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工薪阶层女孩想给自己买个奢侈品包
两年学费加生活费。 ”
回到宿舍后,王小静在网上查了一下品牌,发现自己小时候一见钟情的手袋是该品牌的经典款,而且比那天看到的还要贵。王小静暂时放弃了买包的念头,也想着以后再也不会去爱马仕专卖店了,因为那个牌子是最贵的。除了包之外,刚上大学的时候,王小静觉得大城市的一切都很新奇。比如,当她和大学室友一起做兼职时,她第一次了解到“中央空调”;当她参观大学室友的家时,她第一次看到它。电梯入口。
这些不熟悉的事情王晓静不好意思直接问别人,但她会私下上网搜索。和名牌包一起,让王小京明白了金钱的意义。于是,当大学同学还在“兼职”的时候,王晓静就开始攒钱了,哪怕每个月只有两百块钱的生活费也够了。当时她想,如果想继续读金融,甚至出国留学,就需要钱。
她大三的时候,专业课很少,业余时间很多。王晓静开始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私人住宅,开设了中小学课外辅导班。她聘请同学当老师。她平时每个月的净收入有1万元,暑假期间甚至还赚了2元。三万。王晓静用这些收入购买了新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并支付了研究生的学费。
后来,在读研究生之前,她和几位大学室友一起去了香港,在香港中环买了她的第一个奢侈品包。王晓静说,当她口袋里有钱时,她就更有信心了。虽然还不够买一个大牌包,但她还是可以买一个过万的普通名牌包。当然,有些事情她还是会拒绝。比如,相对于包包来说,虽然吊坠很可爱,一个几千块钱就能买到,但对她来说,性价比太低了。
《突然的假期》剧照
“新包涨价”与“二手贬值”
20岁出头的时候,王小静自己买了第一个奢侈品包包,心里非常满意。虽然她很快就发现奢侈品包包也很值钱。比如福建的雨季很长,由于湿度大,袋子很湿。很快就出现了小黑点。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王小京都热衷于买包包。研究生毕业后,她与相恋多年的男友结婚,定居杭州,加入当地一家金融公司,年薪40万元。虽然王晓静婚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孩子,但丈夫的生意慢慢开始盈利,而且在公公婆婆的经济支持下,夫妻俩有了房子,没有房贷,过着舒适的生活。生活。结婚的头几年,每到节日,丈夫都会带王晓静去杭州公馆,让她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奢侈品包包。王小静不仅买了儿时的“梦想包”,还收集了其他奢侈品牌的热门单品。包。
但她的买包之旅去年被打断了。由于丈夫出轨,王晓静决定离婚,回到四川某二线城市。她没有分房子,没有分财产,只是带走了孩子和一堆包。
回到四川后,王晓京在四川买了房子,并加入了一家金融公司,年薪20万元。随着收入的下降,再加上抚养孩子、还房贷,王晓静感到有些挣扎。为了照顾孩子,王晓静请了一位看家阿姨。原来,她买一个包的钱可以支付她当地一年的工资。更重要的是,过了一会儿,王晓静发现她带回来的袋子几乎没有碰过。她开始反思:“品牌那么多,款式那么多,我永远都买不完。每个品牌都可能通过广告营销创造出爆款,难道我还要一直追下去吗?” ”
《创业》剧照
王小京不再买奢侈品包包,而是挑选一些状态良好、能保值的包包,逐步转让。在转让过程中,王晓静发现保值的包包只属于少数型号,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大多数奢侈品包一被顾客从柜台拿出来就开始贬值。与此同时,王小静最喜欢的包包的一款新品价格从三年前的四万多元涨到了七万多元,每年上涨近万元。她还注意到许多其他品牌也在涨价。
和王小静一样,小北也发现了“新包涨价”和“二手贬值”的规律。比如,小北买的新包包,一个多月的时间涨价了近2000元。然而,当她试图出售她的新包时,她不得不损失5000至6000元才能卖掉。看到价值贬值这么多,小北很心疼,只得放弃。
小北想卖包包的原因很简单。她在大学工作,同事们穿着朴素。他们经常使用书包和布质包装材料,以实用为主。同事们对彼此的收入也非常了解。她怕给同事留下爱慕虚荣的印象,所以不敢背着背包去上班。
回想起来,小北说,她买了名牌包包后最兴奋的两个时刻,一个是销售人员打开盒子给她看新包包的时候,另一个是她刷信用卡的时候。但当她真正走在路上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人在意她背的是什么包,她也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自信或者勇敢。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即使她拎着名牌包走进品牌店,她仍然感到没有安全感,放不下。有时她也会幻想,如果能用包换取银行卡余额16500就好了。
《一切都好》剧照
当然,小北也逐渐发现了名牌包包的一些好处。一是她觉得很搭配,二是以前她看到喜欢的包就想买。她经常失去控制并花费数百美元。现在她想存钱买一个更好的名牌包。 。
是的,她还想继续买包。贝克汉姆对此的解释是为了取悦自己。她说,她回老家时,曾经有一个50多岁的亲戚,经常夸儿媳妇勤俭持家,不乱花钱,不买奢侈品。她还称赞小北穿着简单,是一个“好女孩”。但这个夸奖却让小北有些恼火,他产生了反抗的念头。不过,当她在网上分享自己无法背背包出门的烦恼后,网友们鼓励她勇敢地去实践,并称赞小北的视力很好。
正是在这场褒贬不一的观念之战中,对于小北来说,名牌包已经成为取悦自己的象征。小北说,她平时喜欢对自己好一点。她把钱花在皮肤护理和牙齿矫正上。她还喜欢美食、鲜花和旅行。她经常拍摄照片和视频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梦想的另一面
29岁的河北女孩江江从另一个角度经历了她对奢侈品包包态度的转变。她曾在一线奢侈品牌专柜做过三个月的销售员。江江说,她刚刚大学毕业,抱着非常奇特的眼光进入这个行业。
江江第一次感受到内心的震撼,是当他来到商店后面的仓库的时候。在那里,就像观看魔术并了解内幕一样。昂贵的衣服和珠宝的存放方式与快速消费品没有什么不同。
当时店内有一名保安,曾在另一家著名珠宝品牌店工作过。江江特地问他那里的商店是不是也是这样储存的。保安说,是的。姜姜听完心里暗想:“啊,这就是几万块钱的东西吗?”她记得店里卖包包的时候,包装总是很精美,里面三层,外面三层。 “也许我回家后会被强奸。” ”
店里的姜姜也很精致,妆容饱满,头发一丝不苟,指甲颜色与品牌基调一致,穿着硬跟鞋,端庄地站了8个小时。很偶尔,顾客少的时候,江江就会得到10分钟左右的呼吸时间,只能躲在仓库里休息。
那个时候,江江感觉很孤立。 “商店很大,很明亮,里面的东西也很贵,但大家想休息的时候,就只能坐在仓库里。”江江开始思考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客人看到的只是一扇门的距离。如果说奢侈品包包行业是一个梦想,江江觉得销售就是这个梦想的一部分。
《三十而已》剧照
她记得当时,她是公司最底层的销售人员。她出差时住五星级酒店,公司活动时在高档餐厅吃饭。至于年会,“一定要很精彩。”蒋江说,有的销售人员只拿到一天的底薪,甚至可能更多。住不起酒店一晚。但她明白为什么公司愿意为此花钱。 “销售会把它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上。当顾客看到这个时,他们会想,哇,这个销售好丰富,这个品牌影响力这么大,格调这么高。”江江有一次坐在店外的路边花坛上休息接电话。店长看到后提醒她,不能穿着工作服坐在那里打电话,太影响品牌形象了。
在社交平台上,和奢侈品一样,奢侈品销售也引发讨论。网友们用“魔鬼SA”、“天使SA”等特殊术语来区分。在江江看来,“看别人的选择”确实存在。一方面是利益驱动,另一方面更是一种销售策略。
江江说,在她原来的店里,60%到70%的顾客都是上门顾客(无需预约),销售人员需要按顺序接待顾客。在这种机制下,每一个接待空间都弥足珍贵。销售自然要抓住机会接待更有潜力的客人,遇到没有潜力的客人就容易表现出情绪。此外,普通消费者购买最多的热门或经典车型也是销售佣金最低的产品。江江觉得这些做法其实是品牌商为了平衡利润而使用的,无奈只能默许。
《风吹半夏》剧照
江江还观察到,有经济能力的顾客很少会在柜台姐姐的压力下强迫自己买不喜欢或者不适合的东西。相反,财力一般的顾客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触动。甚至有的业务员偶尔也会利用这种心态来促成交易。 “他们不会说什么,只是上下打量你,没有笑容,而且语气不太好。”江江说道。
奢侈品店里,一些顾客给江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有一次,她在一家商店遇到一对年轻夫妇。女孩喜欢一个价值三万到四万元的包。女孩不停地问男孩,她背着那个包好看吗?男孩没有回答,女孩就去柜台付账。江江当时特别欣赏这个女孩,“她很漂亮,有骨气”。但两天后,女孩又回到店里要求退回包。由于无法退货,江江申请换货,并换了好几件。
姜姜之前认识一个女孩,她去商店给男朋友买礼物,结果选了一双鞋子。随后女孩告诉姜姜,她要付现金,钱在车里,她得去车库取,然后就离开了。后来,江江等了将近一个小时,错过了午饭,但女孩却再也没有回来。
《安家》剧照
在奢侈品店工作时,蒋江发现很多销售同事也喜欢购买奢侈品,甚至会花很多钱购买自有品牌或其他品牌的产品。但江江本人对于奢侈品却变得客观、冷静。她原本是通过校招进入这个行业,走的是管理培训路线,但在做了三个月的销售后,她选择了离开。辞职的原因不仅仅是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江江也觉得,“刚加入的时候,感觉很花哨,很时尚,很新潮。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些东西就是我每天的全部了。” ,而我的视野其实很窄。”
(参考:腾讯视角《90后消费者重塑中国奢侈品市场》)
排版:周雷/审稿: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