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南京就是这样。 读完后我简直不敢相信!
20年可以让一个孩子长大
它还可以让一个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新街口
△21世纪的南京新街口
20年前,南京还有福利房。
在城里买房只要千元一平米……
白下不属于秦淮区,下关也不属于鼓楼区
过去,太阳慢,车、马、邮件都慢。
又回到那段缓慢的时光
只要泛黄的老照片和故事就够了
20年前,虽然经济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一家三口,闲着没事去散步,养条狗,去太平商场逛逛,还是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过年期间焕然一新。
20年前的南京,还没有房改,我们就住在父辈那一代的福利房里。
人们聚集在老城区各自的区域,他们的小学或中学教育是按区域划分的。 但河西、江宁还是大片荒地,所以当时似乎只有在城里买不起房的人才会在城外买房。 。
20年前的南京,江北的价格只有600-800元/㎡,龙江的价格也只有1000-2000元/㎡。 虽然当时的装修不像现在那么豪华,但是住在里面还是实用又舒服。
如今,房价从1999年的1500元/平方米涨到2019年最新的28812元/平方米,上涨了19倍! 下面的价格是10多年前百家湖别墅的价格。 就算是配了一艘游艇也没有人买。 现在已经涨到2500万了,太现实了!
二十多年前的南京,老城南的巷子里,青砖小瓦马头墙,一草一树,一砖一瓦,不都是孩子们共同的记忆吗?
下课后,你把一张长凳搬到门外,开始疯狂地写作。 大人们微笑着给你端上一大碗冷绿豆汤,别提有多自由、幸福了。
20多年前的南京,邻里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人。 没事的时候我们就出去玩,互相分享美味的食物。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家里有电视的人并不多。 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都会端着碗去邻居家看电视。 虽然是黑白电视,画面没有现在那么高清,但是人很多,聊得很热闹。 活泼。
20多年前的南京,还没有家用淋浴设施。 小时候,我经常和父母一起去澡堂。 夫子庙附近的养生池、坪市街的建新澡堂、中华门外的瓮塘等,在老城南都很受欢迎。 著名的泳池。
20多年前的南京,南京还没有大型的便利超市,食堂是主流。 你可以买到从零食到无花果到火柴和酱油的所有东西。
我记得最早的橙色冰棍4毛钱一根,后来方形冰块12毛钱一根,后来5毛钱的红豆冰棍成了我们的最爱。 现在我们再也找不到那个人了。 尝一下。
二十多年前的南京,公园就是家门口的风景。 记得过了长干桥,就看到了雄伟的中华门。 那时,没有入场费。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城墙台阶上拿着长矛和旗帜的卫兵。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点等爸爸下班,然后牵着手拍照。 显得特别雄伟。
20多年前在南京,每年过年我总是盼望着夫子庙的元宵节和小吃。 正月初八放灯笼。 之后每年都是以当年的生肖为依据,每年都不一样。
提着我笨手笨脚做的小兔子灯笼,抓起一堆香喷喷的炸鹌鹑和羊肉串,跟着大人走,只能看到腿和腿。 回来后,我买了一盏荷花灯,以证明我看过元宵节。 。 后来人越来越多,我们长大了,就很少再去元宵节了。
二十多年前的南京,平日里的夫子庙不仅仅是赏灯的地方,也是花鸟鱼虫的集市。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跟着父母去看金鱼、小狗,买虎皮鹦鹉等等。 后来搬到了白鹭洲公园北门,现在又搬到了七桥翁。 花木市场的所有乐趣都荡然无存。 下次回味。
二十多年前的南京,我们没有多少玩具。 弹珠、沙袋、橡皮筋……虽然不多,但一场比赛可以玩一整天。
记录我们幸福时光的相机都装满了胶卷。 虽然当时的照相馆不多,但每张照片冲出来后,都会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在相册里或者压在办公桌的玻璃下面。 长大后,当我把它拿出来的时候,里面充满了回忆。
20多年前的南京,很多孩子家里都有一辆这样的红色小三轮车。 记得周末一到,父母就会带着它去小公园,骑在上面,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二十多年前的南京,无论你是小学还是初中,在你的记忆里,每次提到春游、秋游,都离不开这四个地方——珍珠泉、雨花台、玄武湖、中山,现在每当我重游这些地方,就会想起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
20年前,南京人来到中央商场,这是1936年开业的第一家综合商场。
小时候,过年、过节的时候,这里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你可以买冬天的大件东西,比如毛衣、皮夹克,以及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如今,老中心的风格依然如故,时尚购物丝毫不亚于旁边的德基、金鹰。
20年前,除了中环购物热门之外,1952年开业的新街口百货也是南京人的最爱。
1993年9月,新百成为南京第一家上市公司,引起轰动。 新街口百货如今已有67年历史,仍然是南京人最喜爱的购物中心之一。 对于很多南京人来说,可以说是他们“从小逛街”的商场。
20年前,人们下班后就去南京工人文化宫。 一直以来,这里都是南京工人施展才华、培养爱好的大舞台。 下班放学后来这里看电影、滑轮滑是很多南京人的时尚选择。
20多年前,入住南京金陵饭店是一件大事。
金陵饭店1983年10月4日开业时,价格为每晚90美元,而且只使用外币兑换券。 还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接待衣冠不整的客人”。 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相当神秘和新鲜的。 。 买票参观宣宫是当时普通百姓了解金陵饭店的唯一途径。
20多年前的南京,没有地铁站,也没有地下通道。 如果要穿过中山东路、中山南路、汉中路和中山路交叉口,必须走环岛旁边的立交桥。
广场周围有四座手拉手相连的立交桥。 只要走上立交桥,绕着孙中山铜像走一圈,就能欣赏到风景。
不光是立交桥,新街口的中央转盘也经历了太多的变化。 从1966年文革时父辈们提到的“小牌楼”,到1989年象征着现代化之门的“金钥匙”,再到今天的孙中山铜像,留下了几代人的记忆。
二十多年前的南京,流行了很多黑白小书,这些小书里的很多内容都被改编成了电影。
无论是在大华剧院、延安剧院、解放还是胜利电影院,甚至是附近学校运动场的露天电影,都会吸引无数人观看。
二十多年前的南京,晚上的小公园是最热闹的时候。 年轻人带着大录音机来跳迪斯科。 女孩和男孩在这里相会,中年人则和妻子一起练习当时非常流行的舞蹈。 探戈和交际舞。
然而,时光荏苒,如今广场上那些保持着这些习惯的人都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20多年前的南京,计算机刚刚进入人们的视野。 20世纪90年代末,珠江路逐渐成为最受数码迷欢迎的地方。
配置你自己的机器,讨价还价,买卖游戏光盘。 虽然在那个月薪只有几百元的年代,但动辄上万元的电脑价格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然而,对于那些跟风的人来说,即使没有钱,他们也心满意足了。 。
二十多年前的南京,在家庭电话时代,手机在南京就像汽车一样是奢侈品,一万到两万元的价格很少有人能买得起。 毕竟,打电话到任何地方都是很少见的。
所以那个时候,只有买得起手机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摩托罗拉在1998年推出了第二代168,电话号码仍然是9开头,小小的手机一放进口袋,整个人就变得更有型了。
20多年前的南京,说到逛公园,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追求。 没有去过玄武湖动物园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公园里有鸭子船、小动物、马戏和魔术表演。 让人欣喜不已,不愿思念蜀。
每次看到这样的老照片
我感到有点悲伤
那些或荒凉或凄美的风景
时光已逝,记忆已难找回
还有老照片里的人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活过这些年。
幸好我还有这些老照片
你可以看到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