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90后”都负债累累。 对于过度消费你怎么看?

日期: 2024-04-08 10:02:25|浏览: 308|编号: 91420

很多“90后”都负债累累。 对于过度消费你怎么看?

文章| 《望》新闻周刊记者贾文静

近日,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推出《当代青年消费报告》,分析新时代年轻人的消费前景。 《报告》指出,“90后”消费贷款占比高达49.3%,值得关注。

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历来注重量入为出,高储蓄率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特点。 上述49.3%的消费贷款比例提醒我们,年轻人的消费观出现了新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提前消费。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86.6%的年轻人接触过信贷产品,其中42.1%的人能够在当月还清贷款。 与信用卡相比,60.9%的人更喜欢网络分期付款。 可见,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更加开放,消费工具不断创新,信用体系日趋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当月还清债务的人外,44.5%的年轻人还背负着巨额债务。 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的同时,中国奢侈品消费却逆势增长。 2020年1月至10月,“95后”奢侈品联名及限量版消费金额激增300%至40万元。 %。

作为成长在中国开放经济和快速发展经济环境中的一代人,我们的消费观念与老一辈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 但超出能力范围的过度消费,甚至热衷于炫耀、攀比,陷入消费漩涡,则值得警惕。 2021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平均每月储蓄金额为1624元,消费与收入难以匹配。

信用消费是消费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信贷作为短期资金周转,不仅可以救急,还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拉动内需,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年轻人还处于教育阶段,花的是父母的钱。 即使有的人进入职场不久,经济基础还不扎实。 一旦养成了过度消费的习惯,就很容易变成过度消费。 ,给自己的生命和家庭带来隐患。

对于个人来说,其范围可能包括无法维持收支平衡以及无法应对额外的支出需求。 北京日报对消费贷款影响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0%的年轻人认为过度消费增加了生活负担。 一旦逾期,就会造成个人信用问题,成为日后贷款突发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这会给一些非法贷款平台提供可乘之机。 此前屡次曝光的“校园贷”、“裸贷”、“靓贷”,大多是出于年轻人的攀比和从众心理而产生的欺骗性贷款,诱导年轻人提前非理性消费。

对社会而言,助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浪费奢侈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 也给金融市场埋下隐患,引发经济纠纷。

改变现状不仅需要青少年提高主动性,也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形成协同效应。

青少年要对自己负责,筑牢自我保护的防线。

年轻一代在享受时代赋予的红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相应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押贷款、儿童保育和抚养的压力将会增加。 年轻的时候就应该为未来做好打算,不要陷入一双万元的名牌球鞋的消费陷阱。 这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感的缺失。

父母要对子女负责,为家庭筑起坚固的防线。

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第一课堂,是孩子成长和教育接力赛的第一站。 对于过度消费问题,家长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以身作则,鼓励节俭,及时纠正青少年过度消费的苗头。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在人成长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界限将日益清晰。

学校要对青少年负责,筑牢校园防护的坚强防线。

青少年入学后,生活费由自己支配。 当家长无法及时监督时,学校应接过接力棒,既要注重事后处理,又要注重事前预防。 目前校园教育对价值观、消费观念的引导较少。 近年来有所加强,但尚未形成体系。 教育模式有待改进,教育力度有待加强。

制度必须对年轻人负责,筑牢社会保障线。

年轻人见证了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消费习惯。 直播、种植笔记、购物节等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促销手段、诱导手法层出不穷; 网贷平台更是“方便快捷”,不仅释放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也需要行业自律甚至政府监管。 还是得跟上。 提高行业自律、完善体制机制,需要各方努力和技术手段支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