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汽车:卖房子不丢人!只有活下去才能更好地谈论未来
在这个看似不安宁的周末,除了“利奇马”之外,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东风集团为了拯救神龙公司出售土地和设备而裁员的消息。 从这个消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今年汽车行业有多么“冷”。
事实上,国产汽车品牌中,因销量不佳陷入困境的不只是神龙汽车? 最让我遗憾的是前段时间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海马汽车。 两次抛售房产救市,股票连续两年亏损,更名为*ST海马。 一个曾经辉煌的品牌,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说起海马汽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坎坷”过去。
1990年,“它”还只是海南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准确的说是海南汽车冲压件厂。 工厂没有产品生产,陷入危机。 日本马自达此时也陷入危机,渴望开辟新的利润空间。 于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一拍即合,于1991年开始小规模生产马自达929 wagon旅行车。
1992年,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知名的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但当时,由于中央政府的原因,奔驰介入,使得“ “合资项目”被迫中断,但两者的合作关系仍在继续。
时间来到1994年,由于没有国家颁发的汽车生产许可证,其生产的汽车只能在海南省使用。 国内市场巨大却卖不出去,于是海南汽车厂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1998年,濒临破产的海南汽车厂投奔了当时的“大脚”一汽集团。 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挂牌运营,取得汽车生产资质,产品终于可以销往全国。 于是又找到马自达合作,经典车型普力马正式上市。
由于普力马销量可观,推出了第八代马自达323,国产后命名为福美来。 当时,福美来、别克凯越、现代伊兰特被称为老百姓的“三新事物”。 可见当时的海马汽车有多么成功。
但最终由于缺乏新车型的推出,被马自达残酷抛弃,开始了自主品牌之路,海马汽车诞生了。
讲完历史,我们来分析一下海马汽车为何两次卖房救车市。
海马汽车凭借马自达留下的技术仍然占据了不错的市场份额。 但大家都知道,汽车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行业。 简单的解释就是,从产品研发、制造到后期的销售、售后,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和积累,是一个链条。 行业。 产品的市场表现与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 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
简单来说,就是“木桶理论”。 一个产品或者整个车企的表现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 正确的做法是找出“短板”并采取措施补强。 企业才会进步。
反观海马汽车,稍微了解汽车的人都知道,海马汽车的“短板”是产品研发。
时至今日,海马汽车仍在“吃老本”。 马自达遗留下来的技术这几年确实过得去,海马汽车生产的产品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的。 至少大家在驾驶车辆时都会称赞其扎实的底盘。
不过,如今同级别车型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新技术也越来越多,海马汽车剩余的产品力已经消耗殆尽。 最终,旗下车型的竞争力越来越弱,最终遭遇了销量亏损。 “滑铁卢”。
其次,笔者多次参加过海马汽车车型的试驾,对其产品的印象是外观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无论是福美来F7还是福美来F5,车型的外观设计始终未能击中消费者的“点”。
而且它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胎”政策开放两年后,7座车型的“热潮”已经褪去,此时推出福美来F7显然错过了最佳时机。 产品线单一的问题也是困扰海马汽车的“原罪”之一。
海马汽车开启“自救之路”
在东风集团出售土地和设备之前,海马汽车就已经走上了“自救之路”。 2018年,海马汽车总产量为60261辆,但2019年上半年,海马汽车累计产量仅为13032辆。 这一数据表明,海马汽车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产、控制亏损。
随后,海马汽车创始人朱静宣布“出柜”,并发布多份公告,宣布海马汽车5月份出售了400多处房产,转让了海马汽车房产股权,并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
诸多自救举措都表明海马汽车正在努力“求生”,但无论如何,海马汽车的产品确实已经与市场脱节了。 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核心产品和技术,缺乏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定位混乱。 虽然现在一系列措施正在落实,创始人再次出任海马汽车董事长,但海马汽车的前景依然十分严峻。