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不输深圳,苏州为何不能支持高端商业?

日期: 2024-02-27 03:03:40|浏览: 249|编号: 69768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背景不输深圳,苏州为何不能支持高端商业?

城市源于城市,商业繁荣离不开城市的繁荣。 本系列从城市视角,呈现商业存在/增加、商圈变化、购物中心调整等多维度数据和真实案例,挖掘城市商业潜力。

本文是,2022城市商业力排行榜——苏州。 点击查看往期问题,

封面及页眉图片丨视觉中国

撰文:Mia主编丨付庆荣

视觉设计丨伊卡拉

李雷也对本文有贡献

从纯粹的“人文视角”看苏州,正如易中天在《城市读物》中所写,“它是一座优雅、宁静的江南小镇”。

换到商业角度,它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城市,是真正的“硬汉”。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嫁接高端业务的温暖土壤。

但现实却充满疑点。 苏州中高端商业景观老化,缺乏活力,没有真正的豪华项目。 也正因如此,苏州在TOP10榜单上始终位居第九。

苏州高端商业想要突围,深圳这个背景相似的城市是重要的参考样本。

01

-▽-

世界最大的工业城市,

商业级垫底TOP10

2021年至2022年,城市商业力排名中,城市排名有进有退。 进攻方包括武汉、长沙、宁波、合肥、天津,暂退方包括南京、郑州、沉阳、佛山。

无论进退,都表明城市商业还有回旋余地,也有变革重塑的可能。 但苏州是一座罕见的“静止”城市——始终停留在第九名的位置。

在静态的苏州,不少城市商业实力一级指标表现并不理想。 其中,商务活动排名甚至低于哈尔滨和济南,排名“惨”至第20位。

与商业实力和各项指标排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州的宏观经济实力是绝对的王者。

2021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2.27万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六; 人均GDP17.75万元,居全国第四位。 同年,苏州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17.2%,正式超越上海、深圳,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

凭借雄厚的GDP基础,苏州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2万元,人均消费支出4.18万元,社会零售消费总额9031.3亿元。 在这三项数据中,江苏排名第一,力压省会南京。

经济基础如此雄厚,但城市的商业力量却很弱。 缺乏可以充当发动机的高端商用动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中,单看指标【城市商业等级】,前10名城市中,苏州得分为8.85,再次垫底。 城市商业等级可细分为两个二级指标:城市核心商业等级和城市核心品牌等级。

城市核心商务等级

中高端项目较多,但存在感极弱

赢商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苏州现有商业项目202个,现有面积1489.76万平方米,均居全国第六。 由于商业存量较高,苏州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人均商业面积均排名第三。

从项目档次来看,只有美罗广场和比斯特购物村算得上高端商场,奢侈品牌相对集中。 麦德龙购物中心是一家独立百货商店,于2009年开业,拥有14个奢侈品牌,包括LV、PRADA、Gucci、Max Mara等顶级奢侈品牌; 轻奢品牌包括Céline,&Co等; 比斯特购物村于2016年开业,入驻奢侈品牌34个,以轻奢、中奢为主。

此外,苏州还有8个中高端项目。 总体来看,全市高端及以上项目数量不少,但外部影响力较弱,内部引领作用较差。 原因有二:

库存不足,增量亮点少。 据迎商网不完全统计,苏州计划2022年下半年开业的购物中心有16家,位居江苏第一,但没有一家明确定位“高端”。

更尴尬的是,高端商业地产玩家也在“绕过苏州”。 港资恒隆除上海外,已陆续落户沉阳、无锡、大连、昆明、武汉、杭州(尚未开业)。 内资华润置地和北京华联,以及快手万​​象城和SKP,已经在杭州和成都“较量”,尚未正式宣布进军苏州的计划。

城市核心品牌品位

高端品牌数量仅785个,不足上海的1/3

赢商大数据显示,苏州高端品牌数量仅有785个,与邻近的上海(2629个)形成鲜明对比,低于杭州(1049个)和南京(888个)。 数据粒度进一步缩小到奢侈品牌门店,苏州仅有96家,排名第12位。

与南京相比,苏州“中高端商场/品牌比例低”,缺乏高端商业,更加立体。

虽然南京的城市商业力排名从去年的第8位下降到今年的第10位,但中高端商业现状远好于苏州——中高端商场及以上比例为15.5 %,是苏州的三倍; 高端品牌专卖店占比23.1%,位居全国第五,远高于苏州的17.3%。

其中,南京市共有中高端及以上商业项目13个,其中8个位于新街口商圈。 他们在竞争与合作中集中、成长,为品位丰富的品牌提供了多元化的生存环境。 下半年,南京中高端商业将再添一员——江苏首家集河谷与绿洲于一体的“轻奢”奥特莱斯——砂之船(南京江北新区)超级奥特莱斯。

02

-▽-

苏州高端商业破灭,

向深圳学习

苏州,全球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高端商务的必经之地。

最初的想法是提取中高端购物中心比例排名前三的城市(北京、深圳、沉阳)和中高端购物中心比例排名前三的城市(深圳、北京、上海)的共同特征。以高端品牌为苏州寻找前进之路。

但仔细想想,北京、上海的城市气质、产业城市布局与苏州有很大不同。 在沉阳这个传统重工业城市,企业的成长和变革是另一套逻辑。

最后,对标城市,聚焦深圳。 深圳和苏州虽然城市级别不同,但在城市背景和商业布局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互联网上,深圳的排名从去年的第四上升到第三。 全市商业等级得分9.43,位居全国第三; 全市商业活动得分9.45,位居全国第二。 这两个指标正是苏州最“没有吸引力”做的事情。

商业力量

深圳高端奢侈品商场已从空白走向“垄断”,中高端商场则趁势崛起。

2021年深圳人均商场体量中等,仅0.9平方米,但中高端商场及以上项目占比19.0%,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沉阳。

过去很多年,深圳一直是中国大陆去香港购物的中转站; 如今,深圳拥有一批令人眼花缭乱的中高端及以上商场,充满活力。 对比的背后,隐藏着本土企业特有的发展逻辑。

2000年左右,北京、上海、广州迎来了首个高端奢侈品购物中心,而深圳直到2004年深圳万象城开业才填补了这一空白。从2020年开始,奢侈品牌将聚焦深圳湾万象城。

十几年来,华润置地凭借旗下两个万象城“垄断”了深圳高端豪宅商场市场。 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不过,中高端奢侈品商场之间的“中高端商场”战场却蕴藏着不少好机会,已有19个中高端项目加入其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深圳中高端及以上商业市场日渐繁荣,项目形态和布局紧跟城市发展步伐。

5家中高档百货店,一般开业时间在2000年左右,分布在深圳原来的“宇宙中心”——华强北商圈和东门商圈; 14家中高端购物中心分布在深圳的产业和城市布局中。 西部,分布11个商圈; 其中,蔡屋围商圈、福田CBD商圈、后海商圈、宝安中央商务区相对集中,至少有2个。

相比之下,苏州10个中高端及以上项目中,主要位于老城区核心姑苏区,整体老化明显。

从中高端及以上项目开发商来看,深圳本土开发商实力极其雄厚,发展势头强劲。 相比之下,苏州对外部力量的过度依赖却成为制约因素。

深圳21个中高端及以上项目基本由本土开发商自主开发运营,既有华润置地、万科印力等国资背景的龙头企业,也有兴盛等硬核民营企业商业和卓越集团。

充分的市场竞争培养了多元化的生存能力。 上述本土企业普遍在深圳拥有多条产品线。 全力夯实基础,为建设中高端商场奠定基础。

典型的例子是华润置地,其在深圳有7个项目,分布不同层次——高端购物中心包括两个万象城,中高端购物中心包括万象世界和万象前海,中档购物中心包括布吉万象广场、万象美食餐厅; 宏融源泽拥有前海一方城、龙华一方城两个中高端项目,中端项目为深圳一方天地,大众项目为雪莉百货(龙岗店)。

除了丰富的产品线外,深圳本土开发商倾向于多区域布局,将中高端项目布局在商业实力相对较强的地区。 例如,华润置地在罗湖区和南山区拥有三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一个万象城。 卓越集团在福田区布局了中高端壹卓悦中心等三个项目。

相比之下,苏州备受瞩目的商业项目大多由外部力量掌舵,初衷是从资本、运营、理念等方面完善和优化城市商业格局。

30万平方米的苏州中心是苏州最大的商业综合体,由苏州恒泰与凯德置地联合打造; 比斯特购物村,最大的奢侈品聚集地,隶属于英国价值集团(Value); 苏州久光百货由利福国际开发及经营,利福国际在香港拥有并经营两家SOGO百货店; 曾经有“网红”效应的新光天地和诚品书店都来自中国台湾。

近日宣布推出的“中环”系列商业项目,是苏州真正的高端奢华购物中心,来自香港置地。

综上所述,深圳本土中高端商业地产开发商应自强不息,充分竞争,充满活力。 苏州在借助外部力量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但并没有达到预期。

品牌力

深圳首店爆火,奢侈品牌大量聚集

中高端商业格局完全不同,品牌进入意愿也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店、中高端品牌、奢侈品牌三个维度。

近两年,苏州、深圳都大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大首店经济力度。 不过,两者的“首店趋势”却有所不同。

据迎商网不完全统计,在经历了2020年的低谷之后,深圳首店在2021年爆发,引入商场场景的各级首店达到270家,较2019年增长超过40%。今年上半年,还将新增130家首店。 近三年来,苏州商场引进的市内首店、全国首店总数徘徊在50家左右。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严重影响,25家商场推出了第一家商店。

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深圳和苏州的商场首店吸附能力、类型和档次各不相同。

在深圳,除了“奢华新星”深圳湾万象城外,其他中高端商场的首店也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 其中,万象天地和卓悦中心新开首店中,国际品牌分别占50%和31%。

苏州共有市首店、全国首店25家,其中7家位于苏州中心——唯一有首店贡献的中高端购物中心,其余则分散在苏州中心。中档和热门购物中心。

有趣的是,苏州中高端品牌中,零售业态占比高达92.1%,物质主义追求明显。 深圳相应比例仅为85.8%,其余分布在餐饮、儿童亲子、生活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 被外界认为“一心赚钱”的深圳人,其实非常讲究生活质量。

在各类品牌店中,奢侈品牌店最能体现城市的商业吸引力和商业水平。 本轮中,深圳重奢门店占奢侈品牌门店总数的18.9%,而苏州仅占6.3%。

深圳万象城和深圳湾万象城是奢侈品落户深圳的首选地。 深圳万象城入市已有18年,奢侈品牌氛围已经成熟。 2020年以来,深圳湾万象城云集一线奢侈品牌,DIOR、LV、LOEWE、、、、、等高规格专卖店相继亮相,也打造了罕见首店的“专属体验”和尖端品牌。

此外,深圳在中奢和轻奢梯队品牌占比方面也表现出色。 对此,深圳其他中高端购物中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升级品牌矩阵,以中档奢华、轻奢为主攻方向。

2021年,深圳前海一方城将重点做强国际钟表珠宝。 目前已聚集OMEGA、OMEGA、IWC、GUCCI、GUCCI等领先品牌,带动整个项目实质性进展。

开业三年后,卓悦中心对业态和品牌进行了升级,展现出“高端美容+高端腕表”的潮流,同时也带有一丝奢华。 今年上半年,卓悦中心在华南地区开设了国内首家独立设计师买手店Hug,以及国际华人设计师“婚纱女王”Vera WANG华南旗舰店。

福田银河COCO Park的品牌调整思路是“顶级美景+时尚地标+网红餐饮高地”。 近年来,福田银河COCO Park不断升级美妆业务,先后引进迪奥、兰蔻、YSL、CPB、FRESH、ACQUA DI PARMA等众多国际一线美妆品牌,打造又一个一线美妆品牌深圳品牌。 “顶级”高级矩阵。

从以上种种迹象不难看出,深圳中高端商业市场活跃且充满张力。 这得益于本地企业精明敏捷的竞争策略,也得益于该市发达的民营经济和创新进取的城市性格。

而苏州的中高端企业却过于依赖外部力量而举步维艰。 颠覆之路漫长,但变革正在发生。

去年12月,苏州市政府印发《苏州市商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多项“2025规划”。 排在第一位的是“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计划“拥有市级及以上城市”。 首批门店数量为1000家。”

自去年《支持品牌首店发展若干措施》文件出台后,今年8月召开首店经济发展大会暨进口贸易推介会,鼓励国际知名品牌企业落户苏州及当地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等方式,品牌开设旗舰店。

层层政策引导力度加大,重量级首店纷至沓来。 今年7月,老佛爷百货入驻苏州比斯特购物村; 9月,“汉堡界的爱马仕”进驻苏州中心商城……

每个城市,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必须要做的事情。 工业建市阶段,苏州打了一场漂亮仗,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现在,进入建立消费市场的阶段,需要转变思路,继续经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