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业进入冬季:降价从奢侈品延伸至中低端品牌
香港零售业的“冬天”
迫于游客消费减少、港元汇率上涨、租金高企等压力,香港零售业不得不采取降价、整合、关店等非常措施。
今年,王欣(化名)的购物计划被打乱了。
“我平时买的品牌都打折了,高端品牌也开始打折了。如果你动作快点,买了不打折的东西,感觉买了之后股价就跌了。关键是没有反弹的机会。”
王欣几年前来香港工作,已经熟悉了每年的固定折扣时间。 不过,今年商家的打折活动却跳出了“春节-复活节-劳动节-国庆-圣诞节”的格局。 几个月的无缝连接。
“之前很多品牌都有过折扣,但今年明显非常激进。” 来港七年的林莉(化名)向第一财经感叹,由于一大批“内地富豪”的高消费能力,这几年并没有感受到实质性的好处。完全有折扣。
铺天盖地的折扣背后,是香港整个零售业面临的挑战。 自去年底以来,香港零售业销货价值持续下跌,拖累整体经济表现。 今年第一季度,香港GDP增速放缓至2.1%。 游客消费减少、港元汇率上升、租金高企等因素给零售业带来压力。 降价、整合、关店等非常规举措,都意味着夏至期间,香港零售业“入冬”。
降价
近年内地游客快速增长,不愁卖是香港零售商户的普遍态度。 奢侈品商家不用担心。 尖沙咀广东道两侧的奢侈品店外总是排起长队。 等候已久的内地游客冲进店里,迫不及待地说:“这个我不要了,剩下的我打包吧。”
化妆品商家也不担心。 遍布香港各个角落的莎莎(00178.HK)和卓悦(00653.HK)总是挤满了讲普通话的游客。 一些畅销产品通常对每个人可以购买的数量有限制。 注意。
卖手表的小伙子面对有钱的顾客一开口就想买几块名牌手表,就得去附近的手表店取货。
现在,这些图像正在消失。 最近几个月,你会看到香奈儿()和古驰(Gucci)门口仍然有很多人在排队,但他们在寻找销量几千甚至上万的款式。 再看一眼,就会发现附近那些还没有降价的奢侈品店都冷清了。
奢侈品行业的这场突变,始于今年2月百达翡丽的“降价宣言”。 其产品在香港市场的价格下降幅度高达22%。 其次是消费群体更广泛的,其三款包袋价格分别下调了8,000港元、9,200港元和10,000港元。
香奈儿降价带来的“排队效应”,让周边的大牌店静不下来。 截至目前,Gucci、Prada、、 、等品牌均已加入降价名单。 折扣覆盖全港所有店铺,折扣幅度最低为50%折扣。
“降价会对奢侈品牌VIP客户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他们在购买时通常不会过多考虑价格。公开降价会使品牌平民化,影响客户忠诚度。” 提供给销售行业公司 战略咨询公司耀阳国际总经理马英照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与此同时,降价压力也在向中低端品牌蔓延。 在香港的商场里,几乎随处可见“Sale”字样。 “今年的大趋势是打折,我们也会跟随(打折)。” IT(3.06,0.06,2.00%,实时行情)时尚集团(00999.HK)副总裁郑景山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2003年自助游自由化后,内地游客数量迅速增加,给香港零售业带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如今,内地游客数量仍在增加,但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正在减弱。 去年内地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6%,占游客总数超过77%,超过2013年的75%; 今年1-4月,数量继续增长6.1%。 但另一方面,今年1月至3月香港零售业总销售额同比下跌2.3%。 其中,珠宝、手表和奢侈礼品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
“由于距离近、通讯方便,以及过去中国人出行并不方便,香港成为很多人出国旅游的首选。但现在出行更方便了而且目的地也更加多元化,不必局限于香港。” 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总裁王欣表示,今年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使得欧洲和日本购物更具吸引力。
商户还发现,在这些内地游客中,过夜游客数量正在减少,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游客的增加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零售收入。 在“富豪们”的消费越来越精明的同时,香港爆发的反水货游行和占中活动,不仅削弱了内地游客的消费意愿,也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游客数量。 今年2月,东南亚游客和长途游客数量均录得近六个月来最大降幅。
本土珠宝品牌周大福(01929.HK)以银联或人民币结算的销售收入比例从2014财年的60.1%下降至2015财年的56.4%,旅游区的销售贡献也下降了2.6个百分点同一时期内。 春节、黄金周的影响也开始消退。 化妆品店莎莎表示,新年假期7天,其港澳店收入同比下降10%,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7%。
马英照认为,短期内降价会给品牌带来更多新客户,但这些客户忠诚度较低。 “他们会等待下一次降价,销售额可能会更高,但盈利能力会更低。
关闭商店
“零售收入下降,其中手表和珠宝受到的影响最大。时尚行业最惨的就是运营成本相对较高,无论是租金还是员工成本,他们面临的挑战更多。” 郑景山说道。
据戴德梁行统计,2013年,香港铜锣湾25年来首次成为全球租金最高的商业街,每平方英尺高达3000美元的高价。 去年,铜锣湾的租金价格虽然下跌6.8%,但仍位列全球第二。 全球最贵的10条商业街中,香港占据了3条,其中中环和尖沙咀的租金分别位居全球第四和第五。
不少上市零售商在年报中提到了高租金带来的利润压力。 以IT为例,2015财年(截至今年2月28日),租金和员工成本分别占总运营成本的24.4%和15.8%,总运营成本占营业额的55.3%。 对于周大福来说,租金成本占港澳地区业务成本的6.1%,同比增长19.6%(截至今年3月的全年)。 周生生(15.82,-0.46,-2.83%,实时报价)(00116.HK)也表示,业主对租金上涨的要求并未放缓,2014年其店铺租金支出增加了21%。
自2013年起,香港的IT商店数量有所减少。 截至2014年8月31日,香港直营店数量已减少至269家,半年内关闭14家店。 “一方面是租金压力,另一方面是商业行为,有些店如果业绩不达标就会关门。” 郑景山坦言。
今年以来,在高租金和低收入的双重夹击下,零售商面临的压力急剧增大。 五一黄金周后,周大福董事总经理黄绍基表示,香港分行的人流和业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降,整体人流仍下降20%至同比增长30%。 位于太平山及铜锣湾的1间分店将于近期关闭。 ~2家分公司,管理层今年不会加薪。
六福珠宝董事长黄伟昌表示,今年该公司在香港超过40%的门店需要续租。 如果业主不同意降低租金或相关店铺不符合标准,他们会考虑关闭店铺。 周生生表示,除已确认一间新店外,并无计划在香港及澳门开设新店。
国际奢侈品牌也感受到了香港市场变化带来的压力。 截至今年1月底的12个月内,受香港、澳门拖累,普拉达(01913.HK)亚太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1%。 2014/2015财年下半年,在亚太地区的可比销售额仅实现低个位数增长,其中香港市场持续减速,可比销售额呈中个位数下降; 今年一季度,Tod’s在港澳地区的客流量和消费支出双双大幅下滑,业绩疲软; 开云集团还提到,香港和澳门的销售增长放缓,市场环境恶化导致亚太地区海外采购增加。
“门店不会简单关掉,如果租约快到期了,补偿低的可能会关掉。但新开的店前期投入很大,关掉的可能性不大。” 王欣认为,另一方面,对于奢侈品牌来说,是否关闭门店,也必须考虑对品牌形象的损害。
形势变化
从宏观层面看,经济疲软时,各种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在行业和公司层面,当收入增长因大环境影响而放缓时,过去看似成功的战略和管理模式也可能充满问题。 。
当销售增长放缓或下降时,直接影响产品的库存周转率。 截至2014年11月30日,IT的库存周转天数已高于去年同期。
“过去,内地游客是主要消费者,品牌在产品结构上注重迎合他们的需求。现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零售企业需要做出调整。” 马英照表示,奢侈品可能会重新设计,定位为培养副总裁。 品牌或与艺术家和企业家的替代合作。
一些当地零售企业已经在计划改变。 周生生表示,由于高价商品销售放缓,将集中更多资源开发“轻奢”或适合日常穿着的产品,同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配合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惯。
“品牌需要调整销售策略,商业模式需要升级转型。” 王欣表示,与内地重点发展线上渠道不同,香港商户注重招揽买家、赢得顾客忠诚度活动以及差异化的店面设计。 仍有调整空间。
对于香港本土品牌来说,无论是珠宝还是服装,拓展内地市场都是补充收入的选择之一。
“我们进入内地市场已有10多年,目前在20多个城市拥有自营店,并将继续开设更多分店。” 郑景山直言,香港面积有限,人口已接近饱和。 发展空间不大,但内地有发展空间。 它仍然很大。 与内地的地理面积相比,未来内地的IT规模肯定会超过香港。
截至去年8月,IT在内地的直营店数量已超过香港。 包括特许经营部分,门店总数比香港多131家。 2015财年,两地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内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8%至27.7亿港元,香港收入仅微升0.1%至36.3亿港元。 在冻结香港、澳门开店流程的同时,周生生还表示将继续保持每年在内地开设50家分店的扩张速度。
如今,这种因游客数量和消费模式变化而引发的零售业困境,正在悄然蔓延至香港经济的其他方面。 零售收入下降导致香港黄金地段罕见出现空置商铺。 莱坊董事、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主管纪彦勋预计,今年香港主要商圈零售街商铺整体租金可能小幅下跌3%至5%。
“香港的奢侈品消费短期内仍将面临压力,但会逐渐恢复小幅增长。” 王欣认为,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香港在服务业和整体销售策略方面的优势,都将有助于香港零售业的反弹。 马英照坦言,短期来看,香港零售业仍面临压力,尤其是奢侈品领域。 中长期取决于香港就业市场的情况以及各品牌如何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策略。
香港零售业将如何调整以应对新环境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收入下降带来了“剩菜为王”的时代,那些保持不变的很可能会被淘汰。 “被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