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香港逛街逛街的魅力,如今已不复存在。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了香港9月份零售额数据。 2016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338亿元,同比下降4.1%。 2016年前9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估同比下降9.6%。
官方数据显示,热门珠宝、手表、奢侈礼品人气下降,销售额同比下降12.3%; 而曾经在中国大陆流行的电器和摄影器材也同比下降了12.8%。
与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8月份统计报告相比,9月份的跌幅有所放缓,但这已经是香港零售业总销货量连续第19个月下跌。 相关人士表示,短期内香港零售前景仍不明朗,旅客人数及外围经济环境仍会对市民消费产生影响。
内地游客流失,香港商店空无一人
早在去年,香港《大公报》就曾发表文章《香港不再是购物天堂》。 文章作者指出,2015年前9个月,香港零售业感觉进入了寒冬。 由于游客的涌入,商店的数量不断减少,许多商店空无一人,不再美丽。 甚至还有很多商铺没有租出去。
今年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即使在长假期间,香港的客流量仍然很低。 香港旅游业协会11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前9个月中国内地游客同比下降8.7%。 据《南华早报》报道,长尖沙咀广东道奢侈品店门口的排队队伍早已消失。 海滨路上10多家顶级珠宝店人头攒动,有的店里服务员比顾客还多。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网发布的《消费升级:2016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客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5903万人次。 泰国、日本、韩国是今年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出境目的地。 香港的排名跌至第四位。
与冷清的香港相比,在世界其他地方都能看到中国游客购物的身影。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赴日游客突破5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数据来自贝恩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
一方面,港元的汇率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根据中国银行实时汇率,1港元=0.8774人民币。 另一方面,香港的奢侈品和高档化妆品的价格开始上涨。 与海外相比,香港已经慢慢失去了价格优势。
从购物体验来看,有游客表示,近年来香港零售业的服务质量开始下降,购物体验不那么愉快。 一些当地人对待内地游客的方式也让很多游客不敢选择其他城市。
从时间成本来看,对于一些中东部城市来说,韩国、日本购物、旅游的往返飞行时间可比香港节省4小时,机票价格优势也明显。
面临奢侈品逐渐退出的困境
不仅内地游客大幅减少,香港还面临着奢侈品店和快速消费品品牌撤离的尴尬局面。
奢侈品店和快速消费品品牌的退出,部分原因是游客减少、业绩大幅下滑、行业整体低迷;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香港店铺租金高昂。
去年10月以来,从Prada、Gucci到Coach等众多奢侈品公司都面临销售额下滑的压力,要求降低租金。 一些奢侈品牌已经开始退出原来所在的核心商业街。
据公开统计,从去年开始,瑞士名表积家(-)专卖店已被当地化妆品折扣店取代; 另一家瑞士名表泰格豪雅(TAG Heuer)因租金原因关闭了香港铜锣湾地区的一家专卖店; 位于香港中环最繁华地段的Coach旗舰店也在2015年9月易主。根据LVMH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LV集团宣布将放缓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扩张并关闭不合理的店铺。
不仅是奢侈品牌,一些内地品牌和欧美快速消费品品牌也逐渐退出香港。 中国最大的鞋类零售商百丽国际去年退出香港。 近日,美国快时尚品牌21选择退出香港核心商圈,并计划于明年8月撤离位于铜锣湾的六层超级旗舰店。
据第一财经报道,21从2011年开始租用当时香港最贵的店面,从地下、1楼到4楼共6层,打造其香港旗舰店。 据悉,当时的月租已高达1100万港元。 随后,租金逐年上涨,最新一次上涨至每月1,380万港元。 合同签订为期6年。 由于租金高昂,无法转让给其他品牌。 直至明年完全撤资为止,还须另外支付1.38亿港元。
虽然香港前几天已经开始因为店铺的离开而调整租金,但似乎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仍然无法阻止品牌的离开。
曾经辉煌的购物天堂如今显得有些黯淡。 我不知道香港如何才能挽回离开的游客和撤离的企业。
本文版权及所表达的观点均属于作者(杜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