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可见,城乡居民除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外,还存在大量的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
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匮乏社会向富裕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盲目性消费、象征性消费等消费异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并结合我国国情又出现了一些新现象。特征。比如,结合中国人“好面子”、浮夸的特点,呈现出比较“面子消费”。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消费观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受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根本上讲,消费观念不仅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个人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规模等的影响。可以说,主流消费观念和个人因素是影响消费的基本因素。消费观念的形成,而经济方面是影响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的主要原因。其中,特别典型的有两类消费心态:一是“热衷于买买买”的消费心态,二是勤俭节约的消费心态。
陷入“消费异化”和热衷于购买的消费心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消费主义观念开始蔓延。在很多人眼里,奢侈、奢侈意味着“身份”、“地位”和“成功”。这种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之风,有可能将社会推向绝对的物质崇拜,从而给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心态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症状之一就是人们的“双十一”疯狂购物。 2009年,“双十一”元年,淘宝销售额仅为5000万元。 2018年,天猫交易额达到2135亿元,十年间增长4270倍惊人。买家和卖家都很高兴。
据相关研究显示,2016年中国人全球奢侈品消费额达1204亿美元,其中海外消费928亿美元,购买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中国人不断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中坚力量,年轻人和女性消费者成为奢侈品市场的主力群体。这场“全民狂欢”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消费心态?部分消费者热衷购买购买的原因,一般体现以下四种心态:
盲目的从众心理。由于虚荣心,一些消费者即使缺钱,也会不由自主地向往购买名牌,追求能体现自己身份、地位、品味的标志。但这种消费的乐趣和满足感很快就会消失。因此,很多时候,这些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并没有理性消费。买东西的时候,只是受到盲目跟风的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们跟着感觉走,或者随波逐流,很少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真实。需要,因此很容易陷入购物过程。
享乐主义心态。一些消费者将快乐视为工作和生存的唯一目标。他们认为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而购物是获得享受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旦满足一定条件,他们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并放纵这种欲望,或者逃避生活、工作的压力,从而引发购物瘾,或者通过购物来发泄不良情绪。情绪和压力缓解。不少“月光族”就是这种消费心态的典型代表。
炫耀性消费心态。一些消费者的观念充满非理性、唯物主义观念,消费信心不足。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炫耀和比较的心态,而不是实现自己的真实需求或个人审美。消费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却很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成本。这种攀比的消费心态,更容易导致铺张浪费。
补偿性消费心态。一些消费者由于性格、社交等原因,不善交际或精神空虚,试图用疯狂购物来填补情感缺口或治愈创伤。这样看来,购物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情感上的孤独感造成的。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不安全感,让消费者彻底被消费文化“驯化”。他们只能把情绪寄托在购物上,试图通过疯狂购物来发泄自己缺乏情绪。
事实上,很多热衷于购物的消费者已经陷入了“消费异化”的状态。消费异化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指因“虚假”需求而被“操纵、支配”的消费。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明显休闲”和“明显消费”的炫耀性消费现象。此后,法兰克福学派系统地研究了西方消费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此外,美国学者、思想家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中指出,“这种永不满足、永无休止的消费欲望就是消费异化”。 20世纪7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核心特征。与上述热衷于买买买的消费者相比,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节俭管家的消费心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劳、俭朴、持家,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值得弘扬的精神,它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都值得坚持。特别是,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巨大压力。更重要的是弘扬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目前,勤俭节约反映了消费者的以下心态:
适度的消费心理。 “好钢用在刀刃上。”适度理性的消费虽然不追求商品的“象征意义”和价值,但这些满足现实需求的消费比奢侈品消费理性得多,也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改变。更多的幸福和满足。俗话说“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适合你的”。
理性消费心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饥渴交渴、眼红消费,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这是追求品质生活的必然结果:不再靠攀比、炫耀、争富来彰显个人身份和经济社会地位,而应该在消费中融入更多的文化、个性化理念,体现自己的审美。和艺术品味。
可持续的消费心态。即消费者在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绿色的生活消费,倡导节俭、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避免奢侈、挥霍、浪费,以转变消费方式引导生产。 。重大转变模式,从而调整产业结构。消费者更加关注环境,考虑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除了以上两种消费心态外,大量的中产阶级也开始向多元化的消费结构转型。作为“消费理念上的享乐主义者、社会阶梯上的地位追求者、生活方式上的品味引领者”,中产阶级以其独特的消费热情,在社会发展和快速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寻求自我表达和社会融入。一个识别空间。
与此同时,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化、移动化。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为辅助,共同推动新兴消费发展,让消费者购买更加方便。各类商品客观上促进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五月中旬
原标题|热衷购物和节俭背后的不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