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殖民主义系列一:奢华爱好者,你其实是奴隶
当世界顶级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时,这座城市的时尚人群似乎在一夜之间开始苏醒。 “奢华”这个词已经成为充斥我们视听的最时尚词汇,甚至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取代了时尚。 完整的定义。 在各种虚幻的消费快感中,我们几乎毫无抵抗力地被浓厚的奢侈品文化所吞噬……
你被奴役了吗?
在很多人眼中,奢侈品已经成为体现现代生活的关键指标之一。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个指标可以衡量你的社会阶层。 小层面上,考察的是你的时尚品味,是否有资格跻身奢侈品牌之列。 跻身精英群体的品质生活,取决于你对奢侈品的理解和拥有。 这种说法有点荒唐,因为它简直把人贬低为一种象征性动物,也让奢侈品牌努力进军国家博物馆、拥抱艺术所构建的文化梦想显得有些庸俗;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我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奢侈品的奴役。
崇拜奢侈品的人首先来自暴发户。 虽然对于这样的消费来说,他们的财富已经不再是一个大问题,但真正让他们兴奋的不仅仅是其中所蕴含的精美设计或者精湛的工艺,还有成本。 昂贵的奢侈品消费更多的是用来向世人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而奢侈品就是高贵身份的代名词,是暧昧的、杂乱的。
拥有豪华轿车和超级游艇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是一个梦想,因此拥有象征亲民奢侈品的名牌时装和配饰以及化妆品成为了入门级爱好者的选择。 这样的爱好者基本上都来自于对时尚的热爱。 对于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当然要对各种顶级品牌有起码的了解。 品牌价值心理崇拜的前提是:你可以付出一切……
个性衰退导致的审美雷同
我无意攻击奢侈品本身。 它对人类生活的艺术贡献应该让我们充满敬意。 那些艺术大师的天才设计永远不容忽视。 苛求的品质、对细节的关注、对美的表达和深刻的感知,让那些奢侈品牌散发着时尚界拒绝庸俗的独特气质。 这大概就是他们最初的定位。 但现在当我们以时尚美学的角度审视周围的环境,在人人都追求个性、奢侈品流行、名牌疯狂追求的今天,他们到底是在张扬个性的魅力,还是在共性的退化?
无论我们走在北京、上海还是香港的现代街道上,看到的只是因推崇品牌而产生的审美相似度。 路易威登 (Louis ) 和克洛伊 (Chloe) 的锁扣包只是其中的几种款式。 他们不是为了表演。 你会花很多钱来拥有独特的品味吗? 为什么重视个性的时尚人士仍然走父辈的集体主义道路? 事实上,在时尚界工作的人经常陷入这个奇怪的陷阱。 经常出席品牌发布会和时尚派对的时尚编辑们,往往会同时拎着顶级品牌赠送的小包包出现。
即使这些高贵的物品确实代表着美丽的设计,但如果它们营造出像“制服”一样的群体效应,这无疑会成为奢侈品的悲剧。 个性的魅力在于我们对品味的追求。 队伍中出现了奇怪的失踪事件。 喜欢跟团、穿着统一的叔叔阿姨被视为垃圾。 如果把那些自认为拥有高贵气质的品牌爱好者组织在一起,奢侈品群体的集体审美真的会更加时尚吗? 奢侈品的广告美学已经超越了所有的时尚美。 有了资本的支持,他们可以任意收缩你的感官功能。 被奢侈品殖民的人只能在被殖民的过程中慢慢学习。 毕竟我们懂得看、买的太少了。
奢华势利小人
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奢侈品牌会宣扬势利的价值观作为其品牌内涵。 法语中的“luxe”一词源自拉丁语“luxus”,其中包含“丰富”()和“精致”()的含义,也可以引申为非凡的创造力。 在欧洲,以奢侈品为代表的生活方式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艺术。 法国人甚至将奢侈品文化称为“法国现代文化的最大亮点”。 它不能简单地用货币价值和受欢迎程度来定义。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奢侈”的中文翻译。 过滤出Luxe中蕴含的精致优雅的生活品味。 根据现在的翻译,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所谓的奢侈品就是那些昂贵的超越品。 人们日常需要的产品。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在我们这个奢侈品消费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人们以此作为炫富的手段是很正常的。
迫切需要证明自己财富和品位的人们甘愿被奢侈品所奴役。 难怪有人惊呼,奢侈品消费的突然崛起正在耗尽中国的发展资本。 事实上,奢侈品的殖民现状不仅引导着我们的金钱流向,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 新的评判尺度现在正在放大人性中的势利因素,而正是奢侈品的存在让这一切变得更加重要。 有证据可寻。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当你穿着普通衣服走进名店的奢侈品店时,你真的能心无旁骛地迎接店员粗鲁的目光吗? 进出高档写字楼的白领,如果有奢侈品的装饰,会显得更加优雅、从容; 而暴发户在配备奢侈品的时候会显得更加嚣张、嚣张; 即使无法消费,奢侈品依然会扭曲我们原本平静的心。 我们不仅可以对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名人做出严厉的评论,而且他们也可以莫名其妙地改变我们对周围普通人的正常判断。
正品与仿品的尴尬PK
奢侈品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代代相传。 如果我们研究他们的品牌故事,我们会发现,这些著名品牌几乎都诞生于那个早已离我们而去的等级社会。 无一例外,他们都曾为当时的特权阶层服务过,有的是皇室的特供商,有的则以与贵族名流的长期合作关系为荣。 经过长期的磨练和沉淀,才造就了今天的闪亮作品。 金色招牌。 它们的昂贵和对艺术的精益求精注定只能服务于小众受众,并且可以不计成本地追求极致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大师安稳地坐在LV专卖店的一角,展示一针一线。 工艺精湛且极其耗时,这有点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向荣福的一位穷亲戚刘奶奶讲解“茄子”的做法。 老百姓观念中的成本、效率等考量与奢侈品无关。 不。
明眼人都能发现,奢侈品在当今民主社会面临着种种困境。 昔日的矜持和高尚,如今已成为生存的桎梏。 资本化运营需要门店呈几何倍数扩张,而运营成本的增加则需要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在贵族化和亲民化之间找到平衡点着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如今标志被无限复制,已经深入人心的奢侈品很难保护其高贵的声誉。 奢侈品的另一个形象危机来自于盗版市场的猖獗。 中国人的版权意识薄弱固然是一个原因,但私下里我认为这实际上是奢侈品行业新的运作模式带来的负面后果。
名贵的正品包包相对于仿包包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品质。 在法国,我们听说过 、 、 等名牌包在家庭中代代相传的感人故事。 但现在,名牌包包已经搭上了大众化的高铁。 如果今年继续炫耀去年的畅销车型,可能会被嘲笑。 一季又一季地追新款式,这样的收藏家确实需要相应的财力和勇气,但对于大多数不想落后却又没有能力的人呢? 网络论坛上假冒名牌的团购帖子越来越流行,我读到这里有些感动。 我之所以不采取行动,只是心中有一种卑鄙的担忧,生怕识货的人一眼就看穿。 这样的心理活动与虚荣心密不可分,但这种虚荣心是自然而生的,还是奢侈品殖民时代的衍生品?
辗转反侧,陷入奢华的陷阱……
如果盲目跟风意味着你没有独特的品味,那么你应该把财力集中在限量版上。 这不仅象征着非凡的高贵品味,而且从经济角度来看,它们不仅保值,甚至还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 为什么不为了? 这似乎本来就是最理性、最有品位的消费行为。 保值理论也为那些热衷于追求奢侈品的人提供了一个自我辩护的理由。
无意间看到一篇时尚杂志主编的采访。 她对奢侈品的限量版给出了这样的解读:选择限量版不仅仅是因为你有钱,还取决于你是否有品位……有钱有钱。 品尝
通过这种方式,奢侈品向我们暗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阶层。 虽然衡量这个级别的指标会更多,但购买限量版似乎是最简单、最容易的。 只需要你有勇气去花很多钱! 既然奢侈品消费可以被视为一种身份分类的投资,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充满了这样的勇气。 然而,这种勇气的诞生并不意味着白纸黑字:你实际上并不属于你渴望加入的阶层。 ,有些例子可能更令人失望。 帕丽斯买限量版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勇气,但她的品味却遭到了质疑。
【本文经《高级定制杂志》授权,FX168财经网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