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十字路口:品牌升级+新零售,阿里路线 vs. 京东路线

日期: 2024-09-08 00:07:51|浏览: 43|编号: 109788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电商十字路口:品牌升级+新零售,阿里路线 vs. 京东路线

国金证券海外TMT首席分析师裴裴

行业视角

品牌升级驱动电商行业高速增长:今年以来,电商行业增速不但没有放缓,反而迎来了新的“黄金时代”——“618”从京东购物节变身全民购物节,京东实现稳定盈利,阿里巴巴给出超市场预期的业绩指引。我们认为品牌升级是电商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如今的用户不再优先考虑“低价”或“性价比”,而是追求“品质生活”。在中国城市消费全面升级、购物场景迁移的大背景下,高端服饰、美妆、母婴、保健品等成为网购消费者的新宠。未来几年,大数据带来的精准营销、内容电商带来的交叉引流有望驱动电商平台继续实现“高质量增长”。

“新零售”试图彻底改造传统零售:自2016年底以来,电商巨头纷纷向传统零售业扩张。阿里巴巴认为,“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中国传统零售业存在诸多短板,电商巨头试图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整合用户数据,为传统零售注入活力。目前,阿里巴巴、京东等均选择便利店作为首个突破点,无人便利店、无现金城市成为时髦词汇。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表明“新零售”是全球趋势,传统零售商不会消亡,但会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转型过程。

投资建议

阿里路线 vs. 京东路线:作为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的长期路线有三大区别:阿里一直依赖第三方商家,走的是“轻资产”的平台模式;而京东的一半GMV来自“重资产”的自营模式。阿里在娱乐内容上投入巨资,建立了包括影视、短视频、直播、社交在内的产业链;而京东在娱乐内容领域几乎没有涉足,阿里在新零售上只提供数据和营销支持,具体运营交给合作伙伴;京东则延续“重资产”路线,提出在全国开1万家专业店、100万家便利店。京东能否追赶阿里,取决于三大战场:非标品类战场、用户时间战场、三线及以下城市战场。

电商代运营迎新机遇:宝尊电商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代运营公司,受益于电商品牌的升级,品牌覆盖率和GMV均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天猫平台将更加注重对高端品牌的导流,京东也将更加注重吸引高端品牌开设旗舰店,有利于宝尊的可持续发展。在新零售领域,宝尊还能通过先进的CRM和SCM技术为线下零售商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垂直电商平台面临困境: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垂直电商平台面临“上不去,下不去”的困境:扩大规模和品类,挑战两大电商巨头不现实;停留在现有版图,增长空间十分有限。除非能找到新的细分市场,否则垂直电商平台的空间将被阿里、京东进一步挤压。网易旗下的考拉、严选虽然有一定特色和用户基础,但规模还是太小。

2017年电商行业为何能够保持“高质量增长”?

2017年至今,电商GMV增速没有明显放缓迹象

2016年,中国网上零售总额(GMV)同比增长31.6%,较前几年出现明显下滑;网络零售占社会消费零售的比重接近15%,似乎提升空间不大。商务部在《2016中国电子商务报告》中指出,电子商务行业增速放缓,新一轮行业洗牌即将开启;多家第三方研究机构及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网络零售GMV增速或将回落至20-25%。不过,2017年上半年电商行业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GMV增速并未出现明显下滑,甚至可能与去年同期持平;“618”年中购物节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媒体关注,带动整个电商行业持续升温。

据中国社科院与央视财经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GMV同比增长35%,增速甚至高于去年同期;中国电商渗透率已是全球最高。央视财经认为,高品质消费、服务电商、农村电商、基于大数据的增值服务是电商行业的新亮点,政府对电商的大力扶持也功不可没。

虽然各大电商平台尚未公布今年“618”购物节的精准GMV数据,但仍然可以看到明显的增长势头:618当天,京东移动APP活跃用户数达5017万,同比增长25%;京东今年618上午9点的支付交易额就超过了去年618全天的交易额;天猫超市618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天猫国际6月12日至18日GMV同比增长超300%;国美、苏宁、唯品会等也均取得了较高的订单增幅。“618”已经从“京东购物节”变成了“全民年中购物节”。

来自快递行业的数据也显示,电商行业依然火爆:今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长31%(去年同期增速为57%),其中同城业务量增长24%、异地业务量增长33%、国际业务量增长29%;快递企业收入同比增长27%。增速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仍处于健康水平。我们认为,快递业务量(尤其是异地快递业务量)是电商行业最好的代理变量之一,只要快递业务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商行业就仍将处于高增长轨道上。

2017年上半年主要电商企业实现“高质量增长”

2017年以来,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三大电商平台均实现了较高的营收和利润增长:一季度,阿里巴巴营收同比增长60%,Non-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37%(注:阿里巴巴财年结束于3月31日,2017年第一季度为2016年第四财季);京东营收同比增长41%,连续两个季度实现Non-GAAP净利润;唯品会营收同比增长31%,Non-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21%。三家公司官方的业绩指引都较为乐观:阿里巴巴预计2017财年(截至2018年3月底)营收将增长45-49%,京东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将增长33-37%,唯品会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将增长26-30%。

阿里巴巴实现了“不依赖GMV”的收入和利润增长。2016财年,阿里巴巴平台整体GMV(不包括B2B和海外业务)同比仅增长22.5%,创历史新低,但仍实现了收入同比增长56%,Non-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35%。阿里巴巴收入增长高于GMV增长的原因有三:第一,电商零售用户加速向高端品牌转移,带动平均订单价值和佣金率上升;第二,阿里云收入增长强劲,亏损收窄;第三,视频、音乐、体育、内容分发等“泛娱乐业务”也实现了较高的收入增长。总之,阿里巴巴在实现“高端电商”的同时,也在努力“走出电商”,而不是单纯的靠GMV赚钱。

京东仍在享受“GMV驱动”的增长:2016年,京东全平台GMV增长47%,2017年一季度增长42%,远高于全行业和主要竞争对手的水平。作为一家重资产、高自营比重的公司,京东高度依赖规模经济,GMV的高增长意味着盈利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京东也在悄然向高端转型,客单价在2016年四季度触底,第三方品牌GMV占比在今年初有所提升;不过,这种转型并不像阿里巴巴那么明显。此外,京东并没有像阿里巴巴那样在云计算、娱乐内容等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因为京东第一大股东腾讯在这两个领域实力雄厚。总之,京东依然是一家典型的电商零售公司。

以唯品会为代表的垂直电商平台处境尴尬,虽然仍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和变现能力,但受到阿里、京东两大平台的挤压,长期增长潜力堪忧。2016年,唯品会通过回归“特卖站”的定位,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但想要超越“特卖”这个狭窄的细分市场,难度极大。聚美优品、蘑菇街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核心用户大量流失到阿里平台,自身也缺乏规模优势。垂直电商平台中,唯有苏宁易购依然保持较快的用户增长速度,但苏宁易购已经接受阿里的战略投资,也算是阿里体系中的一员。

电商行业的高增长是周期性原因还是结构性原因?

2017年以来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增长”,会不会是宏观经济周期性因素所致?从宏观数据看,周期性因素并不明显: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维持在10-11%,比去年同期增速并不明显;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指数较去年上半年略有上涨,但也只上涨了1个百分点以内。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鼓励电商行业发展,但这种趋势在过去几年一直存在,并非近期现象。总之,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电商行业的增长主要是结构性因素而非周期性因素所致。结构性因素主要有三点:物流效率提升;品牌升级;大数据与内容电商。

物流效率提升:随着电商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主流快递公司的成功上市,物流基础设施的效率也不断提升。京东通过自有物流实现了一线城市当日送达(甚至精确到小时),并于2016年底全面向第三方开放;阿里巴巴虽然没有自己的物流,但通过菜鸟物流的数据共享平台提升了物流效率,这也是今年天猫超市高速增长的基础。电商代运营公司也在积极投入物流建设,如宝尊电商不仅在苏州拥有大型仓库,还在内地建设了分仓。物流效率的提升带动了电商用户体验的提升,加速了零售用户向线上的转移。

品牌升级:近年来,阿里巴巴一直引领电商全面升级的潮流,一方面将淘宝用户导向天猫,另一方面将天猫用户导向高端品牌旗舰店。去年“双十一”和今年“618”,天猫GMV增长最快的店铺大多为品牌服装、品牌美妆和品牌3C旗舰店,客均价呈现上涨趋势。京东也不甘落后,自2016年起加速引入第三方品牌,尤其在服装、美妆等京东传统自营不擅长的品类上。如今,电商已经成为很多高端消费品牌的重要渠道,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品牌知名度,而不是单纯追求低价或性价比。品牌升级让电商从线下零售的“廉价替代”转变为与线下零售全方位竞争的“全面替代”。我们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讨论电商品牌升级的深远影响。

大数据与内容电商: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都积累了丰富的用户数据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阿里巴巴管理层多次强调大数据是提升消费者体验、推动变现率的重要工具;腾讯还与京东在大数据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阿里巴巴还率先提出了“内容电商”的概念,即通过视频、直播、图文等娱乐内容为电商引流,这也是阿里巴巴大举进军娱乐内容行业的主要目的。内容电商与大数据的结合,可以大大提升电商引流效率,发掘交叉销售机会。在这一领域,阿里巴巴的步伐显然快于其他竞争对手,而京东可能主要依赖腾讯。我们将在后续章节中探讨阿里巴巴和京东在“下一代电商”战略上的差异。

品牌升级:电商平台营收及利润率持续提升的关键

电商行业进化史:从“多快好省”到“品质生活”

自2003年淘宝成立以来,中国电商零售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C2C为主,卖家规模小、产品质量低劣,买家主要追求便宜;当时电商平台上白标、假冒、劣质产品较多。第二阶段,以京东崛起、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为标志,主流电商平台全面转向B2C,强调品牌战略,“多、快、好、便宜”成为买家主要诉求。到2016年,越来越多高端品牌建立官方渠道,消费升级成为新主题。电商行业也进入强调品质的第三阶段——阿里巴巴提出“理想生活上天猫”的口号,京东提出“只为品质生活”。性价比的时代即将结束,下一个时代属于品牌和品质。

阿里研究院提出“品质消费指数”概念,即中高端商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2017年3月,阿里品质消费指数达34.4,意味着线上零售GMV超过三分之一由中高端商品贡献;过去5年,这一指数上升了7.2个百分点。各年龄段、各地域的消费者均呈现电商消费升级趋势,其中28岁以下年轻人最为明显。根据阿里研究院数据,运动户外、家具品类的消费升级趋势最快,其次是美妆(含个护)、食品。

2010年前后,阿里巴巴和京东分别被认为是“C2C电商”和“B2C电商”的代表,后者的自营模式被认为更适合把控产品质量和提升品牌形象。但阿里巴巴成功将天猫打造成以第三方店铺为主的B2C平台,让天猫和淘宝平台的定位明显不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如今,京东约一半的GMV也来自第三方店铺。两大平台都坚定走消费升级、品牌升级的道路。

电商平台的品牌升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2008年,阿里巴巴提出“淘宝品牌”概念,特指从淘宝成长起来、历史不长、性价比高的原创电商品牌。女装品类的欧莎、麦包包,零食品类的三只松鼠等都是“淘宝品牌”的代表。但随着主流品牌、高端品牌不断入驻电商平台,“淘宝品牌”的含义逐渐丧失。2012年,阿里巴巴将“淘宝品牌”更名为“天猫原创”,近几年也不再强调这一概念。从“白标”到“淘宝品牌”再到主流品牌,电商的品牌升级历经十余年。

京东早期以经营3C品牌为主,后来逐渐拓展至服饰、美妆、快消等多个品类。自营模式虽然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但不利于品类和品牌的快速扩张。因此,京东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店铺,鼓励品牌在京东平台开店。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在京东找到大量高端服饰、美妆品牌的官方旗舰店。虽然品牌数量仍比不上天猫,但京东对于品牌升级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电商消费升级重点:服饰、美妆、母婴、保健

根据我们对天猫热销品类的监测数据,自2014年以来,天猫GMV占比最高的品类一直是泛服饰(包含男装、女装、童装、鞋帽、箱包);占比提升最快的品类为美妆(含个护)和食品(含保健食品),母婴用品也在稳步增长。从淘宝诞生以来,服装就是最重要的品类,至今依然保持这一地位;美妆近年来异军突起。京东平台原本以3C产品为主,近年来也大力发展服饰、美妆、母婴等品类;虽然京东并未公布分品类的GMV数据,但我们估计服装在GMV中的占比很可能已经超过10%,成为继3C和快消品之后的第三大品类。垂直电商中,唯品会、聚美优品、蘑菇街等均主打服饰或美妆领域,当当网则曾主打母婴领域。

我们在电商平台的服饰、美妆品类中看到了明显的“品牌升级”趋势。2017年7月,手机天猫上整体排名最高的女装品牌基本为中档或中高端品牌,极少有低端品牌或“淘宝品牌”;男装品牌整体水平略低,但也不乏中高端国际品牌。优衣库作为典型的中档品牌,在男女装中均排名靠前,堪称天猫平台服饰品类的“代表品牌”。美妆品类的品牌升级趋势则更为明显,以化妆品为例,整体排名最高的前10个品牌几乎均为国际一二线品牌。从排名数据来看,我们认为天猫用户的服饰、美妆消费水平至少相当于国内大城市白领的平均水平,并且可能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天猫平台美妆产品的品牌升级速度非常快。2015年,SK-II在中国的15%的销售额是通过电商渠道完成的,2016年这一数字上升至30%;天猫旗舰店是SK-II在中国最大的单一渠道。2013年,高端线(欧美一线)和日韩线两大品牌线合计占天猫美妆品类GMV的21.2%,2016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8.9%。淘宝时代,很多消费者因为担心质量问题,不愿意在网上购买美妆产品;天猫时代,这种顾虑打消了,因为官方旗舰店有质量保证。同时,京东也不甘落后。通过自营及第三方旗舰店,引入了欧莱雅、玉兰油、兰蔻、SK-II等国际一线品牌,品牌覆盖率几乎与天猫相当。

母婴产品是天猫GMV排名前五的品类,也是垂直电商平台争夺的焦点。母婴产品品质关乎生命健康,消费者对品牌一向十分看重: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调查显示,61%的人在网购母婴产品时会选择“价格较高的知名品牌”,36%的人会选择“价格适中的普通品牌”。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海外品牌和有公信力的本土高端品牌仍将持续驱动母婴电商GMV的增长。

保健品是另一个正在崛起的电商品类。相较于受国家严格监管的药品,保健品电商交易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碍。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生活质量,保健品消费将持续增长。2011年至2016年,全国保健品销售中线上渠道占比从4.2%增长至24%。我们认为,电商渠道保健品价格透明、品种齐全是刺激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

天猫和京东对国际知名品牌的引进从未间断。今年以来,天猫几乎每个月都会引进至少3家一线品牌旗舰店,如7月下旬,服饰、美妆、箱包类目各引进1家品牌。京东也以自营和第三方两种模式引进一线品牌。两大平台都在明显引导消费者进行品牌升级:手机淘宝将“逛遍全球”(海外品牌旗舰店)、“潮酷”(潮流品牌、热门新款)、“时尚大咖”等放在首页显著位置,而手机京东则将“品质时尚”(包括“全球爆款”、“国际名牌”、“时尚大牌”等)放在首页中上位置。再过几年,我们应该能在天猫和京东畅销店里发现更多高端品牌甚至奢侈品牌。

电商品牌升级驱动力:全面消费升级+购物场景迁移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为何电商行业能够通过品牌升级实现高速增长?我们认为,有两个驱动力:第一是居民整体消费升级,第二是购物场景不断从线下转向线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消费者必然会追求高端产品、高端品牌,而中国线下零售行业的一些缺陷导致大量消费者转向电商平台。

据经济学人智库估计,2015年,中国人口中3%属于高收入阶层,7%属于中高收入阶层;到2030年,高收入人口占比将提升至15%,中高收入阶层人口占比将提升至20%。届时,中国高收入人群数量将超过日本和韩国人口总和。麦肯锡预计,2005年至2013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消费中食品占比大幅下降,而服装、电器、教育娱乐、交通通讯等占比大幅提升;到2030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将接近欧美发达国家。居民整体消费升级是电商行业品牌升级的基础。

中国的线下零售业存在一些先天性的问题。首先是数量不足:2013年,中国每百万人拥有的商场数量仅为2.4家,是法国的十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韩国的三分之一。在发达国家,零售业阶层分化明显:高端商场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大众大卖场位于郊区廉价地段,各类小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充斥大街小巷。但在中国,由于城市不断扩张、规划建设变化、地价不断上涨,零售业始终没有达到“理想平衡”。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去高端商场未必能有极好的消费体验,去大卖场也未必能买到便宜又好的东西,还不如选择电商平台。 2012年至2016年,中国家庭年均线下购物次数(仅统计70家大型连锁店数据)从26次下滑至22次,流失的客户群体明显被电商平台抢走了。

当然,线下零售业不会被电商业“蚕食”。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即将结束,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意识到了线下门店的重要性,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概念。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也收购了全食超市,进军线下市场。不过“新零售”并不是简单的回归线下,而是对线下零售的全面转型。我们将在后续章节详细探讨电商巨头的新零售策略。

进口商品的需求促使消费者转向近年来的电子商务平台。旗舰店,经销商商店和海外购物,即使您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注册和排队,也可以在户外,内衣和高端体育商品等养生中,但在户外运动中都有类似的现象。通过电子商务渠道产品,即使发生进口替代,离线渠道也不太可能重新获得其主流状态。

在2016年,在线消费品的GMV占整个社会中消费品的总销售额的15%。 5%,个人护理类别的渗透率仅为8.8%,在子类别中,的GMV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年中受到了限制。传统的低端和中端服装几乎没有生长空间,而高端服装(包括内衣),行李,户外运动和床上用品等子类别可能仍然有很多空间。

电子商务消费升级的下一步是否是大数据 +内容电子商务?

In any case, as the price gap and of goods and the rate of e- is high, the e- needs to find new to and . In the past few years, e- have "high- " by , high-end , and user (Tmall is in this ). What will be the for the next stage? 's is: big data + e-. The has been by such as and , while the is more .

很少有人怀疑电子商务的未来在于大数据。但是,由于用户数量有限,分析能力不足。

内容电子商务是阿里巴巴专门提出的一种新策略。其中有数千万甚至数亿美元的每月活跃用户。

从长远来看,大数据和内容的电子商务可能是同一硬币的两个方面:娱乐内容可以提供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并且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娱乐内容以吸引电子商务,例如,可以通过其长时间的视频和其他产品来吸引用户的消费。 ASE,通过视频,直播和音乐来指导购物消费,也将增加腾讯 + JD的组合。

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有望在内容电子商务领域发光的两个娱乐内容主要是直播和短视频。观众的时间超过几百分钟,可以提供广泛的用户联系,第二个妇女是女性,而妇女恰好是在线购物的主要力量。

新零售:传统的零售需求转型,问题是如何?

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Omni-模型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根据阿里巴巴研究所的定义,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式零售”,其本质始终为消费者提供了自来的概念和传统式的概念,以超出他们的期望。雨后,每个人都同意需要改变传统的零售业,但是我们如何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许多缺点,但是阿里巴巴和JD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愿景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通过战略投资,收购,合作,合作等,将零售业与零售业联系起来;第二;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策略是其电子商务策略的扩展,而核心驱动力是“大数据 +娱乐内容”,但是,这种策略刚刚开始在线,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因此我们很难判断它是否可以成功离线。

同时,电子商务巨头的零售业也与强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云计算业务不可分配。 Ant 的付款,信用报告和其他企业,以及阿里巴巴云的强大存储和计算能力。

In years, has made in , , and , and has made in , the of the two to enter the . In June 2017, the of Whole Foods, the food chain in North , which with and . The most for e- to is data: also have data, the is not large and the is not in-depth , and it is not "fine- live data" that can guide sales. At the same time, e- can also use their huge to on- , up the and chain. , it can be in the of large-scale is still to .

为什么“新零售”从快速移动的消费品和便利店开始?

我们应该在2017年5月在零售业中转变零售业吗?甚至瓦哈哈()是一家传统的快速消费品巨头,也发布了一个无人的便利店计划。

首先,这反映出传统的快速消费品渠道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预计E -渠道可以全面地占据FMCG市场。

一旦E -巨头站在便利店市场中,下一步是改变较高的零售格式,例如大型市场,购物中心和专业商店。优化基于消费者的个人行为,以确保消费者对促销信息感兴趣。

“新零售”并不意味着传统零售公司的下降正在死亡

许多投资者认为,进入新零售业后,它对传统的零售公司非常不利。

在2017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接近了10亿,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已被用作,移动交通股息已被用作未来的增长引擎。

随着物流成本的提高,品牌E-商务的兴起以及在线和离线价格系统的集成,当今的E-商务渠道的价格优势不再是显而易见的。

离线零售市场太大了,无论如何,E -平台在2016年都无法垄断。

Ali vs :两条路线和两种策略对抗

电子商务行业的Ali和 无法动摇

2016年6月,移动E -的领域表现出“两个超级弹力”的情况:有45亿个每月用户和1,9000万个的淘国,是两个超级巨人; TMALL应用ALI的每月用户(注意:移动淘宝也可以在Tmall上购物)。

近年来,的移动电话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Ali和 的情况是由垂直E -平台的市场份额。

直到今天,消费者几乎可以满足所有购物需求,在2017年第二季度,几乎没有第三个E -应用程序。

截至2017年3月,Ali和拥有223亿美元和67亿美元的现金和短期投资,远远高于E-商务行业的任何竞争对手,并且比大多数零售行业上市的公司都更高;

与Ali和JD不同:轻质资产或重型资产?

在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眼中,Ali是一个“光资产和平台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是“沉重的资产和自雇”电子商务平台。

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几乎采用了自我就业模型。

2016财年(注:Ali财政年度的结束是次年的三月), GMV的总资产比例为8.1次,是4.7次,的统计水平是GMV的严格统计水平。的商业周期仅为6.4天,而仅为60.2天。

自我运营的物流一直是JD的“杀手级”,可以确保物流的速度和质量。

由于JD物流的可控速度,它非常适合提供快速消费品和新鲜的产品。

Ali和的第二大路线:您想做娱乐内容吗?

近年来,Ali从未停止进入娱乐内容的步伐:2013年,它在2014年成立了Ali电影,全面地收购了UC,在2015年收购了Youku Tudou,在2016年建立了Ali文学和Ali Music的宣布,Yu Yu 是Aliba的50次娱乐活动。年。

我们可以将Ali的娱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是媒体平台,或者包括Weibo(Ali )和UC(的子公司)(Ali),Ali发布了媒体平台的“大型鱼”,该平台旨在与 ander -(Allib)(Aliub )(Aliub)(Aliub)(Aliub)(Aliub)(Aliub)(Aliub)(Aliub)(Aliub)(Aliub)(Aliub)(Aliub)。 Idon,New (阿里巴巴战略投资)等。第三个是电影和电视和长时间的视频,包括Youku(阿里巴巴补贴),Ali Films(Ali )和Amoy门票(Ali Films)等。

我们认为,Ali在娱乐内容中有两个战略目标。云计算和娱乐内容是候选人。

在过去的几年中,Ali的娱乐内容业务无法顺利进行:在获得Youku Tudou之后,Ali电影的成长远远落后于Iqiyi和视频文学,阿里音乐和阿里游戏只能在各自的领域排名第二。

在娱乐内容领域没有任何行动,但其最大的股东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媒体和娱乐公司。

Ali和JD之间的第三大路线:新零售应该如何发展?

阿里在2016年10月提出了“新零售业”的概念,在的策略中,Ali和的两个巨人都在偏离线零售。

2017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1,000个“ Home ”,将这一数字扩大到10,000个。频道“商业部门致力于解决第二和第六层城市中小型零售商的分销渠道问题。可以看出,的一致想法是从供应链开始。

2017年,首席执行官Liu 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开设100万个“ ”便利店。鉴于在运营方便店的经验,如何将订单供应渠道。

相比之下,Ali对脱机专业商店或便利店没有兴趣,无论该系统是自我雇用还是加入的空间。

但是,Ali在离线零售领域的第三次合作并不意味着自2014年以来,Ali在2017年6月在离线零售商的战略性投资中,将其纳入非线零售策略。 IC投资领域。

是否可以赶上Ali,胜利取决于三个主要战场

第一个主要的战场:可以赶上衣服和美丽等非标准类别吗?

从2016年到2017年的第一季度,3C产品(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设备)贡献了50%,我们估计3C以外的最大类别是快速移动的消费品,包括食物,饮料,每日的饮料,美容,户外,母亲,婴儿和供应。

从2016年,非3C类GMV的贡献从35%增加到50%,而迅速的消费品是增长最快的类别,但诸如服装等非标准类别也迅速增长。

我们估计的衣服GMV可能会超过,但与第三方模型相比,它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根据统计数据,在2017年的第二季度,只有35%的用户是女性,而的使用者中有56%是女性的主要消费者。

第二个主要战场:可以从“购物场所”升级到“在哪里购物”?

两者(包括TMALL)和都有大量的用户群,但是消费者的定位是不同的:是“购物的地方”,是“购物的地方”,消费者可以浏览几个小时。相当于大型超市。

在最近的季度中,每月使用的时间是300分钟,这是手机的平均使用时间的3-4次。相比之下,在上述方面做得不够。

ALI娱乐内容的应用与E -平台多样化,该平台在保留用户和改善用户粘性方面发挥作用。

和JD移动应用程序的设计想法是在用户粘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主要战场:可以在第三个城市和低于城市的Tmall接近Tmall吗?

Ali和之间的最大差异是:前者在各个城市中的分布相对均匀,而后者显然偏向于第一层和第二城市,但它们的消费量很大,但它们仅占中国城市人口的30%,而其消费能力的消费量则少于城市低于第三城市的城市。

依靠第一层和第二层城市的原因很简单:JD始终依靠自我操作的渠道和自行车,而自我就业渠道的速度则很快。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中,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渠道”,Ali的最佳服装,美容和其他类别,分销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更适合物流基础设施。

无论是Ali还是JD,下一阶段都必须关注以下的城市,因为它们是电子商务期货:2016年,第三和第四层城市的电子商务消费渗透距离一级城市落后于第一层城市2 - 3年,而第五层的城市则是落后于第一阶段的城市,但落后于第三次责任。出于这个原因。 y县,乡镇,甚至是农村零售市场。

Ali's in the level, , and rural e - than . In 2014, Ali the " of and " e - . As of May 2016, it has rural in 328 and 16,000 . , Ali's third -party in the is very solid: In 2015, more than 350 (““ ““ of ”in ' s sales of more than 100 yuan), of which 120 were in the and . The size of the is .

Key of key in the e -

(BABA US)

From the of scale and , Ali's in the field of e - will not be a few years. The value to grow, and it must be to , new and .

In year 2017 (April 2016-March 2017), the core e- 84%of Ali's , media 10%, and cloud 4%. After the loss of , the of the EBITA is -44%after the of media . Plan.

The two major in Ali are: How to media with core e - ? In terms of data , Ali has won, but in terms of e - and , it has not been used .

In , Ali's can often good , such as in Weibo, in UC (later to ). In the past, more for or (such as the of ) will be from "light " to "heavy " and risks.

All in all, at the core e - field, Ali's be .

JD US (JD US)

近年来,京东的GMV与天猫乃至整个阿里平台的差距不断缩小。2016年,京东GMV约为天猫的42%;若按照阿里口径(计入部分没有成交的大额订单),则京东GMV为天猫的60%(天猫数据为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们预计今年京东的GMV增速会比天猫高10-20个百分点,比阿里整体高20-30个百分点。虽然阿里在名义上不看重GMV增速,实际上却感受到了京东的巨大压力,在今年“618”期间提出了与京东针锋相对的促销战略。京东还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实现了Non-GAAP盈利。

京东能否进一步拉近与天猫的GMV差距?京东能否持续扩大利润率水平?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取决于京东能否拓展非标品类销售、提高客单价、降低履单成本。2016年,京东GMV高增长的一大驱动因素是快消品,这导致了客单价的下滑;不过,2017年第一季度,客单价有回升的趋势。京东的战略是利用快消品等刚性需求的低客单价产品积累客户,然后向客户交叉销售3C、服装等高客单价产品。阿里察觉到了这个战略的有效性,去年开始推广天猫超市以遏制京东。不过,京东的自营物流效率是天猫始终无法攻破的壁垒。

京东的履单成本(包括采购、仓储、配送和客户服务成本)近年来有下降趋势。阿里的优势是几乎完全由第三方承担履单成本,而京东提高盈利的关键在于控制履单成本。一般而言,3C、家装、快消品等体积大、重量大的商品,履单成本较高。2016年,京东在大力发展快消品业务的同时降低了履单成本,可见其自营物流效率在提升。未来几年,京东计划扩大在三线以下城市、县域和农村的线下渠道,对其履单成本是一个挑战,但是也孕育着新的机会。

在传媒娱乐领域,京东毫无动作,但是其第一大股东腾讯在传媒娱乐方面的布局非常完善。目前,腾讯和京东的战略合作基本局限在微信、QQ导流,我们估计京东约有10%的流量来自腾讯。在内容电商、社交电商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腾讯和京东完全可以更深入的合作。例如,微信支付积累的线下消费数据可以为京东所用,京东发展内容电商也可以借用腾讯的平台资源。腾讯、京东的核心业务几乎没有重叠,我们认为两家的关系将日趋融洽,协同效应逐渐增强。

总而言之,京东GMV高增长、利润率扩大的趋势还可以维持几个季度。2019年以后,当京东的规模与天猫逼近时,可能会陷入瓶颈;届时要看新零售的发展情况如何,以及腾讯能否提供优质的资源。现在,大势仍然站在京东这边:第三方商户急于寻找天猫之外的增长来源,消费者开始习惯在京东上购买非标产品,京东自营物流的规模效应刚刚体现。2017-18年将是京东的“甜蜜时光”。

宝尊电商(BZUN US):

作为横跨天猫、京东两大平台的电商代运营公司,宝尊是电商品牌升级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宝尊运营的大部分是国际一线品牌,也有华为等国内一线品牌,以服装、美妆、3C为主。2016年,宝尊的GMV为112亿元,而同期天猫、京东的总GMV约2.2万亿元,宝尊的市场渗透率只有约0.5%。截止2017年3月底,宝尊覆盖了125个品牌,而在国内有官方渠道的电商品牌至少有500个。总而言之,宝尊的品牌数量和GMV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2-3年可以维持高增长。

代运营模式的精髓是什么?首先,大部分品牌并不擅长电商运营,即便擅长,也没有足够的资源、精力投入;宝尊作为专业运营商,以仓储物流、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为品牌提升运营效率。其次,宝尊的主要客户——国际消费品牌,在中国一般维持轻资产运营模式,宝尊的代运营正是它们所乐见的。对于一线品牌来说,并不存在一旦学习掌握电商运营之后就会抛弃宝尊的可能性。所以,宝尊与耐克、苹果等核心用户都有长期的密切合作。

根据我们对天猫主要网店的数据统计,2016年“双十一”天猫GMV同比增长32%,而宝尊运营的天猫网店GMV同比增长约110%。这一方面是由于天猫对头部品牌引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宝尊代运营的实力。我们估计宝尊的GMV仅有10%来自京东。虽然阿里是宝尊的股东,但并未影响宝尊运营京东网店,腾讯、京东都出席了宝尊的2017年度投资者交流会。最近几个季度,国际一线品牌在京东开设旗舰店的数量不断增长,给宝尊带来了新的成长空间。

在新零售领域,宝尊也可以依靠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实力取胜。事实上,宝尊已经在为耐克的部分线下门店提供软件技术支持。中国大部分品牌还没有成熟的CRM和SCM体系,进入SaaS时代之后,宝尊的经验、技术和数据积累都有利于开发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如果宝尊能够建立专门的软件服务业务,无疑将大大拓展潜在客户群体、提高规模效应。当然,我们预计这个愿景至少还需要2-3年才能实现。

总而言之,宝尊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专注于国际一线品牌客户正好适应电商品牌升级的潮流,多年来积累的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能力则适应新零售时代的需求。宝尊自身不拥有平台,但是与天猫平台有良好关系;自身不拥有品牌,但是主要品牌客户都是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近年来,从经销模式转向代销模式,降低了宝尊的运营风险。我们估计宝尊的收入增长将持续快于阿里、京东两大平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