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它!青岛商务

日期: 2025-02-25 20:04:33|浏览: 21|编号: 124185

刷新它!青岛商务

2024年以来,续约成为青岛市企业的关键词。

位于台东一路的国美电器中心旗舰店,将变身为「芒果箱」,针对Z世代24小时文旅商综合消费;在世嘉大都会原址上,青岛万象城空中花园二期正式对外开放,对现有商业空间的改造和更新创造了一个刺激消费的新空间。

山姆会员店山东首店在欢乐海岸城片区正式开工建设,沉寂已久的青岛项目有望重启,物美青岛生活数字广场项目将打造集“物美”、“麦德龙”、“B&Q”为一体的“物美+多点”商业模式。近期,青岛仓会员店赛道将掀起新一轮的角逐。

此外,京东商城山东第一店、青岛高特广场等商业项目相继开业,城市商业版图仍在不断拓展......

场景更新、业态迭代、首店火爆,每一卷都为实体商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展望未来,对于立志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青岛来说,在消费领域稳坐“北方第二城”的同时,也期待着通过不断更新面貌,对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商业环境进行质的转型升级。

作为青岛传统商圈的代表,台东商圈依然是城市消费活力的象征

01

谁是消费的“主战场”?

消费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商圈是城市商业活力的聚集地。2024年,青岛的消费“主战场”将迎来一场重大洗牌——传统商圈稳中求变,新兴商圈蓄势待发,城市商圈正在悄然改变。

在青岛人的固有印象中,福山湾商圈、台东商圈、丽村商圈一直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商圈。今年国庆假期期间,金家岭商圈作为青岛商界的后起之秀,以强劲的表现获得第一名,崂山丽达、金狮广场、利群金顶广场、崂山万象城等综合性购物中心成为区域消费的驱动力。

台东步行街商圈和万象市商圈紧随其后。作为青岛传统商圈的代表,台东商圈依然是城市消费活力的象征。今年前 10 个月,台东步行街接待游客超过 9200 万人次,产生 95 亿元的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 3%。福山湾商圈在 2024 年也将交出精彩的答卷,支付宝发布的国庆数据显示,其消费增速高达 13%,全市最快;在万象城、海信广场、永旺购物中心等成熟商业综合体的加持下,该地区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与此同时,青岛的消费重心也正在从传统的主城区向更大的区域蔓延。根据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消费金额最高的三个区市分别是西海岸新区、市南区和胶州市。更重要的是,在消费规模领先于其他区市的同时,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分别以8.4%和8.5%的增长率领先全市,位列前两名。作为平均年龄仅37岁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消费规模的扩大与该地区的现状分不开,如年轻人占主要消费群体,经济增长势头良好。

从三足鼎立到多点开花,青岛的消费“主战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老商圈各显眼利,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

02

商业区经济是“冷热结合”的。

2024年,青岛商圈经济将呈现“冷热交织”的独特景象:一方面,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消费市场的热点;另一方面,一些商业项目正面临转型升级的紧迫挑战。

展望未来,根据青岛市商务局统计,2024年,青岛将加大对现代商贸产业的吸引力,推动京东MALL、山姆会员店等41个项目的落地建设,为岛城打造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促进消费扩张和提质积累了充足的后劲。

7月,长江UP青年中心正式落户西海岸新区,预计40%的门店将成为西海岸首批门店。

9月,“青岛TOD一号项目”商业核心项目——超集和盛汇正式签约。

10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与中国供销贸易流通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加快建设集跨境电商、体验消费、奢侈品牌、特色美食、亲子活动为一体的青岛自贸全球消费综合体项目。

11月,山东京东MALL首店在市北区开业,短短三个月时间,销售额就突破了1.5亿元。

同样在 11 月,免税城项目落户青岛空港经济区,将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免税店的核心优势,打造旅游零售综合体......集免税商业、高端酒店、文旅等业态为一体

万象城强大的流量和品牌虹吸效应,使得许多品牌选择落户山东首店、北方首店甚至全国首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和老化的模式,一些商业项目正在下降。今年,莲花辽阳西路店关店,便利蜂在青岛的多家门店停业,世茂52+作为高新区首家开业的大型购物中心,仅运营四年就被拍卖。青岛商界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优胜劣汰竞争,只有那些具有独特差异化竞争力的项目,才能在这场持久战中屹立不倒。

从数据来看,根据 统计,2024年上半年,青岛市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购物中心品牌开业空置率为2.7%,在27个重点城市表现较好,关店率为10.9%, 开店率达10.3%,人均购物中心面积达0.7平方米,已达到行业公认的合理上限(约0.7平方米)。

反映在市场方面,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省拟开盘商业项目数量和数量均为2019年以来最低水平,且多为中小型项目。可以预见,随着现有项目竞争的日益激烈,未来,规模化、高质量的商家将聚集在具有消费潜力的地区,新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实体商家必答的问题。

这一趋势在青岛已经显现出来:在市北区核心CBD板块,原来的迪卡侬、百安居购物中心将改为物美青岛数字广场,早期的单体式商业大卖场未来将演变为“物美+多点”的经营模式,集“物美”、“麦德龙”、“百安居”等品牌于一体。

03

实体企业寻求“耐力”。

在当今数字浪潮的冲击下,实体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也是在今年,胖东来“爆款”之后的永辉超市运营表现良好,山姆中国会员人数达到860万,年营收有望突破1000亿。一系列发展实例表明,实体企业并没有走向衰退,而是寻求一种“继续”创新的方法。

如今,消费不再是简单粗暴的“买、买、买”,消费者的偏好也逐渐向个性化、体验化、追求质价比转变。对青岛来说,场景更新、业务重组,甚至彻底转型,将是现有业务活力延续的关键。

千篇一律的实体店选择在成为大型美食聚集地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而银座青岛和谐广场则聚集了近十家自助餐厅,曾被网友调侃为青岛自助餐天堂。在生鲜食品供应区,手工烘焙产品、当天出售的熟糕点以及精致健康的清淡沙拉......在现食赛道上,这些实体企业拥有电商平台无可比拟的供应链和原料优势,自有品牌生产的豆芽、豆制品、意大利面在立群、力来等“老牌”青岛超市生产的情况并不少见。

通过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实体企业已经转型并升级为体验式消费。对于青岛和山东市场,美团华北区公共事务总监张聪分析道:“目前,在四大消费品品类中,餐饮增速为5.2%,酒店增速为23%,文化娱乐增速为18%,生活休闲增速为30%。随着服务型消费的兴起,重塑商业空间、引入体验式店已成为众多青岛商业实体的共同选择,尤其是现有的小型商业项目。

在竞争激烈的李存商圈,8 月,维基星城选择打造以二次元文娱为主题的特色空间,找到重启的突破点。在崂山百货,原有的百货业态逐渐萎缩,密室逃脱、直播基地、剧本杀等新的娱乐业态占据了原有的餐饮业态。虽然未来未知,但与固步自封相比,焕发新生的勇气可能是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数字化的浪潮不仅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兴起,实体业务调整改革的步伐也逐渐从“三年小调整,五年一重大调整”转变为贯穿整个项目运营的完整生命周期。自 2022 年完成整修后,台东商圈的「丹二街」引入 75 天及 90 天的最后一名淘汰机制。”

如今,消费不再是简单粗暴的“买、买、买”,消费者的偏好也逐渐向个性化、体验化、追求质价比转变

04

青岛是“第一批商店收割者”之一。

虽然青岛的天气比较寒冷,但走进恒泰广场的《唐代西传》国家潮浸剧场,仍有成群的年轻人等待进入。“除了习安大唐不夜城和福州三方七巷外,我们店是第一次进入山东市场,平均客单价在100元左右。”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这只是今年青岛“首店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努力利用“先店经济”(先店、先品牌、先展、先发)全面提升消费市场的活跃度和多样性,青岛也不例外。今年年初,2024青岛市商务工作会议对“四个第一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具体目标——全年新增60余家国内外零售、餐饮第一店和旗舰店项目。

不知不觉中,2024 年即将落幕,Arc'teryx Beta Store 和 Cossa 百货等 40 多个山东品牌首店落地青岛。今年,青岛各区市也在争夺“流量密码”的首店,其中,市南区成为“首店收割机”,新增首店28家,共计332家,是全省首店最集中的区域。

以该地区的万象城为例,其强大的流量和品牌虹吸效应使得许多品牌选择落户山东首店、北方首店甚至全国首店。相较于万象城,位于澳运道临海的海信广场牢牢占据高端消费领域的核心位置,其高端品牌首店入驻频率远高于其他商圈,与特定消费群体产生强烈共鸣。根据 发布的数据,近两年来,海信广场在青岛引进了20多家首店,包括芬迪和帕尔马水务。

近日开业的GT PLAZA也将首店经济作为项目运营的一大亮点,集聚了中影国际影城青岛首家直营店和山东首家旗舰店,占首店的50%。

首店的引入是入口,随着时间的积累,一方面,首店的流量效应让城市拥有了商业更新、促进消费的“前沿位置”;另一方面,首店运营的成功案例,进一步促使众多优质品牌加速在城市布局,实现了“吸引”和“留存”双的良性循环。

“去年五一前夕,达美乐中国正式进驻青岛万象城,开业第一天就创下了达美乐的全球纪录。”“在一年内,我们在青岛发展到 16 家门店,在山东省拥有 30 多家门店。”

蔚来青岛区域公司总经理李一石也有同感:“现在我们在青岛有 6 家门店,其中 3 家位于商业综合体,我们在海天商城落地了山东乃至中国第一个海景体验馆。本着给潜在消费者带来美好生活体验的理念,相比于车展的传统售车方式,这种深度融入消费场景的复合型门店表现出更好的市场表现。

2024 年,青岛的业务将在更新中展现多元与活力。从消费主战场的重构到商圈的冷暖经济交替,再到实体商铺的创新探索,每一次商业变革都在为城市赋能。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愿景下,青岛商业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这座城市的商业故事值得期待。

商业周刊记者 高毅静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