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接管并重建华南站。
中国科学院江苏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NBG·JIB)前身是1929年建成的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馆和1929年建成的“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植物园)。植物园)。 。 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接管重建南京中山植物园,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 196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发展成立,启动了植物园和植物研究所的“园院一体”体制。 1970年划归江苏省领导,定名为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1993年起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江苏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研究院(园)占地206公顷,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区,背山面湖,紧邻古城墙。 园内气候温和,植被茂盛,集山、水、城、林于一体。 它自然美丽、迷人。 它不仅是一个神秘的植物王国,也是一处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九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研究所(园)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集科学研究、科普、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研究所(园)。
研究所(园)作为我国中北亚热带植物研究中心,以植物资源采集、引种、保护和利用为宗旨,主要开展植物分类、药用植物、经济植物、观赏植物、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拥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暖季型草坪草种质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技术服务中心”省柏树“柏树”隶属于树种质创新与育种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道地药用种质资源库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 有植物多样性和系统进化、药用植物、果树、观赏植物等。 建有植物、本草学、植物生态与环境、天然产物化学等研究中心,以及园艺科学中心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 植物园保存植物1万余种(品种),建有21个专题植物园(区),收藏植物标本约80万件。
研究所(园)是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的驻地单位。 江苏省植物学会、中国环境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学会水生植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挂靠研究所(园区),并接受其业务指导和监督; 研究所(园)也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中国植物园联盟的主要牵头单位之一。 研究所(园)是我国第一家加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植物园,是IUCN濒危植物委员会成员; 是国际植物园协会、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重要成员。 成功举办亚洲历史上首届国际植物园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大会、第五届国际植物园协会亚洲分会暨东亚植物园网络会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所(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6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单位保持种苗、标本、图书资料的交流关系; 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合作关系。 一对国际友好姐妹植物园,时任园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彼得·雷文博士被聘为南京中山植物园名誉园长植物园。 同时还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植物园、日本东京大学植物园建立了友好关系。
中国科学院江苏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是集植物科学研究、植物资源采集与保护、植物园建设、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事业单位。 主要承担江苏地区植物特别是经济植物(园林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推广、应用生产、深加工相关技术研究植物等),推动现代农林业、生物医药、城乡生态建设等领域科学发展。 作为我国生物资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华东地区植物资源多样性的调查、收集、战略保存和可持续利用工作。 植物园作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成员,是国家、省、南京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开展以提高公众植物和环境保护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教育,开展城市园林植物多样化。 研究自然与现代城市植物生态,展示植物园和景观建设的先进技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发展,为植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涉及产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