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海外购买奢侈品时被骗吗? 更好地支持“国货之光”

日期: 2024-05-23 01:03:44|浏览: 142|编号: 101866
联系人:奢侈品修复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有人在海外购买奢侈品时被骗吗? 更好地支持“国货之光”

海外购买的奢侈品被假冒已不再是新闻。 过去,人们似乎默认了假冒名牌多以低价、打着“正品”的名义出售。 但现在,一些高端仿制品已经不再便宜了。 他们冒充正品并以 19% 的折扣出售。 据最新报道,造假者可以获得高达650%的暴利。 这一切都是因为海外代购打假已经有了成熟的“产业链”,可以提供所谓的一站式服务,即从所谓的直播代购网站到朋友圈的定位,从购物小票到物流信息,都是假的。 。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消费者相信假货是正品,毫不犹豫地花钱。

说起来,这些方法也是随着消费者防伪意识逐渐增强而出现的。 过去,消费者担心在海外购买的廉价商品,会要求代购提供专柜收据。 于是,就出现了专门提供整套发票、POS订单、物流单据的“供应商”。 媒体调查提到,只要花3元钱,就能买到一款高仿名牌包。 此备注涵盖产品收据、发票、信用卡备注,产品金额可自行确定。 发票上的二维码甚至可以追溯到海外哪家专卖店购买的商品。 这种方法被披露后,为了让消费者放心,一些真实的代购员会现场直播到店购买的全过程,甚至还拿当地报纸合影留念作为证据。 但造假者会录制虚假的购买过程来欺骗人们,甚至雇人在国外真实专柜直播商品而不购买商品。 至于定位在朋友圈这种门槛极低的诈骗手段,更是不值一提。

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到经营正品的商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动从未停止过。 然而,假冒海外购买的奢侈品却屡屡被禁止。 消费者受到伤害,正常商业秩序被扰乱,国内市场声誉受到极大影响。 《电子商务法》实施后,海外代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李贵总能重操旧业。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一方面,巨额利润驱使犯罪分子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打假过程中实际判刑率不高,缓刑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震慑作用有限。 扫黑除恶,必须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加大打假成本,让造假者真正入狱、惩处到破产的地步。

从长远来看,监管部门必须切断制假售假的利润链。 消费者还必须克服迷信洋货的心理障碍。 他们不应该再出于虚荣心而购买假冒产品和购买假冒奢侈品。 另外,我们还是要再说一遍“国货当自强”,更何况国货实际上已经“自强”了。 既然可以和正品一样好,甚至有些品牌的正品质量还不如假货,那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推出自己的品牌,站在阳光下赚钱呢?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