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一、中西文化差异对奢侈品商标翻译的影响
奢侈品主要来自西方国家。 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种语言信息的理解可能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同样,一个文化群体很喜欢和欣赏的信息可能不会受到另一文化群体的青睐。 因此,一个好的译者在翻译奢侈品商标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对奢侈品商标翻译的影响。
1.1. 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罗素曾说过,如果把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中国文化的大部分内容在希腊文化中也能找到,但人类文明的另外两个要素:犹太教和科学,却无法在希腊文化中找到。发现于中华文明。 中找不到。 事实上,中国是一个缺乏宗教的国家,不仅在上层社会,而且在整个民间也缺乏宗教。 拉塞尔的话不无道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代中国人既没有宗教,也没有科学。 究其原因,就在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是阴阳形象思维,只关心现象世界的具体“如何”和事物的作用。 这是一种经验性、感性的思维,造成了中国非宗教、非科学的文化性格。 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总结经验的方式,是一种停留在现象表面的思维方式,即形象的思维方式。 西方是因果逻辑思维,更关心现象世界背后的“是什么”,关心事物的抽象本质。 正是这种先验的理性思维,造就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品格和科学文化品格。 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注重因果逻辑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翻译奢侈品牌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 例如,法国服装品牌与许多西方奢侈品牌有一些共同特征。 一种以品牌创始人的姓氏命名,另一种则以其产品的高品质和独特性而闻名。 这体现了西方人逻辑性和分析性的思维方式,即他们在创造和接受品牌时,更多地考虑产品本身的品质和特点。 中国人的直观感性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在接受和认识一个品牌时不仅考虑产品本身的品质和特点,而且更注重品牌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该品牌常见的中文译名有两种:“香奈儿”和“香奈儿”。 笔者认为,后者更受中国消费者欢迎,因为“香奈儿”既保留了国外品牌的神秘感,又给人想象的空间。
1.2. 审美趣味差异的影响
美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 美感是审美主体在观察审美对象时从直觉出发,通过知识、情感、心理因素的综合心理活动所产生的精神愉悦。 “美”是与事物相对应的“真”与“善”和谐统一所产生的理想情感状态,是中西民族统一的。 然而,中西方民族对于美的心理结构是不同的。 中国人更多地表现出美与善的统一,而西方人更多地表现出美与真的统一。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审美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美善统一、心物和谐; 西方人的审美以形式为主,美与真统一,形式和谐。 中国人都喜欢吉利、好运,无论做什么事都希望能获得好运气。 因此,奢侈品想要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圈,商标的翻译必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尽量使用内涵优美、优雅独特的词语。 例如,法国化妆品品牌“兰蔻”的中文翻译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趣味。 这个名字来源于法国中部的一座城堡。 由于城堡周围种植了许多玫瑰花,充满了浪漫的情调,玫瑰花也成为了Lanco品牌的象征。 “兰蔻”的中文翻译是该植物的名称。 “兰”能给人一种像兰花一样高贵的香气。 香气幽静淡雅,让人情不自禁地为它的香气着迷、陶醉。 “寇”让人想起含苞待放的豆花,进而让人想起美丽迷人的少女,这会让中国消费者产生美丽的联想。 如此高端高端的翻译怎能不打动广大女性消费者呢? 不难看出,在中国,译者在翻译奢侈品牌时,只有使用有内涵、符合中国消费群体审美心理的译名,才能让这些产品受到青睐。 只有当翻译点成功点燃消费者内心对美的渴望,并与他们的审美趣味近乎一致时,才能彻底激发他们内心的购买欲望,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动,从而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经营奢侈品的商家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
1.3. 价值观差异的影响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部分。 它们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 由于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比如欧美国家比较注重个人主义。 由于儒家思想对中国的长期影响,中庸、谦虚、不争、团结在中国更受重视。 而且,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 “面子”文化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之一。 事实上,面子文化对中国人的日常消费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中国消费者将奢侈品视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因此购买奢侈品。 因此,在将奢侈品牌翻译成中文时,译者应尽量使用能够代表某种地位、具有积极语义的词语。 例如,瑞士手表品牌一直遵循“精湛工艺、时尚创造”的品牌风格。 每一件作品都融合了精湛的工艺和无限的创意,将腕表与珠宝的精湛工艺完美结合。 一起。 它的中文译名是“伯爵”(欧洲国家对贵族的称呼),不仅凸显了品牌的高端技术和时尚创意,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其浓郁的贵族魅力。 这个译名牢牢抓住了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成功地将“伯爵”打入了中国人的“面子”市场,成为象征身份的“金名片”。
1.4. 词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文化载体。 因此,有些词语在中西文化中蕴含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能够提醒人们特殊的信息。 例如,西方人对狗有着特殊的喜爱。 他们不仅把狗当作宠物,还认为狗是人们忠实的朋友,非常疼爱他们。 从下面的英文单词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幸运的人)、“”(爱房子和小鸟)、“”(每个人都有骄傲的一天),它们都包含着赞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狗的鄙视多于对狗的赞美。 汉语词汇还常常带有贬义,如“狗腿”、“狼心狗肺”等,往往表示“肮脏”、“厌恶”、“蔑视”等含义。 在西方文化中,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华民族则崇拜龙。 例如,中国有“龙活虎活”、“龙腾虎跃”等词语,其中“龙”的含义是积极的。 “龙”在我国历史上一直被用作皇帝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龙”的含义却恰恰相反。 根据《圣经》中的描述,“龙”是魔鬼,是象征邪恶和恐怖的动物。 法国奢华珠宝品牌的中文译名很好地诠释了其“古典优雅、精致优雅”的品牌风格。 这也是充分利用中国“龙”字的文化内涵,从而让中国消费者一见钟情的例子。 德国汽车品牌BMW的中文翻译也利用了这个词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宝马意味着日行千里,象征着该品牌汽车的耐用性。 中国消费者很容易将汽车性能与宝马的特色联系起来,并爱上这个品牌。 此外,汽车品牌“悍马”在品牌中文翻译中也考虑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在英语中的意思是“蜂鸟”。 在西方文化中,蜂鸟的翅膀被视为需要不断拍动才能飞行的物体,一旦停止拍动就会很快死亡。 因此,它被视为一种永不停止、顽强不屈的高贵精神。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蜂鸟并不具备西方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千里马”就被赋予了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的崇高品格。 根据中英文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者没有将“”译为“蜂鸟”,而是巧妙地将其译为“悍马”。 “马”字概括了它的耐用性,而“马”字则让中国消费者想起一匹奔腾万里的马。 这样的译名不仅体现了该品牌浓厚的中国文化信息,也使其深受消费者喜爱。
2.奢侈品商标翻译原则
根据“功能对等”原则,为了消除文化差异,准确再现源语言文化,译者在翻译奢侈品商标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力争创造出一种不仅能体现语义的产品。既体现了原文的特色,又体现了原文的文化特色。 翻译。 由于不同的语言象征着不同的文化特征,译者必须最大程度地还原源语言文化。 其次,当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考虑时,译者应优先放弃形式对等。 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恢复原文的语义意义和原有的文化特征。 第三,当形式上的改变仍不能恢复原文意义或体现其文化特征时,“再造”(实际上是用目的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解释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 )可以用)的方法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达到意义对等。
三、结论
在奢侈品商标的翻译中,由于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价值观、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在所难免。 因此,译者想要超越文化差异,让中国消费者接受并喜欢商标的翻译,就必须根据文化差异做出适当、灵活的调整。 根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者应力求达到最自然、最恰当的文化信息对等,充分把握原文和译文的文化内涵。 为此,需要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了解文化差异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调整,最终找到目标语言中对等的语言表达方式。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相关文章:
1. 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影响的论文
2.隐喻语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论文
3.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论文
4.文化差异对文化论文解读的影响
5.关于文化差异对解释的影响的论文样本
6.基因对情绪影响的论文
7、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影响的初步研究及对策论文
8.论歌剧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9. 商标翻译原则与文化禁忌范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