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个零售城市排名出炉。这个城市上半年奢侈品店最多。
哪些城市的消费潜力最大?
9月3日,第一太平戴维斯最新发布2019年《中国零售20城市》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场,预计很快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市场。 20个城市中,上海和北京零售商指数分别为98和87,分列第一和第二位,约为第三名深圳的两倍,继续领跑。
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放缓,2018年降至9.0%;与此同时,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不断上升,2018年对GDP的贡献率上升至76%。在政策层面,国家越来越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8月27日,国务院提出提振消费信心20条措施,支持线下经营主体加快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转型升级。转型为场景化、体验式、互动式、综合性消费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来,其余18个城市不断缩小与上海、北京的品牌差距。其中,成都、南京的50个国际品牌覆盖率与北京、上海几乎持平。
缩小与一线城市的差距
零售商指数是通过汇总8个类别(奢侈品、轻奢、快餐、咖啡、大众服装、高端服装、美妆和大型零售店)50个国际零售品牌在每个城市的门店数量计算得出。
《报告》指出,近两年,一二线城市顶级购物中心仍保持10%至20%的销售增速,明显好于整体市场增速。然而,顶级品牌向顶级、成熟开发商及其购物中心的聚集趋势日益明显。这意味着该品牌将加紧新店开业,着力提升核心店运营水平并探索线上渠道。
《报告》显示,中国零售市场日益呈现出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并存的特点。一方面,头部市场上海、北京继续领跑20城市零售商指数排行榜,仍是国际品牌的必争之地。另一方面,其余城市与上海、北京的品牌差距进一步缩小。
上半年20个城市零售商指数排名:
大多数选择直营的国际品牌仍会选择上海和北京作为首店,但往往会在一年内在成都、杭州或深圳开设下一家店。如果品牌有内地合作伙伴,首店不一定在上海或北京,而是在合作伙伴资源比较熟悉的城市。
五年前,50个国际品牌在18个城市的平均门店数量仅为北京、上海的20%。 201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6%。该品牌在成都、南京的覆盖率与北京、上海相差无几,但在厦门、郑州、宁波的覆盖率仅为60%。
18个城市中,杭州、成都、深圳分别在奢侈品、轻奢、大众服饰三个市场中门店数量领先,平均门店数量仍保持在上海、北京的一半左右。
城市贫富差距扩大
从区域来看,国际品牌在中西部二线城市的跃进在过去12个月陷入停滞。中西部二线城市8类50个品牌平均品类扩张率为5.8%,低于长三角东部城市。 9.8%。
《报告》分析,中西部地区城市间差距拉大是该地区扩张放缓的主要原因。其中,昆明、成都品牌扩张低于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而长沙、西安仍保持较高增速。
昆明的新项目大部分位于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尽管餐饮品牌仍保持稳定扩张,但对国际服装品牌显然缺乏吸引力,拖累整体市场增长。成都市场的品牌丰富度不亚于上海和北京,品牌平均新店开店速度略有放缓。
除长沙、西安的奢侈品牌门店数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品类品牌的扩张速度并未放缓,整体门店增速仍超过10%。从现有门店规模来看,西安仍是全国第五大奢侈品市场。同时,西安也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奢侈品和轻奢品牌新开门店最多的城市。在其他零售品类,尤其是轻奢和餐饮品牌,它们在西安都有积极动作。 '一个市场,而且它们的零售受欢迎程度并没有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宏观经济指数升至第13位,成为本次经济指数排名中唯一上升的城市;近两年新增常住人口超过100万,是20个城市中增幅最大的。为西安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过去12个月,长三角东部城市表现强劲。杭州、苏州品牌平均品类扩张率超过10%,全品类均呈现正增长。
《报告》指出,苏州是本次零售商排名唯一有所提升的城市。尽管苏州的商业市场较为分散,对零售商和开发商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苏州一直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七,2019年有望超越,天津升至第六位。
东部城市厦门的门店增速也超过10%。报告认为,厦门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市场品牌种类和数量可能大幅增加。
报告预测:“随着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一体化将带来更多的产业和人口流入。这三个领先地区将成为更多零售概念将会出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