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中国人喝酒?揭秘法国奢侈品行业的“潜规则”

日期: 2024-11-15 08:08:50|浏览: 7|编号: 112928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禁止中国人喝酒?揭秘法国奢侈品行业的“潜规则”

一家奢侈品店。 (《欧洲时报》/潘月平 摄)

中国侨网5月16日电 据《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神”报道,你还记得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巴黎世家事件”吗?网络热潮逐渐平息后,记者深入采访了多位在法国知名奢侈品牌公司工作的业内人士,听听他们讲述自己在法国的职场经历和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行为:

当开始自我介绍时,几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自己刚入行时对奢侈品行业的期望。例如,曾在知名“LV”和G品牌工作了五年的华二代表示:“在进入奢侈品销售行业之前,我对它的印象是‘梦想’和‘声望’。”他提到,他一直相信这是一份值得自豪的工作,“至少在他真正开始从事奢侈品销售之前”。同样,中国员工安娜也认为“这是一份高端工作”。但进去后,他们都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

“禁止向中国人提供饮料”

谈及巴黎世家事件,安娜的说法一模一样:他说很多人对巴黎世家事件感到震惊,但他个人“一点也不惊讶”: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我们也遇到这种事安娜进一步指出,奢侈品行业并不存在真正的“平等对待”:“事件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在这个行业,除了少数严格遵守“平等对待”标准的公司外,几乎所有品牌都受到不同的对待”。这里所说的限购“专指中国人的限购”。知名品牌店经理、前百货公司接待员丽莎在接受采访时评价道:“如果我认为自己有道理,我就不会离开。我会报警,让更有信誉的人来处理。”这件事。”朱莉娅表示,虽然她不知道店长做了什么,但她想象店长当时应该发表了不当言论。

巴黎世家专卖店。 (《欧洲时报》/潘月平 摄)

他还向记者分享了一件至今仍让他愤怒的经历:“在LV,让我这个新手感到惊讶的一件事是,店里竟然排了两条队。”此外,即使是不购买、只是看看的当地人也不必等待。与此同时,中国顾客无论如何都得排队。面对这种公开的差别待遇,我在法国长大的我感到困惑和震惊,向上级询问了情况。他得到的答复是:“这很正常,一边是外国人,一边是本地人。顾客就是上帝,我们必须特别关注本地顾客。”他对这个答案还是有些怀疑:“但是他们(指外国人)买多了,他们(当地人)就会买少。”对方毫无疑问地回答:“这不是买多少的问题。”这正如拥有十几年行业经验的朱莉娅说的:“关键要看经理如何管理门店员工。” 。在大型百货商店,您需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管理者不应该有歧视性的想法。”

中国顾客在奢侈品牌商店排队购买商品。 (《欧洲时报》/潘月平 摄)

不仅如此,有一次我在给顾客准备饮料时,看到冰箱上贴着一张纸,上面白纸黑字地写着:“禁止向中国人提供饮料,仅限本地客人。”这种差别待遇让人想起某知名香水博物馆:据曾在那里工作过的导购员介绍,中国旅行团只能在某个展厅停留十五分钟,而外国旅行团则至少可以停留三十五分钟。 。 ;目前,中国团体只能聚集在其中一个展馆,因为博物馆认为“中国人吵闹,会影响其他外国团体的参观和消费”。虽然导游可以从销售中获得佣金,但有些导游带来的销售额很高,但中国解说员往往很难获得所需比例的佣金。

“只要你会说中文”

受访者表示,奢侈品行业中国员工的门槛较低,但职业晋升空间非常有限。比如,来法国近十年的安娜表示,自己在奢侈品行业工作了两年,比较“初级”。没有任何行业背景的她之所以能得到这份工作,完全是因为中国的巨大需求。公司对中国销售人员的经验、专业程度、身高、外貌等没有严格要求,只要“能说中文”即可。同样,Lisa也表示:“他们对白人店员的‘外表’要求是一致的,但现在为了接待大量的中国顾客,品牌也不得不接受一些外表不符合标准的中国销售人员。” ”

某品牌香水。 (《欧洲时报》/潘月平 摄)

因此,安娜和丽莎都认为,在很多法国销售人员眼中,中国员工只是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赚多少钱纯粹是因为“中国客户来送钱”:事实上,很多中国客户一到达,您就拿出手机并展示您想购买的产品。人们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印象:中国的销售人员只是“负责收钱的机器”。无论他们的营业额有多高,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能力(指行业经验或对产品的了解)。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即使店里的中国销售员取得了比其他人好几倍的销售业绩,他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奖励——一切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安娜较为平静地表示,无论这种看法是出于嫉妒还是歧视,可能反映了法国同事的心态。

此外,谈到中国店员的晋升空间,他们认为太有限了:“最高级别是成为经理,再往上就不可能了。”朱莉娅也持有大致相同的观点:“如果你负责,你必须找一个法国人。像D品牌,这取决于你的外表和脸。”为了能够登上经理的位置,朱莉娅坦言自己经历了很多坎坷:“很多人不希望我留在这个位置,但我一直坚持。我没有做错任何事,我为什么要离开?”然而,店长丽莎却有不同的看法。她坦言,外表“不符合品牌形象”确实是一个劣势,但作为亚洲人,“投入和回报并不一定成反比”。

“别再带着香奈儿坐地铁了”?

据《2017中国奢侈品线上消费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奢侈品整体销售额达4983亿元,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的21%。 2017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同样,麦肯锡发布的《2017中国奢侈品报告》也显示,2016年有760万中国家庭购买了奢侈品,家庭年均奢侈品消费达到7.1万元,是法国或意大利家庭的两倍。总体而言,中国消费者每年在奢侈品上的花费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的近三分之一。中国三分之二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海外。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中国消费者将“购买”全球44%的市场。

某品牌的服装。 (《欧洲时报》/潘月平 摄)

从这一点来看,奢侈品的差别对待确实令人费解:我们都是顾客,也能产生收入,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微笑着欢迎他们,而是选择限制购买呢?既然中国三分之二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海外,为什么不努力抓住这一增长点,让自己的门店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必去之地”呢?受访者安娜给出的答案是,这可能与奢侈品牌的“企业文化”有关:品牌希望明确区分“真正的奢侈品消费者”和“偶然的奢侈品消费者”,因为前者是他们认为的客户群值得付出维护成本。也就是说,应该进行投资来提高现有客户的忠诚度,而不是吸引新客户。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里所指的更多的是对顾客消费能力和习惯的考虑。在安娜看来,代购和游客之所以“并不罕见”,是因为前者即使填写了顾客信息,也“没有任何意义”。采购代理只能带来采购量,却无法带来“有价值的客户信息”:“首先,你不是真正的消费者,如果我注册了你的信息,对分析客户群体没有任何价值。”虽然你的消费能力很强,但他只是希望保护真正的奢侈品消费者。”

此外,当地人必须被视为“神”(“茶、饮料等都很好”)的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客人的时间很多,如果不满意,他们就会回来投诉吧。”相比之下,虽然春天和老佛爷百货的中国客人数量非常多,但由于行程紧张,很多人按照明确的购物清单购物后就离开了。即使受到区别对待,游客也不会因为时间有限而抱怨。 Lisa还透露,大多数中国游客都是跟团旅游,百货商店每天接待的旅游团多达50-100个。这些游客只是希望避免排队,快速完成购买。然而,在3个小时的购物中,我们往往要花2个半小时排队,进店后很难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朱莉娅说,她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无论是中国顾客还是外国顾客,她都希望他们能有愉快的购物体验,以后经常回来。

不仅如此,有些游客因行为不礼貌而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销售人员,很容易得罪工作人员。例如,朱莉娅注意到,大声说话的中国游客很容易被法国人视为“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礼貌”。不过,乐观积极的丽莎认为,“如果我们能多一点微笑”,这样的隔阂或文化差异其实并不难消除。

“中国人不应该太玻璃”?

不同的消费者行为导致不同的销售模式。所谓“本土消费者有价值”,或许意味着当地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更符合奢侈品的市场定位。比如,安娜在总结自己两年的职业经历时认为,造成冲突的部分原因是中国人对奢侈品的心态还不够平和、不够成熟:“在法国,很少有人带着奢侈品挤进地铁。”香奈儿包包”,但在中国“人们可能对奢侈品比较不耐烦”,所以难免有人会抓住这个“把柄”,从而造成无数消费者“求救卖货”的不平等局面。 ”

如此看来,限制购买奢侈品与其说是种族歧视,不如说是“阶级歧视”?除了网络上“颤抖”、“再也不买你们的产品”等“一致”批评之外,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或许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健康做法。

某品牌鞋包专卖店。 (《欧洲时报》/潘月平 摄)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德勤向英国《金融时报》提供的一份报告,2016年中国和欧洲的奢侈品价差(溢价)开始下降:2016年,中国奢侈品的平均售价为高于法国同型号。大宗商品上涨 41%;这一差距在2017年下降至32%。价差的缩小或许意味着“海外代购”的规模也可能“缩小”。

顺便说一句,虽然主流舆论鼓励“理性消费”,不支持“跟风”消费行为,但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特点确实是“年轻化、主动化、耐心不足”。德勤报告也显示了这一趋势:奢侈品市场的复苏主要得益于18岁至34岁的“千禧一代”,他们的消费占整个增长的85%。到2025年,“千禧一代”预计将占奢侈品客户的45%。要抓住未来市场的机遇,奢侈品的销售模式必须适当迎合这些“年轻、急躁”顾客的消费特点,努力提高此类顾客的忠诚度。

中国客户。 (《欧洲时报》/潘月平 摄)

不仅如此,就连大多数奢侈品牌目前都对电商极为保留。 《2017中国奢侈品线上消费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奢侈品线下渠道实际销售额同比仅增长2%,而线上奢侈品销售额增速高达12%。未来,这些电商将为想要有体验感、仪式感、快速获取全球最时尚单品的年轻消费者提供代购、线下购买之外的新渠道。这是否会改变中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排长队、限购的现象? (潘月萍杨钰涵)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