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体育局对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381号提案的批复
西安市体育局对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381号提案的批复
刘希燕委员:
你报《关于共享体育场馆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建议》的提案(第381号)收悉。 答案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西安体育事业的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强国建设。”市体育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六个创造”和“八项重点任务”为指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入推进群众体育“六面”工程,积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一、我市公共体育场馆基本情况
公共体育场馆是指由各级政府(开发区)投资建设,由开发区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运营的体育场地设施。 目前,共有市级、区县、开发区(含省级体育主管部门4个)公共体育场馆35个,涵盖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射箭、马术等、攀岩等运动。
有市级公共体育场馆13个。 其中,西安人民体育场(正在装修)、市游泳管理中心室内、室外游泳池,市青少年乒乓球馆、武术馆、羽毛球馆、体操馆、篮球馆体校位于新城区西五路26号市人民体育场,是市体育局直属单位。 市体校田径场、综合馆、市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射击击剑馆、三塔路综合全民健身中心均位于三塔路片区,是市直属单位。市体育局. 正在建设中的西安体育训练中心位于国际港务区。
区、县、开发区共有公共体育场馆18个。 其中,碑林区有一个,就是碑林区全民健身中心; 长安区一处,长安区文化中心体育馆; 阎良区文体中心体育馆、阎良区什川河极限运动中心; 高陵区2个,分别为高陵区文化体育中心体育场和体育馆; 周至县2个,分别为周至县文化体育中心运动场和综合馆; 西咸新区有3个新区,即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马术场、小轮车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国际足球中心; 2个经济开发区,即经济开发区城市体育公园、经济开发区泾渭新城体育中心体育馆; 3个国际港区,即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
有省级场馆4个,分别是碑林区陕西省体育场、长安区长宁生态体育训练竞赛基地、高新区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游泳和跳水馆。
2.具体答复
(一)关于政府介入协调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在节假日或闲暇时间免费开放公益性体育馆及设施,或在政府指导下以较低收费向公民开放。
近年来,由于公众健身需求日益旺盛,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要求,未来学校体育馆将逐步向社会开放,以满足公众健身需求,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全民身体素质。 但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校教学秩序和环境会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体育场馆的开放会造成体育设施的损失,增加维护管理成本; 是校园安全,是锻炼者的人身安全; 面对这些问题,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也在积极寻求对策。
1.继续推动校园场馆开放。 2021年起,高新区30所中小学开展学校共享运动场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试点。 包括高新一中校区、高新二校、西安高新一翠园初级中学、西安高新一小学等区内中小学校,可为社会提供30所田径场馆52个,足球场馆25个,乒乓球场馆31个,羽毛球、排球、器材场馆31个。 这些体育场馆将错峰开放,不影响各学校的教育教学。 开放时间为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及周一至周五非教学时间。 以各学校实际情况为准。 市民可搜索进入“西安高新运动场”官方微信小程序,选择附近的学校运动场进行网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即可按照指定地点前往场馆分享家门口的运动健身资源。 市体育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将结合试点经验,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工作制度和机制,强化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形成安全保障机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机制。 在保证教学、工作、生活秩序的前提下,争取尽快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
2.加快全民健身场馆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集中资金、重点支持”的原则,重点推进区县“七个一”工程(即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全民健身监测站、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 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利用城市空地、金边银角、屋顶等空间资源,围绕城市袖珍公园等项目建设,在群众周边多元化建设健身场所和设施,全市新建或升级一批全民健身路径(不少于100条)、多功能运动场(10个)、群众健身房(10个)、全民健身公园(2至3个)等项目,不断夯实全民健身基础。 “15分钟健身圈”成果。
3、探索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发展模式。 以西安体育管家平台为支撑,结合各类健身设施和体育组织,覆盖“云”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体育组织线下指导+智慧平台线上服务”的互补架构,为群众提供差别化服务。 加快建立健全全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信息管理和预约系统,将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科学指导站、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组织和骨干纳入管理体系,实现就近预约、定点指导。
(二)鼓励大中小学及相关单位体育专业教练员、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为爱好体育的市民和优秀青少年提供专业辅导,提高体育水平。
1.规范和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会同教育等部门共同研究高等院校专业体育师资和专业教练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以社区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为抓手,积极动员体育等骨干力量社会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基层,下沉社区,帮助社区成立运动队、健身服务站、体育俱乐部,不断加强基层社区体育组织建设,推动创建长期的健身服务网络。 延长。
2、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的原则,在全民健身赛事、健身场地设施、组织网络建设等方面积极贴近群众,与群众接轨。群众的需求。 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每年培养不少于1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实基层体育组织骨干力量,促进体育组织纵向延伸。 依托区县、开发区和各类体育组织,广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再培训。 同时,依托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志愿服务等各项活动,为指导员提供交流、锻炼的平台,提高指导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
3、规范和管理体育早晚锻炼场地。 不断强化属地责任,对全市体育早晚锻炼场地进行登记注册,规范管理,并依托社区体育运动会等载体加强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场地活力和组织能力。驾驶。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有效调动体育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让体育协会、俱乐部走进社区、基层,充分发挥体育组织的作用。对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规范全市公园、广场、社区体育早晚锻炼场所管理,加大支持引导力度,加快活动场所向社区体育俱乐部和服务指导站转型,提高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水平,促进全民健身、全民健身。 健康的深层混合。
(三)在利用好上述闲置体育场馆设施方面,鼓励各单位和公民组队,政府和有关体育组织牵头,经常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联赛在本市或各区,安排广播电视台、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参赛、观赛、评判的热潮,可以快速打造出像这样的全市网红联赛品牌。举办“村BA”民间赛事,带动相关周边产业与商贸、旅游、服务业联动发展,打造全国知名、领先、特色鲜明的体育名城。
2022年6月10日,西安市首届社区运动会成功举办。 以党建领导为主线、社区为基本单元,共举办选拔赛14553场、区县(开发区)竞赛115场、市级总决赛5场,颁发各类奖项39175个,直接参与人数103.5万人,辐射人数超过500万人。 市、区两级动员2223个体育站(点)、107个体育协会、73个体育俱乐部、2022名裁判员、539名专业教练员、2万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8.7万余名志愿者全力保障各项赛事顺利运行。 市级以上媒体共发布各类宣传报道3037篇,阅读量7775.4万次。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等权威媒体多次聚焦报道。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以首届社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引领,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竞赛体系。
1、以品牌引领,持续打造精品赛事。 依托西安“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的区位优势,持续打造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中国街舞大赛、女子国际象棋大师峰会。 深化与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组织和兄弟城市的战略合作,积极承办和协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2、部门联动,积极开展群众健身活动。 加强与政府机关、教育、农业、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电视台等部门合作,办好社区运动会、“舞动长安”健身技能大赛、残疾人系列赛以大赛等品牌赛事为抓手,定期做好篮球、羽毛球等三级联赛(区、市、省)和路跑、自行车、太极、广场舞等热门体育赛事群众参与度高,采取线上、线上形式,全面打造“泛体育”专题栏目,大力推广落实上班时间健身制度。
三、发挥优势,加强人才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生、校友体育交流活动。 加强与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和重点名校的战略合作,广泛开展大学生体育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大学生来西安奥体中心、西安国际足球中心、西安体育训练中心等运动场地可供体验; 加强和组织部门、外事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部门合作,打造大学生路跑联赛、定向越野比赛等赛事。 以赛事为纽带,宣传推介西安,让大学生热爱西安、融入西安,促进高校资源向西安城市优质人力资源有效转化。
西安市体育局
2023 年 5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